胶东小延安黄城阳(胶东小延安黄城阳村)

胶东小延安的黄城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其旅游资源丰富,包括黄城公园、古城遗址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如果把龙口市的地理版图比喻成一片枫叶,那么位于龙口市最东南边陲的黄城阳村就是这个枫叶的叶尖。该村位于龙口市、蓬莱市、栖霞市三市交界处。村子东面不远的三县顶即为一脚踏三县之地。黄城阳村地势东高西低,一条终年不断流的小河穿村而过。河上修建了多座小桥,河两岸为平坦的街道,一派小桥流水的山村田园风光。节日农闲,常见村民便在河两旁的大街上,两个一伙,三个上堆,话着家长,打发着时光,仿佛过着与世隔绝的“室外桃园”生活。村周围的山上有一道历经200余年的古老城墙顺山势时隐时现,为当年防捻军修建,成为当年村子的一首防御屏障。城墙长六公里,依山就势呈桃子形。在清代在村西曾竖下石碑,上刻有“蟠桃福地”。据村委姜主任讲,昔日的圩子墙如今只断续幸存。

我们在形容一个地理位置偏僻但山清水秀的地方如何美丽时往往都会用”室外桃园“这一名词。“蟠桃福地”无疑为这个远离喧嚣的“室外桃园”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在大力宣传红色旅游的是否可借助这一地理优势在“室外桃园方面做做文章呢?

黄城阳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与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没有向敌人交一分钱、一粒粮。日寇曾三次大规模进村扫荡,残酷屠杀使人民群众。八年中,全村有数十名群众惨遭日寇杀害,900余间房屋被烧,50多头牲口被抢走。特别是1940年六一大扫荡,日寇集结烟台、蓬莱、栖霞、招远、黄县数路日伪军对黄城阳村进行铁壁合围,连续洗劫了36天,惨象不忍目睹。 敌人的残暴,并没有吓倒英雄的黄城阳人民。为了支援抗战,他们有粮出粮,有钱出钱,自觉为民主政府站岗放哨,全心全意支持抗日民主政府的工作,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城阳村通向外面的道路仅有一条,由村子中心大街向西经过西山口又经过枣林等村。这条小路十分难走,1978年在战山河中,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开山劈岭,将旧时的小路进行拓宽改造,修筑了一条乡级公路,从此,汽车可以开进村子里。当时的县委书记王效亲自将此路命名为“幸福路”。黄城阳地处蓬黄栖三县交界,周围崇山峻岭,山势峥嵘,绵亘如巨龙环绕,山青水秀,林草茂密,古城圩依山就势,雄伟壮丽,更使雄关要隘增威。其实追溯历史,黄城阳的防御优势不仅仅体现在当年的防捻军及抗日战争年代,早在隋末唐初,黄县土著淳于髡后人,曾占山为王的淳于难与淳于朗兄弟俩,就曾经凭借黄城阳天然的地理优势,在此拥兵避难。

经历了腥风血雨的战乱和七十多年的风雨沧桑,黄城阳村当年的战争遗址大多消失了,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安宁详和的小山村。从遗存的旧居可以想象当年抗战岁月的艰难。近二十年间,小编曾多次探访过黄城阳村。今昔对比,小村庄的面貌似乎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这个以出产苹果为主的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还必较落后,这似乎与当年所付出的巨大牺牲有些不相称。我只有从内心里默默地祝福:愿英雄纯朴的老区人民的日子愈过愈好,早日步入小康。

黄城阳村碑

村名来历

采访的作协会员进入村子

小桥流水人家,典型的山村秀美风光

村委姜主任给大家讲解黄城阳村抗战历史

二位老八路接受采访

当年在黄城阳战斗过的许世友将军等历史人物简介

当年县委机关办公场所旧址,已经面目全非了

许世友将军反投降指挥所。在这幢小屋里,许将军运筹帷幄,指挥了胶东的多场战役。

除屋顶翻新外,其余原汁原味

作协高主席给大家讲解当年许世友将军在黄城阳的抗战故事

高主席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黄城阳保卫战》就是反映当年的这段历史的

在村里意外发现一户村民前的一对古老精美的门当,做工豪华,图案精美,可惜不是原装的


胶东小延安黄城阳是一个充满历史文化魅力的城市,它的美景和人文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如果你还没有来过黄城阳,那就赶紧来一次吧,相信你一定会爱上这座城市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