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小延安埠西头(胶东小延安埠西头村)

胶东小延安埠西头,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这里有着800多年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观光和文化交流的地方。

周志坚将军是《亮剑》剧中原型之一

一次偶然机缘,笔者为考证一件胶东红色文献史料时,接触到开国中将周志坚同志撰写的回忆录,他在“胶东保卫战”一节中提到,战场负伤养病后方医院,缘遇护士班长矫明的往事。因笔者是电视剧《亮剑》的忠实粉丝,对剧中人物、事件可谓耳熟能详,很自然地就把此事与李云龙、田雨的美好姻缘联系一起,这段故事会不会说的就是周志坚将军呢?笔者内心充满了好奇。

周志坚将军戎装照

周志坚(1917—2005),原名周裕发,湖北省大悟县人。1929年参军,1933年加入国内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九军第二十七师八十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师师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四次反“围剿”、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历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一队学员兼区队长、豫鄂挺进纵队参谋长、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周志坚历任中原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山东胶东军区副司令、新五师师长,华东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一军军长。曾参与指挥中原突围、胶东保卫战、解放济南等重大战役。新国内成立后,周志坚历任舟嵊要塞区司令员,沈阳、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南京军区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众所周知,电视剧《亮剑》李云龙住院养伤的片段,其中有一节医院院长保媒的镜头,剧中说“……人家十九岁,就当了红军师长”。而在周志坚将军从军履历中,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他被任命为红四军第十师师长,这一年周志坚刚好十九岁,在开国将军中这是绝无仅有的。养伤巧遇良缘,十九岁荣任师长,这两个重要细节汇拢一起后,笔者惊喜地发现,电视剧《亮剑》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竟然是以周志坚同志与他的夫人矫明为蓝本演绎的。不仅如此,开国中将这段动人心弦的旷世奇缘,居然是发生在胶东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而剧中那位美丽贤淑的女护士田雨的原型——矫明,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山东大嫚儿。

战场负伤缘遇护士班长

1946年秋,周志坚奉命离开延安奔赴山东革命根据地,接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兼新五师师长。1947年7月1日,为钳制国民党范汉杰“胶东兵团”,给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创造有利条件。重组后的胶东军区新五师,奉命在山东潍县齐家埠,围歼国民党第八军独立旅第三团。就在战役即将结束,满怀胜利喜悦的周志坚坐在炮床上,正爱不释手地抚摸新缴获的战防炮炮筒时,突然飞来一发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左臀部后,又从大腿上射出。这是周志坚军旅生涯中第七次负伤,刻骨铭心的经历,让将军记忆犹新。他在回忆录《峥嵘岁月》中写道,“……我负伤后,被抬到圩子外边,胶东军区派了一部小车送到牙前县(现在属栖霞县)前垂柳村后方医院。那个医院有X光,有从北平医学院来的医生,在那时候,有这样的条件就很不简单了……”

(位于牟平的胶东国际和平医院)

周志坚同志所说的牙前县,为胶东区行政公署设立的一个试验县,1944年12月成立,该县析置原栖东县榆山、桃村两个区,海阳县林寺、发城、郭城、徐家店、长沙五个区,牟海县观水、崮山、马石店区,建国初期因行政区划调整而撤销。将军养伤的前垂柳村,时属牙前县崮山区(现为牟平区观水镇),而那家有X光的后方医院,即胶东军区附属医院,对外称胶东国际和平医院(注:该院为1943年秋成立的胶东军区卫生部四所前身)。据史料记载,1946年春,该医院由牟平县大河东村移驻牙前县(现属牟平区)埠西头村。医院当时设内科、外科、妇产科、手术室、化验室、X光室、药房等,曲家、姜家等村都分布有病房。据当地老年人说,1947年6月,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同志,亦曾秘密来到牙前县的矫家长治村暂住。由此可知,当时这所胶东军区附属医院,在山东解放区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周志坚将军在回忆录中继续写道:“……我在医院养伤月余。在这期间,我结识了护士班长矫明同志。出院不久便和她结婚了。当时她19岁,已参军3年,是个模范护士,我已31岁了,在我军战斗了18个年头,这也是我在胶东部队战斗胜利中得到的幸福。”矫明,即《亮剑》中护士田雨的原型,系周志坚的第二个夫人。有关她的信息资料很少,仅查知是山东牟平人,1928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1946年加入国内共产党,历任卫生员、军医。新国内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冶金厅机关党委副书记,2003年去世。 前垂柳村是不是周志坚所说养伤的地方?那位率真大方、聪慧善良的矫明护士,会不会也是这个村的?为了解开这些疑窦,还原《亮剑》中那段美丽传奇佳话,笔者决定亲自到实地一探究竟。

探访将军养伤的前垂柳村

2022年9月6日,笔者会同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红色专委会几位专家从烟台出发,驱车约五十多公里路程直奔观水镇前垂柳村。史料记载,前垂柳村是一个颇具革命传统的红色村庄。1938年3月,雷神庙战役结束后,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西进蓬黄掖时,曾在该村作短暂休整,三军政委宋澄就住在矫欣五烈士家东厢房。1942年7月,胶东军区司令部进驻埠西头村时,军区政治部办公地也曾设在前垂柳村。

(牟平区前垂柳村)

驶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棵茂密浓荫的粗大歪脖树,笔者原以为村名源于此,待走近了才发现是国槐而非柳树。据乘凉的老年人讲,前人迁居此地时,曾在村北栽植了很多垂柳,后来弟兄分居繁衍,才衍生出前后垂柳村。在村长的帮衬下,我们见到了村里96岁的老党员矫恒岐。聊天中,可看出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豁达开朗,思路也很清晰。老人说,他是1947年1月入党,曾在胶东军区新五师十三团三营九连当兵,参加过莱西沙河战役,后因病复员。当笔者问起村里有无战地医院时,矫恒岐倏然一滞,接着连连摆手,很显然这句话触动了他埋藏多年的痛楚。为了确认前垂柳村有无战地医院,笔者还是委婉地敦请着。停顿了许久,老人眼泪婆娑地说:“那段往事不能说,一说就伤心!后勤医院就在我们这里,当时老百姓家里住满了伤员,村西头的家庙改成手术室,旁边还盖了一个太平间。那时牺牲的同志多去了,眼见着从手术室、太平间往西山“狐狸窝”拉人埋,山上到处都是烈士墓地,西山埋不下就埋到周围。后来本地的人家都把坟牵走了,现在还有很多无名无姓的战士墓埋在那里。 在东山上还有个山洞,那是为了掩藏医疗设备的。”

(矫恒岐老人)

按照矫恒岐老人所说,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胶东保卫战”开始前后,军区直属医院部分单位就设在前垂柳村,这也与周志坚将军回忆中所描述的衔接起来。“咱们前垂柳村有没有一个叫做矫明的护士?”当笔者把事由讲给树下乘凉的几位年长者后,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村委员矫健立说,“在烟台姓矫的人,一般都跑不出我们周围这几个村。”据烟台地方志记载,矫姓多分布于牟平区观水镇与海阳、栖霞接壤的前垂柳、后垂柳、埠西头、矫家长治、上垛玉夼、下垛玉夼6个村庄。

时近黄昏,袅袅升起的炊烟,给西山抹上了一缕浅显的黛色,车子渐趋驶离前垂柳村。近在咫尺却无法与历史对接,笔者愁绪万千地凝视着窗外,那位《亮剑》中女护士田雨的原型,究竟是哪个村的呢?

寻找田雨护士原型的故乡

为了能够揭开矫明同志的籍贯这个“谜团”,笔者整日泡在书籍里、电脑前,一边查阅地方史志资料,周志坚将军回忆录;一边借助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输入各种关键词搜集相关信息,往来反复但却一无所获。正束手无策之际,忽然想到上海王大姐,王大姐的父亲是胶东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革命战争年代,她的父亲一直在胶东战斗工作。在了解笔者的困惑后,王大姐马上热情地在亲朋群里发出了求证信息。估摸有一周的时间,佳讯自沪上传来,大姐说:“矫明老家找到了……”原来,在王大姐与多位胶东革命前辈后人几经波折与努力下,终于联系到福建漳州原31军老战士姜梅春家人。据姜的女儿讲,“矫明家是垂柳村的,并说母亲姜梅春刚刚去世,若是还在,一定能说出更多有关她的信息。 早先听老人聊天,说跟矫明的村住得不远,而且她们是同年参军入伍当的护士,后来矫明嫁给了周志坚,而母亲则嫁给了父亲王奋生。”

(矫明故乡后垂柳村)

获悉矫明同志是“垂柳村”的,笔者首先排除已咨询过的前垂柳村,那么余下就只有后垂柳了。难不成,《亮剑》中田雨护士的原型是后垂柳村的?想至此笔者顿时激动起来。之前,胶东红色专委会考察革命遗址时曾几次去过后垂柳村,副秘书长刘言英熟悉该村的书记矫德高。电话打过去一问,果不其然,村书记证实:“矫明确系后垂柳村人,但其老家已经没有亲人,老房也已塌掉了。”

资料显示,1943年11月,为解决战时军需供给,胶东军区在后垂柳村专门成立制药小组研发药品,而军区卫生部等单位也曾设在这里。 矫明很可能是在此间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一名光荣的白衣天使。

时间转到了1947年7月,周志坚在战场中弹后,被小车迅速从前线转移至前垂柳村进行手术,术后被安置在老百姓家养伤。此时已是护士班班长的矫明,接受任务去护理负伤的周师长。由于子弹打中的是隐私部位,面对前来换药的矫明,周志坚颇有些难为情。正如将军在回忆录中写的,当时矫明只有19岁。他一个31岁的大男人,实在不好意思让人家女孩子给换药。困于当时的战争条件,医院一时半会儿也不可能找到男护理,假若久拖不治的话,对伤口愈合十分不利。 医院领导还是让矫明去做通首长的工作,周志坚见人家一个姑娘思想都这么开通,自己也就减轻了心理负担。随后,在矫明悉心照顾下,周志坚同志的枪伤很快得到了治愈。在一个多月的密切接触中,两个人对彼此产生了好感。此事,很快传到老上级许世友司令员耳朵里,待周志坚痊愈出院后,立刻为二人举办婚礼,成就了这段美好的姻缘。

(周志坚将军中将任命书)

当年,周志坚中将养伤巧遇良缘的这段红色佳话,一经电视剧《亮剑》的传播尽人皆知,而在胶东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还有诸多不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之后也一定会随着文献史料的深入挖掘被重新呈现,那些写满故事的红色村庄亦必将为更多人的所了解、铭记。原载:2023年《纵横》第2期(文/王悦霖 ,滕长富)

(成文之际,由衷感谢胶东革命前辈的后人,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胶东红色专委会同志辛勤之付出。)


胶东小延安埠西头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也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走过这里,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