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铭刻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男人,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卧薪尝胆,以口试粪,屈辱过后,能带来国家的兴复,天下的归心,就会成为胜利者谱写成功的序曲。

这个被铭刻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男人,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桑维翰为了石敬瑭,一跪而成后晋。

这段委曲求全的记录,为石敬瑭,为桑维翰在历史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刻上了深深的印痕。

吐浑受制于契丹,多年来为契丹压制,心有怨气。

镇州节度使安重荣手握重兵,担忧契丹国力增强,以后再难对付,于是暗自接纳吐浑,向朝廷上表,希望出兵讨伐契丹。

安重荣据重镇,骁勇善战,石敬瑭虑其飞扬跋扈,违逆难治,一时犹豫不决。

不管是错误的战略,还是正确的计谋,都要有一个长远的计划。

桑维翰对于自己以国力奉契丹的国策始终贯彻如一。

同是后晋权臣,这是桑维翰与景延广的区别,桑维翰对于后晋与契丹之间早就有了自己的谋划。

景延广有的只是空口大话“我朝有十万横磨剑。”

于是在此时,桑维翰向石敬瑭进言“契丹当年万里赴难,解救陛下于累卵之下。这六年来,咱们虽屈身事国,但换来的是彼此通欢,庇国息民,实在是万世之利。”

桑维翰的这个想法对于后晋来说,可能是千秋大计,前提是与契丹的国策千年不动。

这个被铭刻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男人,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接下来,桑维翰又提出此时不宜与契丹开战的七条原因。

第一,契丹为近年来国力最为强盛之时,它吞并了山后诸地,土地广阔,兵马充足。

第二,契丹连年征战,战无不胜,其兵将从上至下无不士气高涨。反观我军,接连战败,已是胆怯心虚,毫无再战之意。更何况府库粮草无有盈余,若是出战难以为济。

第三,契丹于我国既有恩义,又有盟约,虽有索取,但是始终遵守誓言,未曾扰乱边境。如果我们毁约在先,发起战端,倘若因此克敌还好,倘若不胜则后患无穷。

第四,契丹主耶律德光为一代雄主,深谋远虑,其部下和睦,上下一体,毫无可乘之机。

第五,契丹作为游牧民族,四处都可栖身,不畏艰苦,不用粮草补给,不畏风雷,不顾饥渴,这些都是我们士兵无法相比的。

第六,契丹都是骑兵,我国步兵居多,骑兵利于平地之战,步兵倚险方能占优,而燕赵之地平原千里,步骑之争孰胜孰负,一眼可知。若是两国相持,我胜则彼退,我退则彼进,只会让我国兵士疲于奔命,而难于施展。

第七,如今国家之内有人议论陛下屈身以事外国,并以国内货物向契丹供奉,有辱中原。这些人不知道的是,想当年汉高祖何等神武,不也向冒顿输出财物?这就是权变之道,其机要就是,所损者微,所利者大。若是战端一起,年年征兵,岁岁运粮,天下生灵没有安息之日,耗尽了国家的财力,人力,物力,那才真是得不偿失,所损者大。

这七点就是不可与契丹相争的原因,希望陛下仔细思量。

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训练士卒,精磨兵甲,积谷屯粮,劝农习战,待我国储满九年之粮,兵强十倍,主无內忧,民有余力,则可以观彼之变,以俟良机,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一举成功,此方为良策。

综上所述,桑维翰非是不欲讨回中原,以图契丹,实在是时机未到,他想的是,国家息战,养精蓄锐,以待良时。

古语云“谋定而后动”桑维翰对于国家的发展战略不失机谋。

这个被铭刻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男人,千秋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为国为家者,只盼不起争端,不起战火,方能颐养生民。

倘若石敬瑭不听桑维翰的劝阻,一意与契丹开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契丹举全国兵力入侵中原势必提前,刘知远的兵力尚不足以与契丹相抗衡,或许连后汉都不会出现,可能反而会为赵德均所乘,让赵德均控制中原,成为皇帝,中原将彻底成为契丹的附庸。

石敬瑭死,其子石重贵继位,在景延广的挑唆下,后晋不再执行桑维翰制定的国策。

中原与契丹开战,中原兵败,景延广扼颈而亡。石重贵被契丹遣送北方。

桑维翰可逃未逃,他要坚守自己的国家。

中原降将张彦泽,受石重贵临行密令,将桑维翰灭口,带兵直扑桑维翰府邸。

桑维翰稳坐厅堂,慨然喝曰“我为后晋臣子,致使国家败亡,理应领死,张彦泽汝本为后晋武臣,国家危机之时,汝不能报效国家,效犬马之劳,反而背叛国家,为契丹作马作犬,汝心可安吗?”

张彦泽本为后晋武卫大将军,以骁悍残忍闻名,此时被桑维翰怒视斥责,竟股粟不敢仰视。

试问一个卖国贼子可有这等震撼人心的气魄?

张彦泽与下属说“从不知桑维翰究竟有什么本事,今日见之,其威棱光芒竟如此摄人,我当不再见他。”

当夜,张彦泽命属下有胆识之壮士勒死桑维翰。

桑维翰被绳索缚颈,犹瞋目直视,毫无畏惧之色,并且接连吐气三次,每次皆有火光涌出,三次之后,火光尽灭,方才断气而亡。

评定一个人的优劣,忠奸,要依据当时的环境,深入分析,究竟是土地重要,还是民生要紧,若是依照桑维翰的策略,后晋尚有休养生息的时机,待到兵强马壮时,方与外寇一较高下。

斥责桑维翰,把桑维翰钉在在耻辱柱上的多是文人,文人相轻,文人求名,求风流名,求爱国名。

不能有谋以利国家之人,又怎称爱国之重臣?

何为国家?国字后面数以千万计的小家相聚方成国家。

为国求名,不记千万记小家,又求的是什么名?

毫无利国利民之策,虽为国死,为君亡,只是文人的愚忠。

一句口号,舍身为国,名垂千古,却不顾身后数以千万计的小家,则国破家亡,民不聊生。

文人有卖国贼,秦桧,蔡京之流方为贼,窃国为家者为贼,不恤民生者为贼,为一己之私卖国卖家者为国贼。

桑维翰不恤民生?

桑维翰为一己之私卖国卖家?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