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菩萨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法功德,是怎么产生的_

本期导读:佛都根据法来成就,法在任何时候都是能够体悟的。佛宝、法宝都要靠僧宝来体现,僧宝来落实。本期推出“敬修皈依”系列之四《由知三宝功德而皈依 法功德与僧功德》,让我们来体悟、领纳“法功德”与“僧功德”,用我们的心,用智慧支配身语意,超越烦恼,最终达到觉悟的境界。

佛言祖语:尊妙功德,善趣汝起。如心所愿,雨薝卜华。度脱无量,一切众生。示诸善道,令至无畏。——《悲华经》卷五

学诚法师法语:法功德是怎么产生的?首先要信佛,念佛的功德,恭敬佛宝而为因缘。因为法是从佛来的,法是佛讲的,所以他先对佛要有这种恭敬心,忆念、观想、思惟。

文章:佛菩萨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法功德,是怎么产生的?

昨天谈到佛功德,今天我们谈到法功德。“法功德者。谓由敬佛而为因缘,应作是念,佛具无边功德者,是由证修灭道二谛,除过引德,以为自性,教证二法,而得生起。如正摄法经云‘诸佛世尊,所有无边无际功德,从法生起,受行法分,法所化现,法为其主,从法出生,正法行境,依于正法,法所成办’”。

法功德是怎么产生的?首先要信佛,念佛的功德,恭敬佛宝而为因缘。因为法是从佛来的,法是佛讲的,所以他先对佛要有这种恭敬心,忆念、观想、思惟。

“应作是念,佛具无边功德者”,佛菩萨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这功德怎么来的?

“是由证修灭道二谛”,证灭修道,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要证灭。他必须要修道,修道的前头要知苦,断集断烦恼。

“除过引德”,把所有的过失除去,才能够引发我们的功德。

“以为自性”,为内在心里边的自性。我们的心性本身就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就是因为种种的烦恼的尘埃、种种的过失,所以我们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心。

“除过引德,以为自性,教证二法,而得生起。”过失没有了,烦恼没有了,问题没有了,教法、证法就能够生起来。

证法是证到教法上面的这些内容,教法是引导我们达到证法。“佛正法为二,有二嘛,谓教证二法”,就是教正法和证正法。我们所有的经卷都是教法,根据教法来修,然后就得到的境界就是证法。

所以我们学佛法、学《广论》,现在是听到的、看到的,是教正法还是证正法?是不同的。是不是?教正法是理论,证正法是实践的经验。实践的经验,什么意思呢?打比方讲,你去学开车,那先要上课,基础知识的培训。然后你上到马路开始去开了,旁边有一个教练员坐在那里,他看你开不对,他随便手给你动一下,他这个就是“证法”。

他随便动一下,里面就有很多理论在支撑,你要动,多轻多重,几度,就摸一下,就不会有问题。我们常常给人家谈的心得体会都是教证法,都不管用。汽车上了马路你说这个怎么开,他不知道。你讲的没有错,但是他落实不了。你讲的东西对方听以了后能够操作、能够落实、能够改变,这个就是你修行的经验。

所以这个讲法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你讲课就容易,讲课,你一个不会开车的人,你也可以给他讲这车怎能么开,他肯定能讲,照本宣科。但是你自己去开了,你自己就发生了车祸,是不是?他可能一个开车的,开几十年的车,他可能不会讲课,但他会开车。是不是?

过去禅宗的很多祖师都是这样的,你让他拿一本经,他讲不了,但他能修行,他可以坐在那里一天不动、几天不动,他就有功夫。他只是教法讲不出来,理论讲不出来,他有实践经验。

当然最好的是以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或者说我们自己这么做你要能够讲出你的理由,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它是有原因的,是不是?所以我们常常说我们学习佛法不能理论化,原因就在理论化它不解决问题,不解决修行的问题,不解决生死的问题,烦恼去不掉。

你要断烦恼,他必须要靠强大的境界、善法的境界来熏陶。就像我们那天普茶一样,大家来说说话,很多业障都消了。大家都互相赞叹,这些都能够消业障。不然大家内心对立就不行,说一说,业障就没有掉了。这个是法的一种力量。

你越诚恳,业障消得就越快。你如果不诚恳,你本来就造作,可能起相反的效果,所以这跟人的心是有关系的。你如果做错,那你说就向对方认错,你认错,你这个诚恳不诚恳,他看的出来,他看你很诚恳,他就会接受。

你本身就没有想要向对方认错、忏悔的这种心态,对方他能够觉察的出来。你这个去忏悔,就起反作用,是吧。说你是虚心假意。所以这个人的态度很关键,态度他能从人的眼睛看出来。我们拜佛也是一样,对三宝的一种虔诚、恭敬的态度来表示我们心意,也就是慢慢熏陶,慢慢修行,就这么修出来的。(1)(未完待续)

——摘自学诚法师2009年10月北京龙泉寺开示《敬修皈依》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