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一种难以自我控制的思维和行动

点击上方“”可订阅哦!

强迫障碍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强迫冲动或强迫行为等强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常伴有追求完美,做事刻板,缺乏稳定感和安全感的人格特征,以强迫症为主要临床相。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尖锐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和冲突来源于自我,虽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大部分患者能认识到他们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是非现实的,过分的。美国调查:在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中位居第4位,终身患病率2.5%,在中国终身患病率为2.4‰,并且强迫症具有家族聚集性,家中亲人有患迫症的人的发病率比正常人要高。而且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心理多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病因及发病机制主要有神经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解剖学及其它方面等因素。

神经生化因素包括:1.遗传2.强迫症的神经生化基础3.强迫症的脑代谢活动

心理因素包括:1.精神分析的观点认为强迫行为是防御机制的外在表现。2.行为理论的观点认为强迫行为是个人习惯的以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的行为。解剖学观点: 强迫症可能与基底节功能异常有关。其它方面:1.生化强迫障碍患者有5—HT(一种中枢神经介质)功能异常。2.脑病理学强迫障碍患者可能存在涉及额叶和基底节的神经回路异常。 3.心理学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强迫障碍是一种对特定情景的习惯性反应。

强迫症有几大特点:成人女性高于男性;青少年中男性高于女性;2/3患者发病于25岁之前,35岁以后发病低于15%。最早发病年龄为2岁。独身者比已婚者易患病。一般出现症状5-10年才就诊。

临床表现: 基本症状为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并同时伴有明显的情绪症状。强迫观念主要表现1.强迫性怀疑 患者反复怀疑自己是否说过或做过某事2.强迫性穷思竭虑 明知道没有必要,却不能控制的反复思索一些无意义的问题。3.强迫性对立思维 患者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马上出现一个与其完全对立的另一个观念。4.强迫性回忆 患者经历过的事频频出现在回忆里,不能摆脱。强迫意向主要表现1.强迫情绪 主要表现为强迫恐惧,是对自己的情感的恐惧,害怕失控做坏事。2.强迫意向 患者感到一种强有力的内在趋使马上就要行动起来的冲动,但实际上并不直接转换为行动。强迫动作或行为:1.强迫检查 为减轻强迫向怀疑引起的焦虑而采取措施。2.强迫询问 患者不相信自己,反复和要求他人不厌其烦的给予解释和保证。3.强迫清洗 反复洗手,洗餐具或衣服。4.强迫性仪式动作 患者要做一定的动作,以此象征着凶吉祸福。5.强迫性缓慢 患者起病时举止行动便是缓慢的,具明显仪式化特征。

强迫症治疗目的:控制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首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通过系统规范治疗大约60-70%患者症状改善,但仍有20-30%患者无效,需要外科治疗。

北京回龙观医院号:bjhlgyy勿须独自承受,让我为您分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

发表评论

0条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