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甄姓男孩名字

甄玉宝在家里睡觉,朦胧的睡眼。昨天和小高庄矿的几个人喝酒,有点多。也不知道几点了,天灰蒙蒙,要下雨了,根本看不出几点了。半梦半醒之间,才是精神最游历的时候,在真实与虚幻之间切换着,享受着那种轻松快乐,不用被现实纠缠,信马由缰地在梦想里撒了欢的奔跑,感受轻风,感受绿草,感受内在的欢愉。

回到梦里才是真实的,不知道是现在的真实是梦,还是梦是真实的。

他是农村人,因为他父亲是农村人,但在二十岁的时候到工厂,是这个城市的一座钢铁厂当了炉前工。他出生的时候还在农村,等记事的时候已经在工厂的大院子里了。他记不得农村,不过父亲经常带着他会农村,因为他们原本都是农村人,可他却和农村人不太一样,究竟哪里不一样,也说不出来。

村子里的日子记不住了,记得的就是在和农村一样的厂区居民区。

都是一排一排的平房,每一排平房都面南背北,门超南,一排有五户,每一户都有两室一厅,就是进门是客厅,西边一个卧室大点的,北边一个卧室小点的,厨房在出门的南边,是和平房分开的,每家一个小厨房,连带一个小储藏室,在前一排家的背面。都不太大,但也能照顾夫妻两人和一两个孩子,有的家庭又三个孩子,但是不多。

这是一个工人小区,大概有四百户左右,分为四个区,中间有比较宽的水泥路,每个区都有公共厕所和垃圾池。小区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四处通透,都能出出进进。

小区附近是村庄,宋家庄。村子里有小学,因为村里的孩子和工人的子弟都在这里上学,宋家庄小学就逐渐发展成宋家庄学校,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有,只是每个年级只有两个或者三个班级,主要还是要看这一届的孩子多还是少了。

他就在这个学校读书。

学校的老师多数都是高中毕业的村里的孩子和周边村里的孩子,找不到工作,不想当农民,还懂点文化,就在村里当老师了,其实也没有摆脱农民身份,农忙的时候还要放假做农务。可想而知,学校的师资力量仅限于此,对于孩子们除了教他们认识几个字,学会记到算术题,仅剩余的就是蹩脚的英语、破旧的篮球框、看似无忧无虑的日子。孩子们都会长大,无论在那样的环境里,不久的将来这些孩子都会走着自己的路,无论这条路是什么样的。

甄玉宝和他的邻居同学们一样,背着书包早早晚晚地去学校,放学回家写作业,虽然这样的学校并不能给孩子们更多,却也能给与一个相似的生活,和其他的同龄孩子一样。很多孩子们在小学读完以后,都走向社会,很少的继续读下去,原因一方面是家长不想或者没有能力再提供上学的费用了,另一方面就是孩子本身不想在读书了,天真的以为混社会要比读书更容易和实惠,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其实社会的艰难要远远超过了读书。

在面临这个时候,甄玉宝的父亲也和其他孩子的父亲们一样,是让玉宝继续读书还是走入社会。但,他和他们不同。

在他生了这个孩子的时候,是喜悦,更是喜悦,尤其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尤其是儿子,对于一个家庭甚至是一个家族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更有理由高兴。在长辈们的强烈要求下,按照当地习俗给孩子办了一个盛大并且隆重的百日酒,所有他认识的人都接到了邀请,来了乌泱泱的很多人,在院子里和场上摆满了铺着红布的大桌子,几口大锅不停的冒着热气翻滚着。

本来甄就是一个非常少的姓,所以这个家族只在这一个村里里有,虽然在村子里是大姓,人多家族也算可以,但是出了村子基本就没有见过这个姓了,所以传承就成为这个家族的头等大事,光宗耀祖的事情先要放一边了,先造人,把这个姓传下去。所以甄家的人都是生孩子的高手,甄玉宝的爷爷兄弟三个,叔伯兄弟十一个,到了甄玉宝的父亲这一辈所有的兄弟们已经到了二十一个,所以是一个庞大的甄姓团队,由于男孩子多,在村里逐渐成了最大的家族,虽然都不怎么富裕,却仍然由一股子势力在支撑着,似乎也很厉害。

看似顺理成章的事情被计划生育的政策打破了,一个是不让生那么多,最多生两个,因为是农村不像城市里只限制一个孩子的要求,在当地,计划生育政策还是相当严格的,胆敢超生的,真的是会被扒房子的,所以强硬的政策执行力下,甄姓家族的男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又无力挣脱,只能寄希望于仅有的两个孩子里能长出更多的带把的,好把甄这个姓延续下去, 真的不过很多事总是出乎意料的。

这个孩子虽然不是长子也不是长孙,但是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一辈的孩子们里面,最大的一个是男孩,一直到他是个男孩,中间七个叔伯姐姐,所以整个家族的历史使命要寄托在一个男孩子身上似乎不是想要的,尤其是对于别的兄弟们来说,女孩子总是不如男孩子,是他的出生打破了这个古怪的规律,让甄家人看到了香火延续的希望,这个意义似乎比长子长孙的意义还要大。

辈分最大的太爷爷,看着这个长得白白的重孙子的时候,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泪光,在八十多年的日子里,简直没有几天能有这样的激动和感激,颤颤巍巍,像是对后人更像是对先人,一杯酒入喉,感激祖先感激苍天,感激着看到的一切。

马上摆在太爷爷的面前的就是起名字这个事。

按照一般的规矩,这样的家族,虽然不怎么显贵,也没有那么富裕,但在一辈一辈老人的尽心维持下,能走到现在也不易,其中也有很多值得尊重的道理。维护家族凝聚力的核心除了姓氏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名字的传承,就像孔子家一样,每一辈子人都有一个相同的字。

孔子家的家谱从明朝开始往后是按照“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这样的字往下排。因为人家是孔子,所以子孙后代都能传下来,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传下来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总也时刻摆脱不了这个想法,于是甄家也按照这样的排法给了几个字,“玉、蓝、云、瑶”,都是好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本文经用户投稿或网站收集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