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涂着粉色墙壁,粉色沙发背后塞了火烈鸟和龟背竹的网红店现在早已不复存在。
换了一种风格的“网红店2.0”却在批量生产中……
01
“网红店2.0”正在批量生产
“0元看展”“大隐于市的小店”“贩卖温暖好物”……最近翻看点评网,品牌君的首页总会推荐带有这些文字的“网红店2.0”。
也许是吸取了第一代网红店的教训,“网红店2.0”并没有固定的风格:他们有装修灵感来自欧洲的复古服装店;也有从大门设计开始就不走寻常路的创意杂货店;还有让人一秒回到小时候的可爱刨冰店。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网红店并没有开在热闹的商圈。
以成都为例,东大街、芳草街、建设路等离商圈不远,却又充满烟火气的居民区,成为“网红店2.0”开店首选。
宜人行走的茂密绿荫、具有上世纪年代感的老旧民房……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小巧的店面拥有业态加成,从而越开越多。
02
“网红店2.0”的财富密码
如果说第二代网红店只是空有颜值,那未免过于武断。
在品牌君看来,“网红店2.0”正在试图摆脱“前辈们”生命周期太短的宿命。
1.品牌IP化
来自日本的杂货店LOFT刚在成都开业时,有卖成都本地网红店的IP周边。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超级植物公司”和“无早”。
以“超级植物公司”为例,和其他杂货店不同的是,他们卖的都是“谐音梗”植物。
比如一枚可以保佑你减肥成功的护身符,被取名为“瘦参”;一盆景观松树的名字,叫“请放松”;空气凤梨名字太大众,取名“不梨不气”更能吸引人眼球。
“超级植物公司”凭借植物和概念传递出的幸福治愈力,让无数年轻人为有趣的“谐音梗”买单。
渐渐的,“超级植物公司”从网红店蜕变成当地的一张品牌名片,在虚无的“网红”标签上,又增加了IP力量。
2.社区化
正如品牌君在前面所说,大部分“网红2.0”都选择开在居民区,不仅是因为气氛恰到好处,还有个原因是能将消费社区化。
对于在一个地方住了十几年的居民来说,家门口的面馆、小区拐角处的水果店,承载了他十几年来的消费习惯和记忆。
而开在社区街道的咖啡店、甜品店,便能通过社区化,给本地居民注入新的消费刺激。
咖啡店常常因为“精品”标签与市井生活产生距离感,但融入居民楼的装修设计,却又扩大了包容性。
居民区咖啡店成了三五好友聊天的聚会场所,也成了备考人努力拼搏的自习室。所有人情世故,都可以在这些网红店中找到。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居民楼租金便宜,是年轻人租房首选,所以老居民楼里的租客,也是“网红店2.0”所覆盖的对象。
3.个性化
“当地脾气最差老板”“不准拍照发朋友圈的火锅店”“来了不能点菜的川菜馆”……在短视频平台中,各种个性化网红店层出不穷。
相比以前千篇一律的网红店,更有个性的网红店,的确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前往一探究竟。
03
慢下来的网红店,前景如何
我们不难看出,相比之前无限粘贴复制的网红店,这些各有特色的“网红店2.0”,正在逐渐慢下来,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
可这其中同样存在问题。
正如品牌君所说,即使是各有特色,但“网红店2.0”还在没有止步的“量产”中。
现在我们看“网红店”可能还比较独特,当想分一杯羹的门店变多,同质化便是无可奈何的结果。
成都三圣乡现在已诞生了无数网红店,大、装修精致、拍照好看已成了他们的共同特色。
连“特色”都成了共同点,那何来“特色”可言呢?
目前,除了那些已经成功品牌化、社区化的网红店以外,还有更多网红店并没有站稳脚跟。
消费者一时的热情是能让店里门庭若市,但当大部分人都打卡后,决定他们是否会复购的,将是网红店后期的运营能力。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