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2022新生儿爆款名字出炉,看完以为我穿越了,哈哈哈
曾经为了给女儿起个好听的名字,我可是苦思冥想了好多天,翻遍了《老子》、《庄子》、《诗经》、《楚辞》……然后,得到了全家的一致评价:「还成」
——凯叔
作者 可小一
2022新生儿爆款名字出炉了!
据人民日报公布的最新统计,在新生儿命名中男孩名「梓睿」连续两年位居榜首,而女孩名「梓晴」更是霸榜长达五年之久。
乍一看,我以为自己穿越了。别的不说,就单单看着这些爆款名,相似度之高,竟让人莫名有种想玩消消乐的冲动!
掐指一算,「子轩和紫轩打架,撞上了紫萱和子萱……」这样的事情,还得延续20年。
娃名被撞的爸妈们每每看到此,即使嘴上不说,也难免心头一缩,虎躯微震,闪过一丝念头:
想给娃取个特别点的名字,怎么就成了世纪难题!!?
躲开爆款字,就能避坑?
一位热心的课代表,总结出爆款名里的高频字:浩梓蔚芷!
顺着这个思路,只要避开它们,娃娃们就有机会躲过90%以上的重名率。
然而,偏偏有些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父母,在担心重名这件事上,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极致,悄悄地打起了生僻字的主意。
比如这位著名的禤靐龘(xuān bìng dá)同学。
对他而言,最心塞的也许就是考试的时候,别人已经做完了五道题,他才刚写上名字……
顺便说一下,把名字里的生僻字发挥到炉火纯青的,莫过于明朝的皇室家族。
喏!来看看这些大明王爷的名字:
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呢?特殊的命名规则逼着皇室子孙们憋着劲儿用生僻字。
谁知,本以为就此彻底尘封于史册的名字,遇到了近代正为元素起名而犯愁的化学家,遥遥相对一拍即合。
于是,在元素周期表里,这些生僻字重新获得生命力。
可是如果家里没矿,也不是皇族,建议给孩子起名最好还是避开生僻字,否则就像前面的禤靐龘小朋友,考场上被急哭的可能性更大。
男《楚辞》女《诗经》,照样踩雷!
简单的字怕撞名,生僻字又怕人不认识,为了确保胜出的概率,爸妈在起名上又有了新思路——男《楚辞》女《诗经》。
你看人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这咋一看象声词都拿来做名字了?其实是出自《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怎么样?渊源,文化,底蕴,意境,啥也不缺。最绝的是屠家连这个小女娃未来是研究青蒿素的,都预测到了,你就说这名字牛不牛!
知乎上一位网友对此深信不疑,亲戚生了个女儿,她便自告奋勇要在《诗经》里为小娃娃取个好名字。
很快《郑风》里《风雨》一篇有一句话深深地吸引了她,「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见君」如何?跟现在的萱梓欣等一比,格调立马出来,既有女孩的温柔,又不失大气。
然而家里长辈的一句话,不但立刻浇熄了这位网友的取名热情,还让她彻底方了……
「见君」这名字本身是不错,只是跟孩子他爸撞了,因为他也叫「建军」!
看来,《诗经》也不能随便用。《楚辞》《诗经》的确是中国文化的精粹,集大成之作,可也实在架不住现实情况的复杂多变。
非但要熟读典籍,博古通今,还得贴合实际,临机应变。没有这金钢钻,谁敢揽下这起名的瓷器活啊!
这也是「部礼」为什么不能姓「苟」,「初墨」为什么不能姓「熊」的原因。
再有诗意感的名字,也不是谁都能驾驭得了的。
这是起名,不是「坑娃」
如果在内容上无法独树一帜,何不在字数上做做文章?
在起名路上,独具创意的父母,总善于另辟蹊径。
不起则以,一起必须惊人!比如这位2岁的「浦萨宝佑」小朋友,可以确定你一定是全家的心头宝。
而这位「潘登高峰」同学,跟另一位「朱穆朗玛峰」同学或许还有机会结成异姓兄弟。
还有这位许许儒生小朋友,明明年龄不大,竟被名字硬凹出沧桑的感觉。
如果说以上这些名字还是父母花了心思起的,那下面这「环球一号」,「环球二号」兄弟俩,让人严重怀疑在起名这件事上,你们的爸妈可能很任性。
然而看到下面村子里几位「电」字辈的大佬,你可能又会觉得环球一二号,也许还是认真考虑过后取的名字。
估计是咱们村里人丁兴旺,好名好字都被占了去。父母被逼急了眼,但凡能跟「电」组词的字,都拿来用了。
不知该给孩子起啥名,痛苦!
而喜欢的名字太多,不知该选哪个,也痛苦!
突然一天玛丽苏文里命名规则给了我灵感,没有人规定不能把所有的好名字都给娃安上!
不过,很有可能那就不是一个名字,而成为一次实实在在的肺活量测试。
遍地藏雷,到处有坑,在起名这件事上,多少爸妈被折磨到精疲力尽,可谁也舍不得将这宝贵的命名权轻易拱手他让。
一次次确定,又一次次推翻,总觉得哪里没发挥好,这个反反复复纠结的过程,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甜蜜里的负担,疲惫中的喜悦,让人叫苦不迭,却又甘之如饴。
若干年后某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跟孩子聊起当年起名时,那些紧张又温暖的故事总会成为父母记忆中无比骄傲的瞬间。
其实,不管取什么名字,都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有时候,名字到了,意思也就到了。
比如,这些娃娃的名字就很不错嘛:
作者:可小一,媒体专栏作者。有颗赤子心,有些小迷糊,时而温暖,时而逗比,亲子教育,与孩子一同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