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小过卦曾仕强(易经小过卦详解)

1、想学周易,看完曾仕强老师的易经的奥秘接下来看什么好?

曾仕强还有个系列的易经讲座,叫易经的智慧,一百多集的。

2、曾仕强易经的智慧随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个曾仕强是台湾人,让你看一看我解的随卦。也就是中国大陆人自己解的随卦。 向左转|向右转 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安逸豫乐的人,必定会委随不振,所以接着是随卦 随遇而安 与时俱进17、随卦 泽雷随《随》(下震上兑) 第十七刚来下柔动而悦,泽中有雷人宴歇;出门贞吉交有功,安居守正求必结。遵守正道防凶险,有孚在道有明哲;善人信服吉祥事,王亨西山上穷绝。【原文】 随:元亨,利贞,无咎。【译文】随卦象征屈己从人,善择所随之意。其卦德下震动、上兑悦,内动之以德,外悦之以言,则天下人皆慕其行而随从之,故谓之随。物相随从之时则顺,故必大为亨通,并利于固守正道,而无所咎害。随,《说文》:“从也。”随卦内动而外悦,人愿随从之意。随指相互顺从,己有随物,物能随己,彼此沟通。随必依时顺势,有原则和条件,以坚贞为前提。随:元亨利贞,无咎。随卦具有根元的、亨通的、利益的、贞正的四种德性,没有灾咎。上口说下行动,言必行,言行一致,怒吼争吵,相随相从,无故追随,随众,跟随,天下的事物都要随时而动。这是随卦的本质含义。程颐曰:凡人君之从善,臣下之奉命,学者知徙义,临事之从长,皆随也。李光地曰:卦中上下象及诸爻居位,均反映刚下于柔之意,犹如以贵下贱,以多问寡,故名为随。然则卦义所主,在以己随人;至于物来随己,则其效也,非卦名之本义也。《归藏易》称《随》为《马徒》卦。马徒,即周礼太仆职所称谓前驱的差官。随,即随从。《周易》认为,随从之道,在于以“正”相随,随善而从。此卦六爻,初爻、五爻最为吉利。初爻以阳刚而谦居于阴柔之下,居仁择方,远交同德,所以“有功”;九五居中履正,广施诚信,所以天下人纷纷相随。可见守正迁善,竭诚向善,是“随从”之正道。六二心不能专,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六三舍轻就重,随从尊上,有求必得;九四被人随从,多所收获,但要心怀诚信,合乎正道,才能免于咎凶;上六穷亢,有背逆之嫌,必遭王者之师征讨。可见失时失正,是“随从”之所戒。所以《象传》说:君子要因此而随着作息规律生活。人生中的正确与谬误,其实有时只隔着一张纸。比如说,顽强与顽固,坚持与固执,夸张与吹牛等等。纸的这一边是正确,纸的那一边就不正确了。固执,最初的成分也许是好的;但发展到最后,就不好了。固执给人的印象是,一条巷子走到头,不懂转弯,钻牛角尖。一般来说,钻牛角尖已经是固执的轻微症状了。固执的根源,是不肯随和人家,不肯与大众和同。固执己见的人,往往都是一孔之见的人,于己于人于事都不利。而随和、随从,是安乐社会的需要,是发展自己的需要。人都是要摒弃己见,随和众人的。我们生活中的一条公理“少数服从多数”,就是这个道理。但并不是说少数就没有道理,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要想不固执,先要学会响应别人。在生活中,自己先要虚心随和他人,然后他人也会来随和自己,能够互相随和,那么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说成功了一大半,但这种随和,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坚贞、纯正。如果没有这一条,那就不是随和,而是同流合污了。《左传》襄公九年中记载,有一贵妇人穆姜,想要嫁人,前去问卜,得到“随卦”。卜者说:“随卦有出的含义,元、亨、利、贞,四德齐备,吉祥,可以出嫁。”但穆姜说:“这四德我一项也没有,与随卦的条件不相当。”这个穆姜后来好像是自杀了。这个故事说明坚贞、纯正的重要。当然贵妇人重嫁,在当时是不纯不贞,但在现在是非常应该的事情了。不固执,也表现在因应时势。阐述这个道理,古人用最简单、最常见的大自然法则。宇宙万物,都宥一个阴长阳消,或阴消阳长的问题。阳长你就动,阴长你就歇。也就是说,白天你就勤奋工作,晚上你就回到家中好好休息。李光耀提倡的新加坡精神,就表现出因应时势的智他提倡新加坡国民在下班以后,回到家中好好休息,以利第二天的工作。因此,新加坡的夜生活一直不是很繁荣。以至泰国人说,新加坡是老年人的社会,不适合青年人居住。在《易经》的概念里,阴阳都是广义的。阴阳也是互为转变的。这个时势的把握,全靠自己的内在与灵动。固执多是封闭的产物。改变自己的固执,要在动中完成。应当走出家门,与他人交往,扩大接触面。这样才利于破除己见,以群众为依归,随从大众的利益。因为,随和是一种美德。做到了随和,自己的固执也就没有了。这种随和应该是一可以变通而不违法的原则;择善而固而不是同流合污。为了大众与大众的利益一我们要像向日葵跟随着太阳。“随缘自适,烦恼即去”。其实,随缘是一种进取,是智者的行为,愚者的借口。何为随?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恨,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随是一种达观,是一种洒脱,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何为缘?世间万事万物皆有相遇、相随、相乐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缘,无可能即无缘。缘,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比如爱情:罗曼.罗兰说过:“你爱他时,他并不爱你;他爱你时,你又不一定爱他;你和他深深地相爱了,未必能在一起;在一起时,又未必能相依到老”。在爱情的世界里,遗憾和幸福是同时存在的,往往遗憾和痛苦多于幸福。你、我、他都在缘的网络之中。常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万里之外,异国他乡,陌生人对你哪怕是相视一笑,这便是缘。也有的虽心仪已久,却相会无期。缘,有聚有散,有始有终。有人悲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缘是一种存在,是一个过程。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让人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要说对待生活,还是许志摩说得好:“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如此而已。”那么对待事业,“胜故欣然,败亦可喜”淡然处之,不也很好吗? 失之,并不防碍我们心境的明朗和快乐。如果想到没有事事如意的人生,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你就会有一份随缘的心了。“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有缘即住无缘去,一任清风送白云。”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无忧。若如此,人生哪里还会有什么烦恼可言?苦乐随缘,得失随缘,以“入世”的态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态度去收获,这就是随缘人生的最高境界。随缘是一种智慧,可以让人在狂热的环境中,依然拥有恬静的心态,冷静的头脑;随缘是一种修养,是饱经人世的沧桑,是阅尽人情后的经验,是透支人生后的顿悟。随缘不是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更不是随便、马虎。“缘”需要很多条件才能成立,若能随顺因缘而不违背真理,这才叫“随缘”。生活中,常有人会有这样的感慨和迷惑:“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我?”“为什么有的人不理解我?”“为什么会是这样?”若从随缘的角度看,不喜欢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欢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缘分就是缘分,不需要任何理由。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和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凡事不妄求于前,不追念于后,从容平淡,自然达观,随心,随情,随理,便识得有事随缘皆有禅味。在这繁忙的名利场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闲,放松身心,静心体悟,日久功深,你便会识得自己放下诸缘后的本来面目:活泼泼的,清静无染的菩提觉性。人们获得缘不是靠奋斗和创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领悟去判断。随缘不变,则是不违背真理。庄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运行,既不能改变,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顺天安命,鼓盆而歌”;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成,缘灭则散,才能在迁流变化的无常中,安身立命,随遇而安。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则下恪守不变,在小细节处随缘行道,自然能随心自在而不失正道。随缘,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要自己想通了,这天就无绝人之路,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亲人离去了,我们还可以时常回忆起往日的温馨,在心底里永远默默地怀念他们;恋人、朋友远去了,我们总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因为我们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事业失败了,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不经风雨哪里来的彩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有一份平静和恬淡。人生如梦,岁月无情。蓦然回首,才发现人活着是一种心情。穷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不管昨天、今天、明天,能豁然开朗就是美好的一天。不管亲情、友情、爱情,能永远珍惜就是好心情。记得有一个经典短信这样写着: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已经得到的更加珍惜;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想要得到的一定要努力;累了把心靠岸;选择了就不要后悔;苦了才懂得满足;痛了才享受生活;伤了才明白坚强;总有起风的清晨;总有绚烂的黄昏;总有流星的夜晚。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车票,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把握现在,畅享人生! 待续............ ?

3、小过卦的卦象

《小过》一卦,粗粗一看,好像与《大过》一卦当属同类,所不同的不过是一大一小而已;所以,被人们误认为《小过》一卦是谈论“象征略为过分” ,《大过》一卦谈论的是“象征极为过分”。实际上,则大谬不然。《大过》 卦谈的是因承受压力过重,想办法如何顶住、坚持,并最后战胜其压力的问题;而《小过》一卦则谈的是如何防止与回避因超越自己界线而带来的灾难问题。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这一问题必须弄清楚。
�还有《小过》一卦安排在《周易》临近末尾,还有它的特有的《乾》卦 “亢龙有悔”的结构成份。如果弄不清这一问题,也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小过》卦,同样也无法正确地理解一部《周易》。

4、曾仕强讲易经第四十八卦井卦

讲的不怎么地啊,别听了。
看看我做的水风井卦吧。
井卦水风井
《井》(下风上水) 第四十八
人生无常随时迁,丧得不拘落井泉;
有泥无水难食用,溢塘养鲤德不全。
饱学君子济世志,静候伯乐引荐言;
胸襟坦荡藏慧根,清心寡欲建家园。
【原文】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井汔qì至,亦未繘jú井,羸léi其瓶,凶。
【译文】 井卦:改建邑落而不改建水井,等于什么也没有干。人们往来井边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不去加以淘洗,反而将吊水罐打破,这是凶险之象。
往来井井,谓反复不断的取用井水。汔(qì),《说文》:“水涸也。”至,借为窒,淤塞,到底。“繘”,提水之绳,“繘jú井”淘井”。“羸” léi,通作“儡”,《说文》:“儡,相贬也。”毁坏、破败之意。“瓶”,古代用以从井中汲水之尖底陶罐。淘井。羸其瓶,犹言将打水的瓶弄破了。
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井卦为修德之卦,以井为喻,阐明君子应修德养民,有常不变,始终无改,而养物不穷。先以城邑村里可以迁移,而水井不可徙移,以喻井德之有常不变。次以井水汲之不竭,注之不盈,所谓无丧无得,再喻井德之有常不变,始终无改。又以居民来来往往,不断的取水为用而赖以为生,以喻井德之养物不穷。
水在泽下,泽竭故困 ;水在泽中,汲之不穷;故而互兑为井。
刘沅曰:邑者,身之所居;水者,生之所赖。邑有时更,井无时息。此不得井利而丧其器者也,凡俢身治世之道,利济无穷而功不终者,皆若此。
2、3、4互“兑”,占地理为‘缺池、废井’为“井”。九二和九五居中无应,如果九二爻当位上应,则外卦为“坤”;“坤”占地理为‘国’为“邑”。初如果上行往坤中与四爻位有应,2、3、4就不是互“兑”,而是互为“乾”,即便二上行和五居中爻有应,外卦也不是“坤”,所以称为“改邑”。因两爻无应,二至四仍兑,与本卦体相同,因此称谓“不改井”。 井,以不变为德者也。
李中正曰: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八家为井,开四道而通八宅,凿井于中。历唐虞夏商以迄于周,邑随时有改,而八家为井之制,则一定而不改。
爻位无应不改变,本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称“无丧无得”。初至四卦象为正反“兑”,所以称谓“往来井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此言井水随取随来,日日取而不见其少,久不取用亦不见其多,故谓“无丧无得”。往来,指汲水之出为往与井水的地下补充为来;井井,前井为汲水之井,其水被取用。后井为蓄水之井,其水去而又来,仍保持着原状,故谓“往来井井”。
李士鉁曰:先王之制,因井为邑,改邑以就井者有之,不能改井以就邑也。盖政有损益,得随时而改,而建中于民之精义,百世不改也。井汲之而不涸,故无丧;注之而不盈,故无得。凡物有得丧者,不可久,井无得丧,所以久而不改。木下汲则水上升,升降往来,循环不已,故往来井井。
内“巽”占静物为‘绳’在下,2、3、4互“兑”为井在上,为井绳提到井上还没有离井口的卦象,所以爻象称为“汔至亦未繘井”。
3、4、5互“离”占人物为‘大腹’为“瓶”;3、4、5互兑占静物为‘毁折之物’为毁折为“羸”,古时羸累通用,“羸其瓶”是水瓶为井甓所拘羸钩挂的现象。瓶既为井甓所挂碍,非覆即破,因此称“凶”。
邱富国曰:改邑不改井,井之体也;无丧无得,井之德也;往来井井;井之用也:此三句言井之事。汔至亦未橘井,未及于用也;羸其瓶,失其用也:此二句言汲井之事。
李士鉁曰:水不自出,因物而出。道不自行,待人而行。井无得丧,有得有丧者,人也;性无成亏,有成有亏者,习也。瓶本以汲水,一间不至则丧矣,学所以复性,一篑未成则亏矣,可不竟其力乎?
井,即水井。《周易》以水井能够养人之意,比喻君子应当修美自身,惠物无穷。初六柔卑无应,如井底沉滞污泥而不出水,故无养人之用;九二阳刚居中,但上无应,井水虽清,而无人汲,终不能济人之用;九三阳刚得正,如井水已清,但下无可据之阴,故有无用之叹;六四阴柔得位,但无所应,宜静修以待;九五居尊得正,如甘泉之能养人;上六处《井》卦之终,井道大成,施用无穷。井不修则无养人之用,人不修则无济人之德,故《象传》说,君子应当效法此象,劝勉百姓互相资助。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jú井,羸其瓶,凶。”“邑”,古代8家为1井,4井为1邑,属邑可改,属井却不可迁,“改邑不改井”即此意,这里借以喻“井道”不移。人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具体环境,凡具体环境就要以井道处之,对身边人不可得罪过甚,否则地位再高都可能遭遇困险,譬如嘉靖皇帝差点被几个宫女勒死。“无丧无得”,井水取之不竭,存之不盈,以此喻井道之恒久。“往来井井”,是说人来人往皆井之以井,此喻井道之秩序及普遍性。卦辞后一句意即水井都淤塞见底了,还不清理淘挖,以至把汲水陶罐都碰碎了,这是很凶险之事。卦辞劝诫人们面对或预防困境,要时时关注具体、基本生存环境,这是人安身立命之本。卦说为“井”,实际是以井借指基本生存之必需物品的生产和存储,比如储粮备荒,意义广延无穷。
上卦“坎”是水,下卦“巽”是入,水桶进入于井中汲水,所以象征井。村落可能有变迁,但井不会变动,人们来来往往汲水,而井水则依然洁净不变。汲水的瓦瓶,几乎到达水面时,因为吊绳没有完全伸开,以致阻扰,使瓦瓶翻覆破裂,所以凶险。亦即,用贤的道理永远不变,用贤无功也不会有过,人事管道。应畅通无阻,造福人民的工具,不可毁弃;引伸为处理事务,应当遵循过去的成例,不可以任意变更,这样,就是没有功,也没有过,进退就不会有改变。另一方面,也应当谨慎小心,贯彻始终,不可功亏一篑。
水风井异卦相叠(巽下坎上)。上卦为坎,坎为水;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坎下巽,有树木得水滋润而蓬勃生长之象。水为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水井是居民的重要生活设施。《易卦》以井为卦名。
用来集中反映劳动与生活,自然条件与人类生存的依赖关系。这种关系用《易经》的语言,可以概括为“养”。在《彖辞》与《象辞》看来“养”具有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指自然对人类提供的生养条件,另一方面批人类对自然生存环境的爱惜养护,形成了“并养”与“养井”这一对特殊的概念。
枯井破费已多年,一朝流泉出来鲜,资生济渴人称羡,时来运转喜自然。
井卦,阐释用贤的道理。当在穷困中,就必须起用贤能,方足以振弊起衰。贤能被遗弃在民间,是莫大的人才浪费,但却往往人事管理阻塞,以致不能任用;因而,当政者必须时刻留意发掘人才,蔚为国用,以造福全民。而贤能的人,也应当诚心诚意,不断进修,充实力量,以服务人民为己志;否则,也会因不合时宜而被淘汰。
《通典》所述井田制十大德用,正是“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井养而不穷也”。井田制原是洛书九宫八卦在农业制度、营造规划制度的具体应用,后来演化成为三代时期“洪范九畴”治国根本大法。
井卦六爻以三阳为井水、三阴为井身。初六为井底,此井刚凿出,尚未安置木质井盘,故“井泥不食”。九二、九三为井水,井字木盘衬砌,水已澄清,九二下比初六,其向下行,故“射鲋,瓮敝漏”,九三仍处下卦而不能汲用于上,故“行恻”而“求王明”。六四为井壁,上比君王,修德如以瓦砌筑井壁,“井甃”可证西周王室发明陶瓦井。九五井水合中正之德,故“井洌,寒泉食”。上六至于井口,水井功成,“井收,勿幕”,邑人可受福泽矣。
陈梦雷曰:以六爻之序言之,初泥而二谷,井之地,在下未见于用者也。三渫而四甃,在人位,则人事尽可以待用矣。五洌而上收,则得乎天,功用及物,井道大成矣。
黄寿祺曰:后汉李尤「井铭」曰:「井之所尚,寒泉冽清,法律取象,不槩自平,多取不损,少取不盈,执宪若斯,何有邪倾。」此铭将寒泉视为清廉公允的象征,称颂井水不损、不盈之质量,寄托作者对政治清明的殷切期望。
黄寿祺又曰:井卦将井予以人格化,先以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之特性,描绘一个守恒不渝,大功无私之君子形象:再以「汔至,亦未橘井,羸其瓶,凶。」告诫君子者俢德惠人,要有始有终,不可功败垂成。
【原文】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往来井,井汔qì至,亦未繘jú井”,未有功也。“羸léi其瓶”,是以凶也。
【译文】 《彖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滋润,树木得水而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井以水养人,经久不竭,这是井卦的品德。卦辞说“改进邑落而不改建水井”,因为九二、九五阳爻分居下卦、上卦的中位,位象相合,像水井适用,不用改造。“众人往来井边汲水,水井干涸淤塞,也不去加以淘洗”,是说长此以往水井将对人们失出功用。“打破吊水罐”,自毁坏生活用具,所以是凶险之象。
什么是井?彖曰“巽乎水而上水”,这就是井。即顺乎水之性,将其取上来。水性下,居亦下,今则将其取之于上,如何取?以绳系瓶深入水下,往来汲之。卦上坎为井中水,下巽为绳索,互离为瓶,绳、瓶落入水下为汲水象。巽为顺为入,坎为水,巽下坎上,故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上卦“坎”占天时为‘水’,下卦“巽”占静物为‘绳’为‘直物’,水在下汲水需放绳汲水使上,故称谓“巽乎水而上水”。
马其昶曰:雨雪消化之水,渗入土石,积聚而成泉源,由地开孔以通泉谓之井。故曰:巽乎水而上水,井。
郑玄曰:坎,水也。巽,木,桔槔也。互体离兑,离外坚中,虚瓶也,兑为暗泽,泉口也。言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
荀爽曰:木入水出,《井》之象也。
孔颖达《正义》曰:此就二体释“井”之名义。此卦坎为水在上,巽为木在下,又巽为入,以木入于水而又上水,井之象也。
来知德曰:凡井中汲水,井上用一辘轳,以井索加于其上,用桶下汲,方能取上。是以桶入乎其水方能上也。故曰“巽乎水而上水”。
“井养而无穷”,任由取用而不枯竭。此比人身与万物中之道物,日日耗损而却又能随之再来,去之多则来之多,去之少则来之少,如井水相似“无丧无得”。井水用以养人取之不竭,故称谓“井养而不穷”。
二爻五爻皆为刚不当位,两爻居中“刚中”为敌应,故而称“不改”。
改邑不改井,言村落可以改建迁移,但是井则不可。易以井喻生命之根,言万物之生命,其根既定再也不能改变,而其形体外表则能迁移或发生种种变化。彖曰“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此言所以不改井之故,即因刚居中。刚即阳,即是生命之根;居中则即生命具有可靠的牢固根基,此根基既定便不能改动,动则性命难保,故不改。所以,《系辞传下》曰“井,德之地也”,德即道,性命之根;地即此根所居之所。
孔颖达曰:叹美井德愈汲愈生,给养于人无有穷已也。而井体有常,由于二、五也,二五以刚居中,故能定居其所而不改变也。不释往来二句者,以「无丧无得,往来井井」皆由以刚居中,更无他意,故不具举经文。
汔至亦未繘,汔,水涸,汔至即到了井水枯竭时。繘,用以提水的绳索,亦未繘即是“提水的井绳也就不能再用来提水了”,此繘为动词,用绳提水义。
井羸其瓶凶,羸,挂住、卡住、夹住诸义;瓶为盛水之器。盛水之瓶被卡在井里,水取不上来,有水用不上,井也就徒有井之名,失去井之实,所以凶。
前三言为井的性质、作用,后二言为井失去井的作用后果。井枯无水,比为道物耗尽,提不出水来就是生命没有了道物,生命也便随之毁灭;井虽有水,但取水之具出了故障,也提不出水来,生命自然也不能再存在下去。这两种情况,都是万物所以毁亡的根本原因。
未繘故无功。井拘累其瓶使水覆。故凶。繘所以出水通井。今居初未得应五。故放绳汲水“未繘”,所以称为“未有功”。
“井”是称谓二爻,“瓶” 是称谓初爻,两爻不当位刚爻占中位,初爻欲应五爻,为二爻所拘“羸”,所以称为“羸其瓶是以凶”。
刘沅曰:人必资水以生,以其为生生之本,汲水将至,遽败其瓶,则失井养之功,并失上水之用,是以凶也。孟子曰: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意从此出也。凡修身治世之道,可以利济于无穷,而不终其功者,皆类此。
【原文】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下卦为巽,巽为木;上卦为坎,坎为水。水下浸而树木生长,这是井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取法于井水养人,从而鼓励人民勤劳而互相劝勉。
《井》上卦“坎”为‘水’,下卦“巽”占地理为‘木’,因此称谓“木上有水”。
上“坎”占人物为‘江湖之人’为众为“民”为“劳”,故而称谓“劳民”。二至四互“兑”为言,故称谓“劝相”。是指以言语劝导,使“劳民”有所勉。
下巽木、上坎水,故有木上有水之象,木上有水言树木体中有水分津润,由根茎而向上运行,犹如井水被汲上以养人。君子者观察井卦木上有水,井水汲上,以养万民之象,悟知当教导人民,效法井德往来井井之勤劳,勤于耕稼以奉养其上,并劝民相友、相助、相扶持,以广益于民。
朱熹曰:草木之生津润皆上行,直至树末,有木上有水之意。 郑玄曰:桔槔引瓶,下入泉口汲水而出,井之象也。桔槔,古人以横木架于井上,一端挂汲水器,另一端系重物,以杠杆原理上下运动而取水。
吴如愚曰:君子观井象而以为井田之法,使民服田力穑,劝劳以奉养其上,又劝其相助而不敢惰。
张洪之曰:井田之制,未足尽井田之实义,沟洫外当掘井以备不虞,资灌溉,加以友助扶持,井养之意乃尽。
马其昶曰:木上有水即桔槔之象,井之用也。桔槹运转不已,亦有劳相之义。
李心传曰:劝相亦为井田而设,即相友、相助、相扶持。
井通也,下水上达。德之地也。井为汲水所用,人类须臾不离水之滋养。故井当稳定而不可迁移,《周易》以此形象告诫世人定要修养道德。即便必须改变之际亦当坚守正道,善始善终。故曰:井,德之地也;井居其所而不易位。井卦象辞曰:君子以劳民劝相。井者通也,下水上达。通者,通民意也,将民意上通于治国者;治国者当尊重民意,顺应民意,如此方可始天下恒久。所谓“劳民劝相”故曰:井以辨义。此义之义,乃谓深明大义也。
孔颖达疏:“劳谓劳赉lài赏赐也;相,犹助也。井之为义,汲养而不穷,君子以劳来之恩勤恤民隐,劝助百姓使有成功,此则养而不穷也。”
朱子(朱熹)曰:“劳民者,以君养民;劝相者,使民相养,皆取井养之义。”
有关水井的发明历史,古文献中有“黄帝穿井”与“伯益作井”二说,二者并不相违。《周书》:“黄帝穿井”,《世本》:“黄帝见百物,始穿井。”《世本·作篇》、《吕氏春秋·勿躬》、《淮南子·本经训》:“伯益作井”。“黄帝穿井”主要是指比较原始的水井,故曰“穿井”,而伯益是水利专家,“伯益作井”是说水井修造工艺的成熟,考古也证实了这一点。
黄帝造井重在创立“井田制”的理想制度,井田制是君子“劳民劝相”的具体措施。杜佑《通典·食货典·乡党》云:
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诤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於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情性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均则欺凌之路塞,亲则斗讼之心弭。既牧之於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夫始分之於井则地著,计之於州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
上述井田制有十大德用,正是“劝相”之意。“迄乎夏殷,不易其制”即卦辞“改邑不改井”,《周礼·地官·小司徒》云“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村邑的规划是以井为定则,故曰“改邑不改井”。
井田制将农业规划、城镇规划和社会治理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缔造了孔子所说的三代时期小康社会的主体制度,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城镇、建筑的名物制度,城镇名称有:市井、井邑、井国、井曹、浩特(蒙语:井);聚落名称有:乡井、桑井、井庐、井墟,井闾,井里;街道名称有:井巷、井里、胡同(源自元代蒙语:井);宅院名称有:井屋、井庐、井庭、井院、天井;装修名称有:井阑、井床、井眉、绮井、藻井、龙井;等等。“井井有条”一词,源自井田制规划的条理;“背井离乡”一词,源自井田制规划村邑以井为中心,井便有了家的概念。
井田制完全符合洛书九宫八卦格式,这不是偶然的,伏羲画八卦奠定了华夏文化的根基,5500年前的凌家滩含山玉版已有九宫八卦格式,这比黄帝早了700年,黄帝创立井田制是继承了华夏文化的道统。
《尚书》曰:“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尚书·洪范》孔传:“天与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
洪范即根本大法,“畴”本义为耕地(耕、畊,从井,“田”古文为井字格,此皆是井田制在古文字上的遗存),九畴原义为九宫格井田制,后来把九畴引申为国家的综合社会制度。
《说文》曰:“刑,从刀丼。《易》曰:‘丼者,法也。’”段玉裁注:“此引《易》说从井之意,‘井者,法也’盖出《易》说,司马彪《五行志》引《易》说同。”愚以为:“井者,法也”当是源自井田制,其不见于今本《易传》,应属古《易传》遗文。
刑字古文从井,此“井”旁当是指类似木质井盘的桎梏刑具,黄帝时已有桎梏,《山海经·大荒南经》:“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郭璞注:“蚩尤为黄帝所得,械而杀之,已摘弃其械,化而为树也。”
《庄子·天运》:“九洛之事,治成德备。” 陆德明《释文》曰:“其即谓禹所受之《洛书》九类乎!” 王先谦《集解》引杨慎云:“九洛,《九畴洛书》。”
《汉书·五行志上》:“刘歆以为虙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
从伏羲开始,洛书九宫八卦文化一直影响着华夏文明的方方面面:井田制推行两千多年,“茫茫禹迹,画为九州”的疆域划分,明堂九宫制度,四合院中间空地称为“天井”正是井田制文化之遗存,《内经》有九宫八风、九针之法,数以九为至尊,刘徽《九章算术注》说:“周公制礼而有九数。九数之流,九章是也。”《周易》的阳爻称为九,术数学中的奇门、太乙以及堪舆玄空之学皆是以洛书九宫为象数模式。
困卦 是生命事物得不到足够的给养,存在受到威胁,更谈不到发展上升。究其根本原因,第一是保证生命安全的泽水下渗、下流损失了,第二是保留下来的水分也被阻塞、分隔,不能尽其所能。井卦刚好相反,如那些生长在干涸的罗布泊里胡杨林,用很深很深的根,能够汲取地下深处的水分,运输到枝稍,还能够吸收利用沙漠中昼夜温差形成的露水,形成木上有水的状态,也就是能够得到水、能够保障生命给养的状态。对于人来说,河流湖泊干涸了,仍在原地要活命,只得打井,通过打井,古代通过木制的辘辘或者水车,将水汲取到地面,也呈现出水在木车上、木桶上的井卦形象。无论是树伸根、人打井,都是利用地下深处的水,使之上升,保障给养。都是解困的根本智慧。第一,将下渗损失的水提升上来了,第二,将原来阻塞隔离的状态打通了。
井卦 的主题是讲解困得养的智慧。从水井保障民生用水发展出井养一词。井养:
第一层,是水井可以保障饮用水;
第二层,有水就有农业,就可以保障农业生产;
第三层,农业发展了,才可能保障其它行业发展,引起社会精细分工,形成工业和商业集中的地方,也就是市井,满足民生更广泛更高级的需要;
第四层,遵守社会规则的人,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才能够保障生活、生产和交换,这样,就产生了人类社会组织中的管理者、保卫者、教育者。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够真正享受劳动成果、享受社会井养之福;
第五层,人民需要物质享受,也需要精神享受,需要文化艺术享受,这样就又形成了人类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不同状态,人正是生活在这种文明状态中,饥渴的头脑才能够得到得到井养,不断激发劳动创造的活力;
第六层,井养不只是求一时一地,井养力求持续广泛并获得不断提高。只有进入理想的大同境界,才有可能。
这六层井养的状态,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对应。对于原始人而言,只要有水就有命。属于第一层井养状态。对于产生了农牧业生产劳动的社会,属于第二层井养状态。对于产生了手工业和低级商品交换的社会,属于第三层井养状态。对于产生了机器大生产的现代社会而言,属于第四层井养状态。对于科学和谐民主富有的理想社会而言,属于第五层井养状态。进入理想状态了,人类又会产生新的更高级的追求,那就是第六层井养的社会状态了。
作为个体的人,都会在井养的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中居于一个层次和地位,都是在天地自然社会的井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上升的。在获得井养的同时,也对于井养的环境产生着或者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这样,每一个人就获得了不同的人生价值。
“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这里的君子,指社会上层、处于管理地位、保障社会安全地位和教育地位的人,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的人。这些人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又必须享用物质成果,也就是必须木上有水,得到井养,他们的井养如何保障呢?只有通过服务于经济基础,保障社会劳动生产正常进行,只有通过劝即教育人民掌握劳动本领又能够相、即互相帮助,人民安居乐业了,他们就可以获得税收,也才能过上得到井养的幸福生活了。
劳民,让人民勤劳致富,这个本身没有错。然而,在古代,由于脑体分工,限制了劳动人民享受文化艺术和优越的井养条件,君子们处于统治地位,处于小看体力劳动和劳动人民的偏见中,只知道劝老百姓进行体力劳动,而不会激发他们的精神文化创造功能。现代的君子,应该为追求劳动人民知识化的境界而努力。劝相,教育人民相互扶助,这本身也是正确的。然而,在古代,也有虚伪说教的一面。因为存在着事实上的剥削和被剥削,穷帮富、穷养富才是剥削社会的本质。穷帮穷是自然的,富帮穷也应该、也很好,都应该提倡。对于只是为富不仁、不愿意帮助穷人的人,看不起穷人的人,只是欺骗穷人的人,穷人可不能只听他们虚伪的劝说,在困苦的境界中梦想求神保佑来世的幸福。现代社会的君子,应该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可能得到理想的井养,享受到为人民服务的崇高荣誉和地位。

5、求曾仕强易经的智慧视频全集,谢谢大神!

占卜解卦不求人,查看个人信息,易经爱好者分享网站,不收取任何费用,意在让感兴趣的朋友一起学习易经,体会易经的智慧,还可以免费学习和占卜。

6、谁有 曾仕强 老师 的 《易经的智慧的全集》160集的视频!要全的哦!谢谢!

你一个大学生怎么还会有这样严重的封建迷信思想呢?不可理喻。
所谓星象的起因老汉在此不在赘述,估计你比老汉还要精通。
属相婚配纯属无稽之谈,你不要相信,家庭关系是成员之间相互宽容和包容、豁达的结果,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家庭出现矛盾,婆媳产生摩擦,只要换位思考,关注对方的感受,就会和睦相处、生活就会幸福美满。
关于生宝宝问题,只要生一个健康、活泼、可爱的小宝宝,具体什么属相还会重要吗?

7、曾仕强 易经的智慧 全集mp3

不建议你考到MP3里面听,怕你着魔,他的东西有些偏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