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是不是王(周公什么时候还政于成王)

1、为什么有人说周公旦是儒学的创始人,难道不是孔子吗?

周公并不是儒家的创始人,而是周公在赞美孔子是最推崇的儒家思想奠基人,而周公,是孔子推崇的圣人和学习的榜样,互相赞美的,所以把这个创始人 给弄混淆了。

2、周公旦是尊称吗?

是的
周公旦,姓姬,名旦,又称叔旦,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武王建立了周王朝后,过了三年就病死了,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当国。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东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他是孔子最为敬佩的古代圣贤。

3、周公旦是谁

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4、周公旦和周武王谁更大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旦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相传他推行井田,制礼作乐,建章立制,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见《尚书》等篇。

5、周公为何执政六年后让位周成王?

周武王建立周王朝两年后就病死了,由他13岁的儿子姫通继位,称周成王。因周成王年少,便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政,史称周公辅政。周公辅政七年勤勉摄政,平定了内乱,完成了东征,维护了周王朝的统治,到周成王20岁的时候便还给了周成王。

6、还政于成王的周公是因为被谁逼迫的,他都经历了什么事?

周武王姬发在灭殷后两年,便得急病而死,即位的周成王姬诵年幼,便由武王的四弟周公姬旦摄政。由于牧野之战只是战胜了商王朝的中央政权,因此地方贵族多有不服。

此时的周王朝,幼主在位,朝野不稳。然而周公旦代行王政七年,待成王年长则还政于成王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传为美谈。但是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周公确有篡位野心,之所以后来要还政成王,是迫于无奈。

此派论者也是从史籍中寻找依据的。《史记》有多处记载:周公摄政乃是周公自己担心朝政不稳,刚刚分封的诸侯和殷商旧贵族反对周室,主动担当起了周王朝的摄政。

《史记•周本纪》讲道:“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叛周,公乃摄行政当国。”

这也就是说,成王是武王的合法和指定继承人,周公摄政并不是出于武王临终时的安排——至少不是正式的任命,也不是出于周王室众人的推举,而是出于周公自己。

《荀子•儒效》称:“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有人解释为:屏者,除也。及,继也。周公摒除成王以继接武王的天下。如果真是这样,当然就是篡位了。《史记*燕召公世家》又记载当时“召公疑之”,《鲁周公世家》也记载了周公曾向太公、召公进行解释。特别是“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和利于成王”因而发生动乱。从管、蔡的一贯表现来看,他们是忠于周的。一向衷心于周朝的管叔与蔡叔怀疑周公的所作所为对成王非常不利,是谋逆之事。

于是管叔与蔡叔、霍叔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先是用计把他的哥哥——应该继承王位的管叔按“兄弟相为后”调离京都,又乘管、蔡怀疑动乱之机兴兵东征把他杀了。

至于周公为何还政于成王?他们的解释是,由于召公、太公怀疑,管、蔡联合武庚起兵反周,关中地区也跟着乱起来,《尚书*大诰》称“西土人亦不静”,事态的发展已出乎周公的预料,于是他一方面在平定管、蔡后还政下野;一方面又拉拢召公,与召公平分大权。

按照这些学者的话来说,周公可能是个处心积虑的篡位者,然而事实的真相真是如此吗?

我们秉持着尊重历史的原则,以证据说话。开始举例的《荀子•儒效》记载,由于文言文的一词多义,“屏”既可作“除”讲,也可作“扶持”讲,仅在史料中摘字逐句似乎没有完全的说服力。

因此目前无法作为论证。而《史记》中的两处记载也只抛开了疑问,据实记载,其内容根本没有明显的立场,对问题也不能证明什么。至于对三监之乱的处理,也并无不当之处,说趁三监之乱铲除异己也太天马行空了。不派兵难道就一直让反抗势力作乱下去吗,显然不行的。

7、周公是怎么样将政治还给成王的?

周公辅政七年后,周王朝的统治已经稳固下来。此时,周成王已经长大成人,完全可以独立地处理政务。周公担心成王年轻气盛,治国时难免犯错误,于是作了《多士》、《毋佚》以教育劝谏成王。后来,周公在恰当的时候还政给了成王。成王七年,也就是周公归政之年的岁末,成王在洛邑举行了分封周公后代的仪式,将周公的儿子伯禽封到泰山旁边,建立了鲁国,周公也就成了鲁国的开国君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