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心理学与梦的诠释怎么样必须先吐槽,翻译太烂,比机读好不了多少,不但语法错误数不甚举,对字词也是直译过来的,甚至都没有校对,所以看起来十分不爽,译者肯定没有了解荣格思想,比如…
分析心理学与梦的诠释怎么样必须先吐槽,翻译太烂,比机读好不了多少,不但语法错误数不甚举,对字词也是直译过来的,甚至都没有校对,所以看起来十分不爽,译者肯定没有了解荣格思想,比如在...
分析心理学与梦的诠释怎么样
必须先吐槽,翻译太烂,比机读好不了多少,不但语法错误数不甚举,对字词也是直译过来的,甚至都没有校对,所以看起来十分不爽,译者肯定没有了解荣格思想,比如在类型那一篇里四种功能一般翻译成思维、情感、感觉、直觉,他翻译成思想、感觉、感知、本能跟一般概念混淆。本来荣格著述也是跳跃式的思维(他的思维清晰但是逻辑性不强),即便是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前后句也没有因果关系,所以不逐字逐句的全神贯注的读很难抓住重点。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从其他书中、论文、演讲稿中抽取过来的,对里面的一些观点既没有没有论证也没有举证,甚至没有详细说明,所以不适合普通的喜欢心理学的人读,但是它里面很多经验性的见解适合相关专业的人临床实践。 对我来说不梳理一下很难掌握这些内容,总结: 一、 心理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心理治疗其实是一方的心理系统作用于另一方的心理系统上帮助其修复完善,心理系统是相互投射、相互作用的关系。 (关于投射:弗洛伊德称为移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借助这种方式去建立人际关系,将主体理念人物或者象征代入客体,不知其是不是感情的本质,自我思维的发展正是伴随着区分主体和客体,一说我们生气这是因为投射的潜意识成分。理念人物或者象征在潜意识当中也是发展变化的,如果发生急剧的变化比如客体突然死亡会导致精神危机。) 心理治疗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权威和惯常方法及固有成见,而与患者(当事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因为心里治疗师也有情节(盲点),而他的固有方法、理论并非对每一个患者都有效,心理学有自己的法则,它既不属于生理学也不属于生物学,可以把它看作脑中的程序,因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结构而每种理论、方法都带有分析者自己的主观经验所以只有相对真实或者有效性,所以在心理治疗时从一开始就先避开惯有的态度和方法而置身于当事人的辩证过程、共同经历的事实当中从中找出方法。方法也不是固化的而是变化的,疗效一方面依赖于所谓的相互关系(移情),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心理治疗师的信念和贯彻力(这也是宗教告解之类的长期依赖能够治疗心理疾病的原因)。 暗示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比如在宣泄的过程中,但是它不会帮助当事人在精神方面的提升,从长期来说分析才是更好的立场,这要求治疗师要么有很深广的知识,要么有很强的道德力量,原则上他可以采取任何一种方法,涉及各个学科,哲学乃至是宗教的(相对的),因为心理系统是相互作用所以他也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这也是很多心理治疗师采取一种宗教作为庇护所的原因,因为当事的心理疾病在交互的时候也会作用于他。在分析的立场上,执著于还原的方法因为还原到一般原理会局限个性的发展,比如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会贬低个人的价值,所以还原分析最终是为了接下来的综合法创造基础。 1、 关于情节 情节是被压抑的心理事实的集丛,它们有自己的完整性和较高的自主权,每个人都有情节,个人生活的快乐或痛苦取决于情节,某些实验研究表明情节强度的时间变化曲线呈波浪变化的特征,且不管它是什么,一般而言它是引爆心理事件的燃点,从而引发精神官能症,精神官能症的主要因素不是感情激励的紧张状态而是心理分裂,情节也与情节有很大关系,因为它的自主性可以强化到产生令一个自我。但是情节的痛苦并非病式的错乱,痛苦并非一种病症而是幸福普通的对极,情节唯有当我们不承认有它时才成为一种病态。对于有些情节,比如感情创伤或者难以启齿的经历,宣泄是一种途径,前提是有一个可以信任并且支持自己的人作对象(暗示作用),一方面宣泄可以减弱情节的激励情绪,一方面宣泄也等于试图整合自主性的情节进入意识当中。 2、 关于世界观问题 很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神官能症,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冲突观念的根本问题在于一些一定的宗教、伦理、哲学信念前提,对于现代人特别是聪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身上,把世界观问题引入治疗过程,找出主观前提的错谬,当然并不是要唯物主义者信基督或者基督徒放弃他的信仰,而是找出其中的个中主观错谬,这意味着心理治疗需要涉猎广泛的文化、哲学、宗教等等知识(我认为这等于把问题扩大化了,虽然个人可以追求这方面的知识,把这个责任承包给心理治疗师这对于人来说难度太大)。对于个人来说,他的路取决于对个人法则的(自己)的认知,对于医患这样的关系,患者能够取得一定的有柔软度和包容力的信念,容许它在错谬中繁茂生长就可以了,心理治疗的最高目的,不在于措置一个不可能达到的幸福境地,而在于培养当事人忍受痛苦的坚强和哲学耐性。 3、 潜意识和意识 人生的许多重大决定往往取决于本能和一些神秘、潜意识的原因,超过有意识的意志以及善意的理智的决定,为微不足道的有意义的东西而活甚于巨大的确无意义的东西。我们几乎一半的人生实在或多或少的潜意识下上演,潜意识不是无意义的庞然怪物,而是一种在道德上、美感于才智方面均属中性的自然本质,只有当我们的意识态度错得离谱它才会变得危险。但就像过于高估意识使我们活在自我中,高估潜意识又会使我们迷失在幻觉中,关键在于它们的补偿和平衡关系。意识的进步意义也许在于其个性化,因而潜意识一部分成为个人的,一部分是集体的。 幻想力是一个人精神活力的表现,幻象力摆脱“除此之外无他”的束缚,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我们时代许多觉得生活空虚、无意义的人,需要的就是发掘自己的幻想了,尝试并坚持创作,可以重新发现他的价值和真实。年轻人需要的是自我意识的培养,即意志的成长,才能更好适应社会承担社会的任务。 二、 梦的解析 梦描绘的是做梦者的内心情境,意识不愿或者很勉强的承认的内心的真实情况,它含有扮演潜意识的作用(可以说是我们了解潜意识世界的唯一途径),然而实际上是意识当下在刹那产生的些许联想,然后被这些联想招引选择出来的内容,因此梦就是构成潜意识当下意识附属的素材。它是潜意识当前处境即兴的以象征表达形式的自我演出。 分析梦应尽量了解当事人能够联想到的与梦有关的材料,同时运用因果还原和目的的方法,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并不了解梦,只是对其中的一些做出解释的尝试,梦有多种多样的,有可以用还原、预示、补偿的角度来诠释,也有反应的梦(不断复制反复做的梦),以及稀奇古怪与现实毫不相干的原型的梦。 根据观察,有非常多普通的梦可以看出一定的结构:类似于戏剧,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之为布局,它说明情境发生的地方、主题人物及常规出口;第二阶段则错综复杂;第三阶段是高潮或转折点,发生关键性事件或者骤变;第四阶段是减退、解决方法或者结局(有些梦没有第四阶段)。并非所有的梦都重要,那些很容易就忘掉的“小”的梦是每天晚上的幻觉片段,源自主观和个人的领域。梦带来回忆、看法、经历、唤醒人的性格并揭露这些关系的潜意识。经验告诉我某些关于梦的心理学高估了潜意识,而这会影响到意识的决断力,对于梦的解析,心理分析师是否了解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当事人是否接受,没有完全的梦的理论,我也不知道怎么会做梦,唯一可以肯定的公式就是梦的激励作用,如果治疗师对梦的解析当事人觉得有道理,因而激发起他生命的活力就满足了。
心理学问题,以前自己做梦,比如每一个梦的情节都很完整,也很完美,
没什么大的问题,可能是你做梦的时间提前了,有些人做梦是在睡着以后1到3个小时,这样起来后,回忆梦中的场景比较模糊,一些人做梦是在睡着后5-6个小时做梦,醒来后对梦中情节记忆比较深刻。最可能原因就是你因为生活环境的改变导致做梦时间有所变化。
请用心理学分析,人们为什么白日做梦
白日梦是心理学名词,心理学称为愿望或理想。《知觉生长模型》俗语,比喻不切实际的幻想。研究发现。白日梦是人的本能的休息和放松机制。这就是说,白日梦是健康的、安全的,不需要担忧,更不必有意抑制。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白日梦的大量出现更是正常的。只有在白日梦严重干扰日常实际生活时,才需要寻求治疗。但这种现象在因白日梦而咨询的患者的少数。而要消除白日梦,抑制并不是推荐的方法。只需要提高生活的丰富性,离开单调枯燥的流程,就可以改善。
昨晚做了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求用心理学的角度解梦,神棍解梦走开
总体来说,这个梦似乎在诠释你当前处于一种变动的心理状态,极其向往成长、成熟或独立;同时又有点恋恋不舍过去;而在这种略有矛盾的心理状态中,你有点迷失了自己。
具体分析:
时光机时空穿梭意味着对未来的向往,类似《时间的记忆》的东西好像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觉棒极了,表明自己对未来的极大的渴望,想想都令人兴奋;但是时光机是奶奶家老屋的抽屉,这是念旧。
同样,梦的后半部分也是如此。二十年后的安丘城既有变化后的现代化格局,又有老旧的建筑,同样是矛盾的统一。
找未来的自己借钱,是希望未来的自己是独立的;而没能找到自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同时找不到自己也是当前自己在矛盾中的迷失,对未来殷殷期望又对过去依依不舍,我该怎么办?阴雨的天气似乎是心情的象征,而身处车上又似乎是想控制自己要离开过去驶向未来。
总之,梦的情绪是在对未来的极度兴奋和对过去的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之间游走。兴奋,忧郁、矛盾,犹豫而彷徨。
当然,答案很简单,再美好的过去也阻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解梦是尝试性的理解自己的心理,不必太在意。只要梦不太影响自己的现实生活,就不必太在意。
诚挚解答,希望采纳。
梦在心理学上是怎样解释定义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观点是否科学?
主观讲梦是未满足愿望的达成,也可能是某种恐惧和兴奋的延伸。
客观讲梦是人体第六感觉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具有一定启示和寓意的自然反应。
还有一种称为体感,是说梦是身体感觉的形象化表示,比如你梦见找厕所,醒来后大都感觉要去厕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