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潮安登塘刘龙古墓位置

桂花篮位于普宁市南径镇东南,潮阳普宁交界处,古属潮阳县,隶属潮州府,明神宗元年划入普宁市治下,主村在碧屿、青洋山,明洪武之前属土包括大径山大部分山地,南径镇西北部多个村庄,远至峡山龟山都有山地,地域广,刘氏族谱有载“良田万顷”可证,自北宋刘氏建古寨,明洪武刘氏散寨后由眉山一系苏氏居住,已有千年历史,村中古迹文物众多,其中有三处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刘氏贵族墓群区,几十座苏氏祠堂,其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底蕴却不为世人所熟知。

桂花篮古寨在碧屿,其龙脉依青狮山,后有七峰相连,山峰伏而起,起而伏,堆堆垛垛,山势踊跃奔腾,从远处看恰似一条腾飞的龙,左边青龙为象山,右边白虎为牛山,前朝贵屿狮子山,一水环绕,既得水又藏风,是面向平原的天然地理大格局,景色极为壮观。古寨中间是一座小圆山,山上古木参天,古寨祠堂房屋都依山而建,山下筑起厚1.6尺,高约4米的寨围墙,长约一公里,古寨内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设东、西、南、北4寨门,2个小水门,8个岗哨,行走在一条条用石块铺成的长约二百多米的古官道上,我们感受到它所承载着的历史信息,官道连接至古寨南门,南门是古寨最重要的气口,也是平时进出古寨的唯一通道。寨中有人登科及第衣锦还乡或男女婚嫁,进从南门进,出也从南门出。走进南门,进入巷道,触目所及无不是“邪道”,巷道出口有的三个,有的两个,每条巷都是不一样的形状,或大小,或长短,或巷头大巷尾小,或小巷接大巷,或巷中又有横巷,或巷中间窄两头宽,巷道交错纵横,而每条横巷和纵巷都不能直接看到寨门,有时会把哨台当寨门误走出去,岗哨是外围墙凸出去的,给人出寨门的错觉,所以要在寨中尤其是夜晚找出口并非易事,此寨易进难出,陌生人身处寨中如入“八卦阵”,不是熟悉寨中巷道的本寨人,真的不识哪里是“生门”。

潮州自助游攻略 教你玩转潮州著名景点

由于巷道的形状、大小、长短由房屋的规划所形成,起初我们以为这样的规划浪费了不少面积,其实对空间的利用既巧妙又合理,房屋祠堂高低错落有致、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大多数房屋以“三进式”、“四点金”、“ 下山虎”为格局,约有五六十座,格局富于变化,如“四点金”有的开正门,有的开侧门,每一座的布局都那么的恰到好处,走在古寨内感受到处处都是“皇宫”。

走到一条较大的横巷,我们见到一座大屋前残存的旗杆夹及一块方形重约350斤的练武石,大屋石门巨大,石雕精美,昭示着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村干部说,这是桂花篮刘氏先祖的祖屋,背靠小圆山,这座刚好位于寨东的正中心,外墙下方厚60厘米,上面仅30厘米,墙下大上小,贝灰结构,历经千年风雨地震,外墙依然保存较好,坚不可推。走进大门,显然是一座“四点金”,两边建有厝包,形成“四天井十五间”的建筑格局,并把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思想融合于建筑之中,随年代久远,从斑驳的线条可以看出当年屋内木雕石雕雕工之精细,形象之逼真,据老人回忆,“破四旧”之前正厅前上方横梁可有一条龙,而天井四周屋檐下的瓦当刻有不同字体的“寿”字及纹饰图案,烧制精美,这是“秦砖汉瓦”的特点在潮汕地区得以保留传承的印证,可以想象当年这是一座屋内装饰豪华,富丽堂皇的官邸。按刘氏后裔的口耳相传,当年建这样一座“四点金”是皇帝所御赐的图纸,仿造了皇宫的建筑格局,这是潮汕地区较早的一座“四点金”,这正是所谓的“潮汕厝皇宫起”的说法。古寨中还有一座“三进式”加两边厝包结构的大屋,内有大小房间33间,另有三座“九厅六天井”的大屋,走进这些大屋,可以看出当年的高等级高规格的设计,在古代封建等级森严的制度下,没有一定的官宦之家,是绝不允许建成的。

登上小圆山,山上大石遍布,山北面有一处巨石,石被人工打磨出一个竖平面,约两丈见方,原为刘氏先祖记事碑,字已模糊,难以辨认,巨石上有两片可活动的小石,把石推动,右边一块响似锣声,左边一块响似鼓声,是谓“锣鼓石”,是刘氏创古寨遗存的文物古迹。顺着东面望去潮阳一带尽收眼底,古寨外围一水环绕如玉带缠身,围墙内以前有内四池,墙外有外四池,内外池相通,池与环水也相通,围墙及哨台都留有瞭望口,整个古寨防御性意识很强,显然也是一座神秘而又易守难攻的城池。

在五十年代之前,桂花篮是淡咸水的交汇处,这是大自然赋予,此地距离练江出海口海门约50公里,但涨潮时海水会倒流进入桂花篮内环溪,这处也是海水倒流的最终点,后因五十年代峡山一带建36孔的小闸及七十年代建72孔的海门大闸,从此以后潮水不再进入古寨,“初一十五,日中返回;初九二三,早干晚干;初三有流,十八有水”。这是村中老人所熟知的涨退潮规律,那涨退潮的壮观景象,已成为村中老者的回忆。古寨的总体规划运用了传统的风水理论,随着海潮每天的涨退潮动态,古寨犹如水中的莲花,古寨有“浮水莲花”的喝名,而直通南门的古官道石路正是这莲花枝,枝的两边各有一水,一条是古寨的来水,另一条是古寨的出水,来水与去水只隔了一条石路,而石路是通往古寨的必经之道。

水环绕古寨后再流至练江的出口处约有两公里的流长,溪面宽广,宽处有近四、五十米,走在青洋山片的路上,感受到一派水乡风光,村中有俗语:“三年干旱,猪母戴金耳环”, 说的就是这里是富庶之地,水量充足,有利于生产生活,居住繁衍。溪中每隔一段有一小小岛,岛上种有竹,翠竹苍翠摇曳,溪的对岸是三座奇特秀丽的山,形状如狮子,形象逼真,形态是一蹲一站一卧,中间一座小矮圆山如球,景点称“三狮戏球”。与山水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溪中依然可见小船穿梭于竹间,使我们想起了潮阳嘉靖庚戌科进士林大春于明万历六年(1578)石刻于桂花篮牛山顶众公妈的诗句,:“江上维舟拟造庐,竹间遥望引轻裙。谁传信息千山外,应为神交十载余,云影渐移归涧谷,峰阴乍转见樵渔,别来却忆双庭桂,不信朝阳迹已虚。”描写了桂花篮旖旎的水乡风光及其深厚的人文景观。林大春这首行草书,牛山上这处大篇幅的石刻,书法神韵犹存,框边图案及字雕刻精美,给千年古寨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书法有“人得其缣犹如拱璧”,它在潮州地区的另一处石刻是潮州市牌坊街的第一牌坊“泰山北斗”四字,明万历十一年由潮州知府郭子章镌刻,林大春手书。牛山上的另一处石刻是“朝阳”石,天气晴朗,两字刚好朝对峡山龟山上的祥符塔,“朝阳”两字于元顺帝至正六年(1346)丙戌科进士,官至内阁太学士的刘南海手书,至今保存完好,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从牛山上下来往东至牛头,我们见到一块天然巨石,这里原是进入桂花篮的唯一一处天然石门,俗称牛嘴石,其旁还有牛鼻石,水中还有牛舌石,桥下不远处有龟蛇石锁水口,古时有一条长长的石桥通石门,石桥称“牛索桥”,古人利用仿生学进行规划设计,称这牛山为“活牛”,是人们所说的活地。古时桥头立有下马坊,凡进桂花篮村的人“文官需下轿,武官需落马”,据刘氏族谱载,从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刘淑瑕及其子刘琰山创桂花篮以来,历三百多年,有“朝中十八笏”的记述。而桂花篮刘氏族谱中载有刘滋,官至太常寺奉礼郎。刘滋四兄弟与其堂兄弟9人皆以科显名,其孙刘少集,官至太子中舍。而刘滋其父为刘方明,因官至龙图阁学士,人称刘龙图。刘龙图其父则为刘允,是潮汕宋元前七贤之一,刘龙图有岭南传世最早墨迹《唐范隋氏懿宗诰命卷跋》,字体楷中带行,用笔沉着老道,结构谨严稳重,乃典型的南宋书风,现藏于南京故宫博物院。1977年出版的广西《桂林石刻》及明朝张鸣凤《桂胜》书中均收录了刘龙图(字方明)在七星山、曾公岩、桂林雉山、还珠洞的石刻,六次题有“潮阳刘方明”的石刻内容,而且时间均是绍兴戊辰(1148)六月,按2013年11月潮阳电视台所作的《潮阳建制沿革概述》中有“南宋绍兴二年(1132)潮阳县并入海阳县(指现在的潮州市),绍兴十年(1140)复置潮阳县,仍隶属潮州府”,因此,刘方明的题名落款已是复置潮阳县后的第八年,他是地地道道的潮阳人。宋高宗皇帝敕谕湖南省帅府节制条规中有“惟汝刘龙图显赫,凤阁英名,如有军机失落,抗违公务者,文官五品以下,武官三品以下,俱准先斩后奏。余加照旧施行。故谕。”刘龙图还精通医学,编著有〈幼幼新书〉40卷,汇集了宋代之前的儿科方药,是当时最著名的儿科专著,中医古籍出版社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根据明人影印本点校出版过。同时广州中医学院医史研究室还将刘龙图的画像录入电脑,供教学之用。刘方明官至龙图阁学士,由于宋代许多著名宰相如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包拯都兼任过龙图阁学士,现在苏氏村民都说桂花篮出过宰相,或许就是这个原因吧!

据刘氏后裔口耳相传,刘龙图墓葬有三处,一处位于潮州市桃坑绵德中学内,1958年省考古队对该刘氏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确认刘龙图之墓为衣冠墓,或刘氏后裔为其所立的纪念墓。一处墓葬位于潮安县登塘,传说为疑墓。另一处墓葬位于时属桂花篮的峡山龟山,峡山桃溪周氏子孙从一处世代俗称“金公银氏龙图”墓中掘得金银财宝,在寨中建起一座当地人俗称的“土楼”。这座土楼所用的大小石门及石门框共99副,规模大,现保存完好。而据《潮州桃坑刘氏家族史》212页中有“桂花篮刘龙图第四子滋公与桃坑滋公为同年代为官,同官称,明显之误待考”。多年前就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碧屿德高望重的88岁老儒人苏开荣先生,他说村中其老辈相传,刘龙图是桂花篮人,这与桂花篮刘氏族谱载有其子刘滋甚吻合,以前古寨山上的锣鼓石记事碑有有关刘龙图的载述。正是因为他,桂花篮才有出过宰相的说法,同时也有进村“文官下轿,武官落马”的荣耀与显赫。他于癸酉年亲手题写,用洗石工艺定格在古寨南门的门联中有“龙图绕水藏桂花”, 他说正是为了纪念这位潮汕先贤。

由于桂花篮刘氏于明洪武六年(1373)因朝廷抄寨,纷纷逃散,相传散寨时各人抄“认族诗”一首,至今已600多年,族谱因年代久远,历经朝代更替,社会动荡及自然灾害,部分缺失,但“破四旧” 前保存了许多刘氏贵族墓葬群,之前有子孙祭拜扫墓,明清至民国曾从墓碑中录得资料,仅存30多处名墓至今碧屿、青洋山、洋美山、龟地、洪厝寨、桥柱、峡山桃溪等村世代广为流传,如:黄龙出洞、藏叶桃、仙人画马、金简银槽、韩信点兵、出笼凤、入笼凤、流涎狮、落水金狮、童子拜观音,通天腊烛等等,一些墓为地宫结构,部分为御赐石亭,部分墓主人在《宋史艺文志》、《广东通志》、《潮州府志》、《潮阳县志》等典籍有载。

苏氏月波与其叔于元末明初从南径镇白石村迁至桂花篮桂竹山下,建和靖乡(俗称寨仔),苏氏重置桂花篮以来,人丁兴旺,人口有3万多人,成为潮汕乃至粤东苏氏人口最多,最有开拓精神的眉山分支系,从苏氏祖祠、淡泊祖祠(市文物保护单位)、苏氏严祖祠所悬挂的牌匾来看,有“进士”、“ 兴宁守府”、 “武德骑尉”、“ 清署玉班”等,明清数十位后裔为官,蝉联簪缨,其后也代不乏人。近年来,桂花篮村发展形势好,在苏华武书记的倡导下,海内外裔孙自筹600多万元建设村中跨练江的青洋板大桥并配套路灯,已成村中一处新景点。碧屿每年自筹100多万元,用于文化踩街,队伍近千人,大锣鼓、弦乐队、旌旗队、英歌舞、腰鼓队等都是村民自导自演,观看者人山人海,促进了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展现了桂花篮人新的精神风貌。而桂花篮的青洋山学校在上级党政和李启川校长的领导下,连年来在镇素质测评中名列前茅,村中苏和光和苏晓红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两人同时考上顶尖学府,一时传为佳话。桂花篮,它承载着千年的人文底蕴,将再创辉煌。

揭东桂岭镇、潮阳桂江都由来及贵屿古八景之一的“桂江春晓” 都与桂花篮有关系,桂花篮,它是一些故事;桂花篮,它是一段历史;桂花篮,它也是潮汕许多古村落变迁,姓氏迁徙的一个缩影。

参见:《广东刘氏通史》、《潮州桃坑刘氏家族史》、《潮州史略》、《潮阳姓氏丛谈》、《潮州》杂志、《苏氏族谱》、《桂林石刻》、《桂扬刘氏族谱》、《岭南书法钩沉》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