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姓韩小孩取个好名字?这是许多准父母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个好的名字不仅能够让孩子在将来更容易融入社会,也能够展现家长的文化素养和教育理念。 在众多的名字中,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名字呢?又该以什么标准作为选择的依据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以确保为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如何为姓韩小孩取个好名字呢?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
《元和姓纂》也认为韩姓出于周武王之后裔,但在渊源上有不同。“韩,出自唐叔虞之后,晋穆侯子成师生万,食采于韩,因以命氏。”文中提到的“叔虞”也是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晋国的开国君主,因初封于唐(今山西翼城西),故称“唐叔虞”。叔虞下传8世,就是晋穆侯,“成师”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昭侯的叔父,被昭侯封于曲沃,号桓侯,故又称“曲沃桓叔成师”,“万”是成师的儿子,在晋国当官,食邑于韩原(今山西河津东北,一说在今陕西韩城西南,故称“韩武子”)。
这样,我们从史籍找到了韩姓的两个来源,一是出于韩侯之后裔,一是出于唐叔虞之后裔,其实,我们认真再深入探索,就可以发现,上述两个韩姓的两个来源,均落实到韩武子身上。 我们只要从韩武子开始往上追溯,其先祖韩侯或唐叔虞,竟然都是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而且是同出一源的兄弟,这也意味着韩姓受姓始祖只有一个,这就是韩武子。韩武子的先祖渊源也只有一个,这就是周武王姬发。周武王姬发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在其父周文王苦心经营的基础上,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统率各路诸侯最终灭亡了殷商纣王,建立了周朝。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周武王是后稷的后裔,姬姓,后稷则是帝喾的儿子,而帝喾又是黄帝的曾孙。经过这样追溯,结果昭然而揭,韩姓确确实实是黄 帝的子孙!如上所述,韩氏的受姓始祖是韩武子,韩姓在历史上正式形成,始于韩武子。韩武子,名万,约公元前750年在世。据《通志》《史记》《国内姓氏源流史》记载:韩武子,韩侯之后也。《史记·韩世家》记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韩武子的受姓,与晋侯十世密不可分。
晋侯十世,从唐叔虞开始。叔虞,姬姓,字子于,周武王姬发的幼子,成王姬诵的同母兄弟。叔虞虽是成王的亲兄弟,但他受封于唐,却纯属偶然。原来周初大分封时,受封者中,除了姬姓子弟之外,还有先王的后裔,其中唐尧的后裔就受封于唐,其地在今山西翼城西。周武王死后,成王继位。唐人作乱,被周公诛杀。成王与叔虞手足情深,政事之余,时常在宫中一起做游戏。唐国被灭之后,有一次成王又与叔虞嬉戏,成王把桐叶削成玉圭状,交到叔虞手中,煞有其事地说:我就以此封你。圭在古代是一种礼器,长条形,上尖(或圆),下方,为帝王,诸侯举行朝聘,祭祀等隆重仪式时手中所执、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封赏玉圭,即意味着封赏相应的官爵和地位。 史官伊佚闻言,当即请成王择日册封叔虞。成王不以为然,辩解道:我是跟他说着玩的。伊件毫不退让,坚持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史官就要记录下来,并且按照一定的礼仪付诸实施,还要用音乐来予以歌颂。成王无话可说,只得接受伊佚的意见,把被周公灭掉的唐封给了叔虞。由此而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戏言成真,因削桐而封侯的典故。叔虞受封于唐,故称“唐叔”,也称“唐叔虞”。唐叔虞的政绩在史籍中没有留下什么记载,只说他曾得到二苗同为一穗的嘉禾,作为祥瑞献给了成王,周公因此而作《嘉禾》以纪其事。
晋侯二世,即唐叔虞的儿子燮父,(《史记·晋世家》记作燮)。周成王十年,燮父将国都从唐(今山西翼城西)徙居南部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西古城)。相传此地原为唐尧所筑,故称尧墟。燮父以尧墟之南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来的晋国由此得名,燮父也因此被称作晋侯燮。晋侯三世,即燮父儿子宁族是为晋武侯。晋侯四世,即武侯的儿子服人,是为晋城侯。其在位时约当西周穆王时,晋国的都城始由晋阳迁往曲沃,即由太原西南的古城迁往今山西闻喜东北。晋侯五世,即成的儿子福,一作“辐”,是为晋厉侯。其在位时间,约当西周恭王时,晋侯六世,即厉公的儿子宜臼,是为晋靖侯。从靖侯起,晋国开始有了明确纪年,公元前858年至公元前841年,靖侯在位。晋侯七即靖侯的儿子司徒,是为晋釐侯。釐侯于公元前840年至公元前823年在位。晋侯八世,即釐侯的儿子籍,一作“苏”,是为晋献侯。从公元前822年至公元前812年,献侯在位。晋侯九世,即献侯的儿子费王,也为“弗生”,是为晋穆侯。穆侯继位的当年,就将都城迁往绎,史称古绎,在今山西翼城南,也就是说,晋国的都城经过燮父,成侯以及穆侯的先后三次迁徙,在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了当初的唐国都城;
第四年,娶齐国女子姜氏为夫;第七年,生公子仇;第十年,率军攻伐今山西介休县南的千亩,立下了战功,就在同一年,费王生了小儿子,按照“能成其众”之意,取名为成师。由此看来,自唐叔虞开始,主成师,应是第十代,费父在位的时间较长,从公元前811年至公元前785年,共计27年。
晋侯十世,即穆侯的儿子公子仇,是为晋文侯。公元前785年,穆侯病死,晋侯之位未能像以往那样父死子继,而被穆侯的弟弟殇叔抢先自立,晋国内部出现了混乱,公子仇只得从晋国出逃。直到四年以后,公子仇才率其部众袭杀殇叔,夺回了本应属于他的晋侯之位。在 这段动荡时期,成师究竟干了些什么,史籍中并没有留下记载。也许,由于他只是穆侯的小儿子,晋侯之位原本就没有他的份,也没有什么非之想,因而无论是对殇叔还是公子仇,都不构成威胁,这样反倒能够相安无事,既无须像公子仇那样出逃,也没有生命之虞。 成师与公子仇毕竟是亲兄弟,在亲疏关系上更近一层,公子仇成了晋文侯,对成师更有利一些。公元前746年,在位35年的文侯去世,他的儿子伯继立,是为晋昭侯。昭侯一继位,就封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世称曲沃桓叔。曲沃在成侯、厉侯、靖侯、釐侯、献侯等五代晋侯在位的数十年中,都曾是晋国的都城,其规模远远超过穆侯迁都以后的翼城,而且受封时桓叔已58岁,很有声望,晋国的民众大都拥戴他,再加上又有靖侯的庶孙栾宾辅佐,所有这些,都为桓叔在曲沃积蓄力量,状大实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果然,就在桓叔受封曲沃的第七年,即公元前739年,晋国大臣潘父杀害了晋昭侯,并派人前往曲沃迎接桓叔,图谋立桓叔为国君。这对于桓叔来说无异于天上掉下的馅饼,自然是兴高采烈,当即兴匆匆地前往晋都。 此举却遭到了晋国许多大臣的反对,他们发兵攻伐桓叔,桓叔被打败,不得不退归曲沃。立桓叔为晋侯的图谋被挫败,昭侯的儿子姬平被拥立为国君,是为晋孝侯,策动此次变乱的潘父被杀。
晋孝侯八年,曲沃桓叔去世,他的儿子姬鲜继为曲沃封君,是为曲沃庄伯。他继续其父桓叔未竟之业,积蓄力量,伺机夺权,终于在孝侯十五年率军进入晋都翼城,杀了晋孝侯。但他很快便被晋国军队打败,只得又退归曲沃。晋人再立孝侯之子姬郄为晋,是为晋鄂侯,鄂侯在位6年去世。曲沃庄伯闻讯,再次兴兵伐晋。西周平王派虢公领兵讨伐曲沃庄伯,庄伯只得退保曲沃。晋人共立鄂侯之子姬光,是为晋哀侯。
曲沃庄伯在哀侯二年去世,他的儿子姬称继为曲沃封君。是为曲沃武公。自成师封于曲沃起,经曲沃庄伯,再到曲沃武公,经过三世的发展,曲沃封君一族势大力强,民心多附,已能玩弄国君于股掌之中。从公元前710年开始,曲沃武公频频采取行动,连杀哀侯,小子侯,晋侯缗等三个国君,于公元前678年掌握了整个晋国政权,随后又尽以其宝器贿献于周釐王,换取了周釐王的承认,封他为晋君,列为诸侯,更号为晋武公。自成师初封曲沃,到曲沃武公成为晋君,历时67年。从此,曲沃一族以旁支人主晋侯之位。
曲沃桓叔成师还有一个儿子,名万,是曲沃庄伯之弟,曲沃武公之叔。在曲沃旁支取晋侯之位的过程中,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他,在曲沃武公的指使下亲手杀了晋哀侯。曲沃武公摇身一变成了晋武公之后,万既是武公的亲叔公,又是有功之臣,被封于韩原,号曰,韩武子。自此以后,姬万就被改称为韩万。韩万,亦即韩武子,就是韩氏的受姓始祖。
给小孩取名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个名字将伴随着他们一生。为姓韩的小孩取个好名字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音韵美感、寓意深刻、易于记忆等。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考虑,选出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名字,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