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谈什么是风水和地理风水峦头图集
其要求为:“龙要真、砂要秀、穴要的、水要抱、向要吉”,然后再综合权衡,达到至善境界,我们根据上图,分别来讲。
1.觅龙。所谓龙,讲的就是龙脉,在图上为连接祖山、少祖山和主山的山脉。
古语云:“指山为龙兮,像形势之腾伏”,也就是说山脉在形态方面与龙相似,土为龙肉,石为龙骨,草木为龙毛,因此风水学将山脉视为龙脉,研究龙脉就是研究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祖山是指建筑物后方的最巍峨挺拔的群山之魁首,周围有群山簇拥。
少祖山是指龙脉从祖山分出后一路蜿蜒起伏而又高起的一座山峰,也是建筑物后方龙水的源头之山。主山、坐山又称为父母山,是龙脉尽头的山,其下便是的最佳结穴之地。
觅龙,就是要根据风水学关于龙的五种形势与形态的九种分类再结合其他因素来判断龙的吉凶。2.点穴。
所谓穴,古语云:“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在图上为坐山下建筑物的选址地。
风水学中把人的脉络穴位比拟成地理的脉络穴位,认为两者有共通之处。风水学中认为穴是千里龙脉的止聚之处,是龙脉生气集聚之点,亦是冲阳和阴,土后水深,郁草茂林的最佳的选址地点,也称龙穴。
穴依据其周围山水聚结的大小,可分为:大聚为都会,中聚为大郡,小聚为乡村、阳宅和阴宅。穴有了,但是其还是一个较大的范围,如何在其中选中建筑物的最佳基址,我们称之为点穴,《葬经》中云:“三年寻龙,十年点穴”可见点穴并非易事。
另外建筑物前的开阔地,风水学中称之为明堂,如上图在建筑物前的位置上。明堂有内明堂和外明堂之分,紧靠建筑物前的是内明堂,其要藏风聚气,所以不宜太宽;距离建筑物较远的是外明堂,其要宽阔而忌讳狭窄,以谋求长久之发展。
3.察砂。所谓砂,是指环绕穴周围的山。
如上图在穴周围的坐山、主山、白虎山、青龙山、护山、水口山、案山、朝山都称为砂山。砂山与龙脉虽然都是山,但是有着砂山从属于龙脉的关系,正如《青囊海角经》所云:“龙为君道,砂为臣道;君必位乎上,臣必伏乎下。”
穴周围的这些砂山风水学分别以天空中四个方向上的星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命名,即前山为朱雀,后山为玄武,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从上图看穴前的案山、朝山称为朱雀山;穴后面的坐山或主山称为玄武山;穴左边的砂山称为青龙山;穴右边的砂山称为白虎山。
案山要低小形美,朝山要有情朝拱,坐山或主山要高大,青龙山要大于白虎山为吉。护山是指青龙山和白虎山以外的山丘,对龙穴起护持作用。
水口山是指水流离龙穴而去的方向上的左右两座山,古语云:“水口砂者,水流去处两岸之山也。且不可空缺,令水直出;必欲其山周密稠叠,交节关锁。”
风水学中将水口看的较为重要,认为水口就像人的口鼻一样是气口,因此就有水来处为天门之说。如武汉长江大桥两端的龟山和蛇山一样,风水学上称为龟蛇锁大江的格局。
风水学将砂山比作龙脉的护卫、仆从,而察砂就是寻求能够藏风聚气的地理环境。具体来讲就是要察看砂山的位置和砂山的形态。
4.观水。所谓水指水源和水流。
观水就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水势、水形、水质。风水学对于水的研究成果是最为丰富的,讲法也是最多的,有着很多的风水古籍都涉及到了水法,最为典型的属《水龙经》,对于水法风水学上可谓林林种种,洋洋大观。
风水学认为大的山脉能够迎气生气,砂山的环抱能够聚气藏气,水能够载气纳气,《葬经》云:“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还有一些风水理论也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说法。
另外,在一些平原地区,如果没有山脉,那么也可将大的江河视为龙脉,《水龙经》里所讲的“平洋龙”。可见风水学对水的重视。
上图龙穴前的水呈环抱状,称为抱水,其作用可使龙穴的生气凝聚而不散泄。5.取向。
所谓向指方向、朝向。方向按照八卦的四正四隅,即震、兑、离、坎、艮、巽、乾、坤,分别代表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要判断向的吉凶不仅涉及到风水峦头学的一些知识,而且更多的涉及到风水理气学的理论,如三元九运,穿宫九星等。综上所述,通过对风水峦头学理想布局图讲解,我们能够大致了解风水峦头学所涉及的观点和理论,这些理论也是古人用来选择大到都城的寻址规划,小到个人的住宅所用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大多数的建筑物是不可能像上图一样有着这么完美的真山真水的格局,大多是一些城市之中的井邑之宅。
对于这些井邑之宅,如何通过风水峦头学的地理五要诀为“龙、穴、砂、水、向”来判定吉凶呢?一些古籍如《阳宅会心集》所云:“一层街衢为一层水,一层墙屋为一层砂,门前街道既是明堂,对面屋宇即为案山。”还有《阳宅集成》所云:“万瓦鳞鳞市景中,高屋连脊是真龙。”
等。因此对于井邑之宅,“龙、穴、砂、水、向”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但不论是旷野中真山真水的大格局,还是城市中井邑之宅的小格局,其道理是相同的,都是要追求居住与生存的较佳环境,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2.清朝风水大师张仲章
是章仲山
章仲山简介
章仲山,名甫,字仲山,自号无心道人,江苏无锡人。
为清朝著名的地理风水学家,是地理风水学派“无常派”的开派宗师。
章仲山著作
章仲山主要著作有《辨正直解直解》 、《心眼指要》 、《阴阳二宅录验》、《 天元五歌》等,对后世风水学影响极大,包含之后著名的地理风水学家、《沈氏玄空学》作者沈竹礽,即从其著作《阴阳二宅录验》获得启发,而成一代大家。《天元五歌》本为蒋大鸿所做,但此书由于严守秘密语言含藏,不肯轻泄精髓。非得挨星金钥,纵是智过万人亦难打开宝库之门。章仲山拜师蒋大鸿后,于玄空地理卓然有成之第一人。章仲山著《天元五歌》阐义,揭开了玄空风水的神秘面纱。书中内容见解精到避谬崇正,详实组织缜密,叙述明畅。读者阅读后不但可免受伪学之苦及省走许多摸索枉路,而且可直接进入玄空学的殿堂。研习有得者足可以福己及泽人!章氏年老时遍游名山大川,曾在五岳之首岱宗周边招收一关门弟子,将毕生绝学传授与他。自待其传承风水文明,将其发扬光大。
著作介绍
章仲山著述,对外公开的不多,子孙门人也没有著作流传。坊间能见到的,只有:
1.(阴阳二宅录验):是嘉庆十八年癸酉(一八一三手定本。一八七四年,沈竹礽与胡伯安,以重金向仲山后人借阅,手抄而归。后予以增注,易名(宅断),载于(沈氏玄空学),仅选录阴宅五十四例、阳宅十七例。谈养吾(大玄空实验)载有(临穴指南),前有仲山原序,谈氏谓系其师杨九如手授,全书有二百图左右,只录出三十图;(大玄空路透)载(二宅玄机)两稿,亦杨九如手授。阅其内容,沈、谈二氏所披露的当是同一数据,只是题名有异,而且未全部录载罢了。
2.(地理辨正直解):完成于道光元年辛巳(一八二一)仲春,或较早。
3.(玄空秘旨批注):完成于道光三年癸未(一八二三), 后收入(心眼指要)。
4.(心眼指要):从书中仲山自述「余于道光丁亥冬季游吴门」,可知本书完成当在道光七年(一八二七)以后,道光十六年丙申(一八三六)出版。
从著作完成的先后来看,(心眼指要)一书,算是章仲山晚年最后公诸于世的著作,也是最臻于纯熟的代表作。书凡三卷: 卷一为章氏自辑,卷二为孙竹田原著,卷三为沈禹平原着。 后附仲山所注(天元五歌阐义)五卷、(玄空秘旨批注)及 (保墓良规)一篇。
仲山自谓:「眼以形言,体也。心以理言,用也。」「眼」是指肉眼看得见的有形峦头(形势),「心」是指看不见的、必须以心法推算的无形理气(方位、星卦)。(心眼指要)即在点明峦头和理气的关键部分。餐霞道人姚廷銮云:「峦头为体,理气为用。盖峦头犹人肢体,五官具而成厥形;理气如有耳目,则有聪明之德。故峦头、理气,缺一不可。若祇凭峦头不兼理气,是有耳、耳不聪,有目、目不明,枯稿无用如木偶然;徒讲理气,不求峦头,则欲聪、聪无所寄、欲明、明何所施。纵另出奇巧,而平空结撰,岂能有济哉!」(一七四四年自序)玄空地理讲究因形求气、因气察形,因星度象、以象稚星,古之明师如杨筠松、吴景鸾、廖金精、黄妙应、目讲师、刘伯温、蒋大鸿等,莫不精通峦头与理气。章仲山是自清中叶,江浙第一明师,当然也是兼通形气二法者。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