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才能乐业,房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甚为重要。不过,要选好自己的房子——不论是自己买房还是租房都委实不易,其中的道道很多,对此,郑博士发过若干博文。不过,选择好了房…
安居才能乐业,房子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甚为重要。不过,要选好自己的房子——不论是自己买房还是租房都委实不易,其中的道道很多,对此,郑博士发过若干博文。不过,选择好了房子,是否便可以随随便便搬进去住呢?当然不是,郑博士告诉朋友们:搬家并不是简单择个吉日、吉时就行,搬家不能随意,更不能马虎。从中国传统的位理学来看,搬家的讲究可真不少,再一次,郑博士特别给那些要搬家的朋友或者将来要搬家的朋友、甚或已经搬过家的朋友提个醒:搬家莫忘讲风水。
搬家的15条风水讲究
讲究1、要选好适宜搬家的“良辰美景”
位理学上有句话“吉地也要良辰催”,因此,择日是必须的。通常搬家时宜选择“水”日,最好不要用“火”日,阳日选择阴时,阴日配合阳辰。郑博士提醒:选择好吉日,还要看吉日这天是否与家人生肖相冲,如果冲这要调整;另外,在择日基础上还要找出当天具体的适宜时辰,定出适宜的搬家时间。通常情下搬家要在下午三点之前完成,否则夜间搬家可能影响你的运气。
讲究2、要选好适宜搬家的具体路线
从位理学来看搬家要符合来路的玄空卦理,这样就可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灾晦,像是二十四山中从戍至乙属干坎艮震四阳卦,从辰到辛乃巽离坤兑四阴卦,从阳卦搬入阴卦或从阴卦迁至阳卦是为吉祥,若是由阴入阴、阳入阳那就算不吉了。
郑博士通俗的说,就是朋友们要选择好搬家行进的路线,注意避开某些方位和某些地方,比如医院、教堂、大铁塔等。实在不能避开这些地方经过,那么。通常在经过时要燃香、撒红纸片为宜。有些朋友不以为然,结果往往搬家后怪事多多。
讲究3、要选择新枕头搬家
位理学认为“入伙”是人丁气场的转移,因此需要枕头先入伙:按照家人的数量,启用新的枕头开门入宅。按照个人床位分别摆放。在香港、新加坡等地华人,还在枕头内装有信封,内藏138元,以图“一生发”之意。
讲究4、搬进前莫忘要燃香、走香
搬进前取香点着, 从屋的左方入, 让浓烟上下熏扫厅房及厕浴厨灶,天花板,墙壁及至墙脚,从屋的右方出, 到外间安全的地方, 把它弄熄弃掉。以去掉邪气,尤其对于那些盖在风水一般的地基上的房子尤为重要。
讲究5、搬家时孕妇不要在现场
郑博士特别提醒:如果你是孕妇,那么不宜目睹整个搬迁过程。在搬迁日吉时内,最好做点烧水、煮饭、拜神、燃放鞭炮等工作。
讲究6、讲究用水、烧水、吹风
入住当天,一定要烧一壶开水, 寓意财源滚滚。同时塞住各种池盆(厨房、卫生间等), 开启水龙头, 要细水慢流;因为细水长流,寓意盘满钵满之意。屋宅内还可以开着风扇, 四围吹风, 但不要向大门吹,有风生水起之意头。
讲究7、搬家也要讲究一路发
搬家时最好携带一只装满了米的米缸或米桶,桶中摆放一张写有“常满”的红纸,或是摆放有168元的信封,取其“一路发”之意。
讲究8、搬家要带上米、土、水
如果搬家时路途较远,那么随身行李中要带一把米、一把泥土和一小瓶水去新家。特别是对于从一个省市搬到另一个省市更应如此,且不说出国了。如此能防止水土不服和思念家乡。
讲究9、搬家要吉祥话、做吉祥事
搬家当天千万不能生气,绝对不可骂人、特别是不要漫骂小孩子。一定要说吉祥话、做吉祥事。
讲究10、搬家当天的睡觉有讲究
搬家当天不要在新家睡午觉,否则以后容易患病。当晚睡觉,主人要在躺下几分钟后又起来工作一小会,表示睡下还要起来。
讲究11、要留神帮助搬家的朋友属相
另外传统位理学还认为:搬进帮忙的人最好生肖是属鸡或龙,属虎者则尽量回避。
讲究12、神佛要预先搬入
家中如有神位,要预先搬入并进行一次拜祭,安床要择吉时,吉时未到就先斜靠在墙边,等时辰到时再就位,就位后最好能找一个属龙的人到床上先坐坐。
讲究13、搬家当日要祭拜地基主
最重要的一件事千万不可忘记,那就是搬家当日的下午要祭拜地基主,也就是每一间房子的宅神,祈求祂保佑且不打扰住在这儿的人。其他拜神烧香的仪式可按照各地不同而有选择进行,郑博士衷心希望各位搬家的朋友乔迁之喜、万事如意。
讲究14、搬家当夜要亮灯
搬家当日的夜晚应将屋内所有的灯光全部打开至次日,使屋气旺而不息。如果讲究的话应该是点亮所有灯三天三夜为宜,可收旺宅之效。
讲究15、搬家后一定要闹房
郑博士说过很多次:搬家不闹房,日后有麻烦。所以朋友们搬家后的一周内一定要闹房,即一定要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到家中热闹一番:或聊天或吃饭或娱乐等,越热闹越以驱邪。
郑伟建博士提醒:
1、通用的搬家好日只是一个参考,每人家庭命理不同,搬家吉日也会不同,比如适合张三搬家的吉日,不一定适合李四。
3、个性化、针对自己命理八字的搬家吉日才是最好的。还要避开忌讳的日子,具体禁忌可参看郑博士相关博文。
4、搬家不慎会伤害运气。如果你在搬家后运气不好,那么请记住郑博士的话:调理是硬道理,风水就在我们身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