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十分期待新春的赶到,可是还有一些人,她们感觉時间过的十分的快,年复一年,转变十分的大,因此不论怎样,她们也会十分的高度重视自身家乡的春节之中的各类风俗习惯,期待自身可以去承继,也期待自身可以有着一个新的开始。
拗九节喝八宝粥
在中国许多不一样的地域,都是会有本地相对应的特点风俗习惯,例如在中国的福建省地域,拗九节便是其特有的节日,这一天早上每家每户要煮糯米粥,配上大枣、老红糖、孛荠、干桂圆、花生仁等调料,谓“拗九粥”,全家老小当早饭。若家里组员有九者(分二种:一种曰“明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岁;一种曰“暗九”,如二九十八岁,三九十七岁,四九三十六岁等),除吃完“拗九粥”外,还需要吃面线和2个蛋,即太平面,此曰“过九”,意为祝福平安度过“九”这一关。若是亲朋好友中有“九”者,也需要赠予“拗九粥”和“太平面”,实际意义好似亲人;特别是在对老年人,祝福安全过“九”,是子孙后代孝敬的一种主要表现。而在拗九节吃完拗九粥后,大家就逐渐下种抛秧,迎来耕作了,故本地有“拗九节,秧种种植农务急”的民间谚语。
拗九节由来
每一个节日都是有自身的由来和神话故事,拗九节也是如此。相传,古代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死前悍恶,去世后被关进阴曹地府监狱里,他探视时,常常送食材给妈妈吃,但均被看管的衙役鬼给吞掉了。之后,他想了一个方法,用孛荠、花生仁、大枣、干桂圆、老红糖等原材料与檽米混和,熬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粉带去给妈妈。看管衙役见这米粥黑糊糊的,遂询问道:“这个是什么?”目连随意回答:“这也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楷音)。”看管信以为真,觉得这粥非常脏,就不敢吃,因而“拗九粥”才得到送至目连母亲的手中,拯救了目连妈妈的挨饿。而听说目连送粥这一天,恰好是阴历正月廿九(即农历正月二十九),目连的妈妈这一年也恰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之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之为“后九”,因此这粥便叫“后九粥”,之后又以粥的色调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敬妈妈,又叫“孝九粥”。无论是正月廿九,或是二十九岁,全是目连的妈妈落魄的年月,因此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觉得“九”是厄难的岁月,因此,凡逢“九”年纪的人要吃太平面,嫁人的闺女,也需要给爸爸妈妈送“九”,而求爸爸妈妈安全、身心健康。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