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术语必知——折枝(中国画技法术语)

“折枝”是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之一,画花卉不写全株,只选择其中一枝或若干小枝入画,故名。那么,在中国美术史上,折枝花鸟的形式在中唐至晚唐之际,边鸾已开始画折枝构图,五代时,折枝画法已较为普遍,及至宋代,已成为花鸟画家最常见的构图形式。

这些翔实的史料证明,五代以后,折枝画已普遍流行。折枝法是与画家的欣赏习惯相一致的,李方膺《梅花》:“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扇页之类的小品花卉画,往往以简单折枝经营构图,弥觉隽雅。

中国画术语必知——折枝

北宋·赵佶《桃鸠图》

此图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瘦金书稍稚嫩。流传日本已久,长期以来被作为徽宗的真迹,受到良好的保护,现在是日本的国宝级文物。

中国画术语必知——折枝

北宋·赵佶《桃鸠图》局部

本图有“大观丁亥御笔天”的题记,丁亥年是1107年,这一年徽宗26岁,是画家早期的作品。

从这幅画来看,描法纤细,傅染鲜润,与徐熙(五代)的水墨画要素和徐崇嗣的色彩为中心的没骨法花鸟比较接近。总的看来,色彩的表现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细部的轮廓线仍然非常明确。

此册页在传为宋徽宗的作品中比较特别。桃花与枝叶钩勒精工,栖鸠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卓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

赵佶观察事物细致入微,这幅《桃鸠图》,画中的桃花与枝叶勾勒精工,栖息在树上的鸠鸟动态自然而生动,用生漆点睛,富有神采,整体色彩华丽,洋溢着悠扬的神韵,此画被誉为折枝花鸟画的典型。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