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几颗痦子,也就是俗称的黑痣。但你可知,这些天天见的身上的痦子也有可能“变身”成皮肤黑色素瘤——这可是起源于痣细胞和黑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从不疼不痒、无伤大雅的痦子,到让人唯恐避之不及的恶性肿瘤,这中间到底有哪些因素在作怪?
痣上长毛、鼓包一定危险吗?
凸出于皮肤表面的黑痣就一定很危险吗?与痣的形态相比,痣的动态变化更值得我们关注。比如,有些人生下来就有一颗痣,并随着身体的正常增长越来越大、越来越鼓。但痣的生长速度和身体的成长速度是匹配的,就不用太担心。
至于痣上面长毛发,有人说很危险。其实这是很常见的情况,与痣的类型有关。痣分为三种,交界痣、皮内痣和混合痣。一般情况下,交界痣表面比较光滑,不会长毛发。而皮内痣通常表面就会长毛,属于正常现象。混合痣也可有毛发穿出。有没有毛发本身不是判断痣是良性还是恶性的标准,但是如果同时伴有其他症状,比如,半年内长得很快,颜色变掉同时伴有毛发变化,等等,就要警惕并及时就医。
有些人觉得痣上长毛不美观,经常性地粗暴拔掉,这种做法容易牵扯痣的基底,反复、长期进行这样的刺激,就有可能出现难以想象的后果。最好的办法是用剪刀把长出来的毛发轻轻剪掉。
教你识别指尖的“夺命”黑线
此前有报道称,一女子在指甲盖上发现一条黑线,因不疼不痒就一直没太当回事。直到多年后竟发生癌变,最终被医院确诊为黑色素瘤,需要截肢保命。
指甲上的黑线,其实是甲母痣,就是长在我们指甲根部甲母质上的痣。甲母痣最初也是一个“点”,从指甲根部慢慢向指尖前长,逐渐变成一条纵线。
如何判断良性甲母痣还是恶性黑色素瘤?一般情况下,纵向贯穿指甲的良性甲母痣,线条较细,颜色均一,边缘整齐。这时不必太担心,观察就好。如果发现甲母痣变得愈来愈宽,比如超过3至5毫米;痣的颜色发生变化,比如从原来棕色、褐色变成粉色或者颜色不均的“彩虹色”;“黑线”边界越来越不清晰,有动态扩散趋势,等等,遇到这些情况就要警惕小心了,应及时就诊。
频繁刺激,可能让黑痣变肿瘤
小小一颗痣,怎么就不知不觉间从良转恶了呢?这其实是各种因素积累而导致的。如果我们日常生活中总是反复刺激这颗痣,日久天长就容易发生恶变。
比如长痣的区域常接触一些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清洗剂、化妆品等等。再比如,经常外伤、摩擦、外力导致其溃破、溃疡,甚至局部发生浸渍,这些因素对于痣来讲都是刺激。
不过,临床发现,作为黄种人,恶性黑色素瘤本身的发病率并不高,大家不用谈“痣”色变。日常注意减少对痣的刺激,发现痣的明显变化及时就医检查,就能避免黑痣恶变带来严重后果。
对一些“异常”黑痣要高度警惕
到底什么样的黑痣要警惕呢?在此为大家提炼下自查口诀——“快大多鼓,刺破色摩”。照这个口诀,平时可以在照镜子时给身上的黑痣看看“面相”——
快:原先身上有一颗痣,但最近半年内痣突然发生“疯长”。
大:原来只是一个小点点的痣,一下长大到直径超过6毫米。
多:原有较大痣周边又长出很多的小痣,就是常说的“卫星痣”,要警惕。
鼓:原来平整、几乎摸不到的痣突然鼓起来,软组织隆起能明显摸到。
刺:原本边界分明清晰的痣,突然变得不规则,边缘有切迹、毛刺或锯齿。
破:在无外力作用情况下,痣出现破溃、出血,其上本有的毛发突然脱落。
色:痣的颜色持续加深或变淡,或者色块变得斑驳不均。
摩:指身体易经常受到摩擦的区域,特别是手掌、足底或生殖器区等,一经发现这些易摩擦部位长痣,要即刻就医,不要等其他形状的改变出现。
激光点痣,有些原则要了解
目前临床祛痣的主要方法是激光治疗,也即俗称的点痣。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直径3毫米以内,或者3-5毫米之间、比较平的良性色素痣可以考虑激光去除。因为激光作用下可以精准定位,比较小的痣去除后的创面在3-5天就可长好,不留痕迹。
2.再大或者有怀疑可能恶变的痣需要手术切除,切除物应送病理检查。因为大于5毫米直径的黑痣,激光去除后恢复慢,容易留疤;特别是鼓起来的痣,在往外鼓的同时也会往里鼓,激光要想打干净,势必要打得比较深,伤口愈合后会残留一个小坑,甚至残留瘢痕。而且,激光干预后,痣的局部组织细胞坏死,没法送病理检查,确定其性质。
3.对没有症状的小黑痣,不必去掉,密切观察即可。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黄晨昱)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