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在他的作品《人生最美是清欢》中写道;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境由心生,境遇好坏之别不是人生下来的坐标,而是后天修心的结果。
佛陀说: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前世今生本是因缘,因果的相续,观己之言行,做善良的事,说善良的话,做个善良的使者。轮回中,终能收获一份心的快乐。
命运的年轮记忆着曾经发生过的一切,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困苦坎坷,欢喜收获,福祸相依,无常便是日常。
古人常说:强行者有志,当人为了一个志向,一个愿景,一个理想,一个使命去奋斗时,人的一切行为心理机制与那些满脑子是无限欲望的人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这种志向,可以把他们带到更远处,反而走的更加稳重,长久。
正如毛主席在在《讲堂录》的笔记中就写下 :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
高尔基说过:“太阳是幸福的,因为它光芒四照;海也是幸福的,因为它反射着太阳欢乐的光芒。
撒切尔夫人曾说;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语言;小心你的语言,它会变成你的行动;小心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小心你的性格,他会变成你的命运。”
而这也正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表达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潜意识正在操控他的人生,而我们又却称其为命运。”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心直口快惹的祸,肆意妄言得罪人;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知道事情的原委,就大肆的发扬自己的观点,容易惹祸上身,引起不必要的口舌之争。
忍一忍,不要着急,给自己的思想留一点转圜的余地,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再理论是非也不迟;其实,最明智的就是保持沉默不语的状态,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有理不在声高,何必非要争个对错,辩个你低我高呢。
忍一忍,是沉淀自己的情绪,稳住自己的思绪,审时度势,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聪明的人,懂得什么时候该忍让,什么时候该委曲求全。
做事都要让一让,不与世争,不与人争。古典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历史上最经典的让。
让一让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活不过百年,一切都会过去的;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浩瀚的宇宙中,你我都是一粒尘埃,争来争去,有什么意义?
处心积虑会伤了感情,贪得无厌会毁了人缘,谦让就是一个聚宝盆,聚集了人品,获得了芳名,彰显一个人退而不争的品德。让一让是体现一个人的心胸,是一种气度;把一切看开,看淡。
人之初,性本善,善是积德积福。心善的人,他的世界充满了善良,做人做事把良心放在第一位,善意的对待身边的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的人,也许一时半会吃亏了,但后来都得到了福报,而且总是问心无愧的感悟。
人在做,天在看,别自欺欺人了。如果你懂得用善良去感化凶恶,去包容丑陋,那么善良也是可以传播的,是人生的福报;善,传递人性的心灵之美。
人生没有输赢,而是比谁活得精彩。人生几十年,凡事看淡,宽心,该来的会来,该走的会走,别争,别强留,顺其自然就好,好好活着,活在当下。
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要积极解决生存的问题;活着的价值,就是要活得有尊严、有价值;人活着,首先自己了不起,别人才能看得起!活着,就是要会做人,然后会做事,并且还要有做成事的本事;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人生虽然短暂,但和做生意一样,首先要学会做人和尊重人;其次,学会做事和分配利益;只有利益分配到位,才能创造和谐,激发各自的潜能,产生巨大的合力作用,而发挥出各自的价值。
人活着,就是要体现自己的价值,以展示自己存在的意义;人活着,就要吃饭活动,才能生存;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以保障生存的需要。
开启人生智慧的心钥匙,利他、共利!物质基础是生存的根本,我们都知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钱虽然不一定代表你很优秀,但是没有钱代表你一定不优秀。
钱,是我们当下生存的物质基础,因为没有钱,我们将寸步难行;所以我们为了钱去努力奋斗。正所谓: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做人,不能耻于谈钱,谈钱也并不伤感情;钱本身并不邪恶,而且还特别招人喜欢;因为有钱任性,可以走遍天下;有钱可以满足你想要的绝大部分需求,所以,很多人都在为钱辛苦,为钱发愁。
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利他思维决定赚钱能力!利他思维决定赚钱能力,一个人能不能赚到大钱,首先要看这个人的格局;利他思维,就是一个人格局的体现之一;一个人的思维,决定了他的赚钱速度和能力!
想要赚钱,特别是想要赚大钱,就先要学会花钱和分钱;钱花到位了,人才就有了;钱分配到位了,动力就足了。由此可见,把握和经营金钱的能力,就决定了你能不能赚到大钱,能不能做成大事。
蒙牛创始人牛根生曾经说过:钱聚人散,钱散人聚。钱散人聚,聚在人心;钱聚人散,散在人性;人性,重在自私自利,才有“无利不起早”的现实;人心,重在需求的满足,所以才有“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用心者使人进步!只有利他,才能利己,人性,让人们都想着要占便宜;大家都来占便宜,那么,谁愿意吃亏呢?都说“吃亏是福,吃亏就是赚便宜”;其实,真正愿意先吃亏,敢于先付出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红衣香在南岸,钱在起作用;人心颤动,一定是利在其中。人,只要你还没有成圣,就一定会有需要,就一定有需要钱的地方,所以“利他”,才是真正有用的观点和价值所在!做生意和做人一样,要有“利他思维”和“利他行为”,才能让自己的想法得到落实,才能让他人愿意与你合作。
利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模式,也是做人做成事的根本,更是最高境界的利己。就像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一样,利他就是利己,因为渡人才能渡己。
助人,才能助己;利他,才能利己!舍得,利他,古之智慧告诉我们“舍得”;所谓的“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大舍则大得,小舍则小得,不舍则不得!
利他,就是先舍;先舍,就是利他;只有现在利他,才能取信于他,这是合作共赢的基础;他的信任,会为你带来好运,因为他人的信任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如果你经营的好,它会为你的未来带来巨大的财富,这就是利己的最高境界。
只有舍得当下的利益,先满足他人的需要,成就他人,才能获得长久利益,也成就了自己!舍得,有舍才有得!利他,才能共利,合作的基础,就是共利;有利,才能走到一起;利益是捆绑的关键所在,因利而合,无利则散。
合作,除了良知和真诚,就是利益共享;只有利益共享,才能齐心协力,合作共赢!只有在“利他意识”下的决策果断,才能成就大事,赚到大钱,才是真正的利己。
做生意,就是要通过“利他思维” ,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满足他人的需求,成就自己的利益。
在供大于求的 物质过度丰富的时代,任何形式的商业模式 都要站在受众的位置上考虑,任何营销都要站在用户的立场上布局,而唯有真正利他共利,才是长久共赢之计。
合作的基础,就是互利共赢!贪心,让人无成,佛说:贪嗔痴慢疑,是人生痛苦的五毒,也是烦恼的根源。世人皆因逃不过、看不穿这“五毒”,而堕入黑暗深渊。
贪小便宜吃大亏,是人性自私自利的扭曲,是不长久的,也是最不明智的选择;毕竟再傻的用户,上当了一次也不可能再次上当,而且还落下一个不好的口碑。
做生意,切忌心浮气躁和太贪,否则你将一事无成;想赚钱,更要忌讳“贪”,太贪则无人缘,更误钱途。所以,我们要牢记人生大智慧:利他,才能利己;共利,才能共赢;先舍而后得,戒“五毒”,信愿行!
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就只能或听其所谓“命运”的摆布,像一只正在神 坛前等待献祭被宰杀的羔羊般恐惧和无助;或和所谓的“命运”抗争,苦苦挣扎在愤怒与不满之中。
因此,一个人活着,首要问题是尽可能多地挖掘自己的潜意识,或者尽可能地透过一些正确的方法打破自己的业力,而非其它的任何。
一个人,只有在充分平静、内心深度宁静的状态下,才能逐渐深入探索真正的自己,否则,他就只能被嘈杂纷乱、癫狂失控的大脑所支配,而事情往往也不会向他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
人的内心念头是随时都可以发生变化的。只要我们积极正向思考,内心保持善良美好,内在的信念一变,外面的行为就跟着转变,未来的人生就会有好的变化。
积德行善,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善言善行。心存善念,福报由小积大;行善积德,福气由少增多。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得到生命的福报的,是一个人有没有把自己的所有精力和注意力专注地放在做好人和行善事上。
我们相信,量变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整个人生的命运走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人这一生,生而为人不易,我们的生命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珍惜。
无论如何,在知命认命,听天由命之前,我们自己更要积极地去改命。多结善缘,积德消业;修心养性,修炼身心。永远不要放弃任何能让自己生命提高的机会,坚持不懈地努力提升和完善自己。
我们的善念越多时,我们的福德就越强;我们的善行越多时,我们能改变的命运空间也就越大。心存善念,天必佑之;善有善报,诚不欺人。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
命是由己造,命运可以变;天助自助者,人生永不言弃。让我们先接受生命中一切不能改变的,再努力去改变所有我们能够改变的。尽力而为,永生无憾!
天道酬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积德行善。永远心灵向善,一直向阳而生。我们的人生会越来越美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一起一落是人生;一喜一忧是心情。一苦一甜是生活;一朝一夕是日子。人间非乐土,各有各的苦,花有百样红,人各有不同。
我们内心深处明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可重来,我们尽己所能要做最好的自己,让我们的人生永远没有遗憾。
智者恒智,善者恒善,大智大善者,多为自己结善缘,多为自己积福报。坚持日行一善,终身行善积德,才是我们生而为人最明智的活法!
让我们心存希望,全身心充满正能量,努力活在当下,积极乐观地过好每一天。让我们对未来充满美好期待,抓住一切机会改变命运,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人们若相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人们若相恨,生活哪里都可恨。我们心中若感恩,人生事事可感恩。我们若愿成长,世间处处可成长。
行善积德是果,心存善念是因。只有从内而外很好地改变自己,我们自己的生活才会越来越幸福,人生的道路才会越走越顺利。
我们应该改善和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现实社会和外在世界。如果现在实在没有能力,改变不了这个客观世界。
那么,我们就应该从主观思想上改变自己,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优秀更美好。智者恒智,积德行善;善者恒善,行善积德!
改变不了外在世界,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内在世界。能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好的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去改变的心愿,和我们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修养和高尚的品行。行善贵在及时努力,积福贵在趁早修炼!
《道德经》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想要认识世界、了解他人,就必须先从认识自己开始。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更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自己不懂的,就不要装懂,自己无法掌控的,就不要强行干涉。
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怨人者穷。”有自知之明的人,遇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就去责怪别人。
做错的人明明是自己,反过来却去责怪别人,容易使自己失去人心、陷入困境。这样的人在行动中能扬长避短,无往不胜。
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容易被别人客套的称赞所迷惑,别人夸得越多,他就越膨胀。
俗话说得好:“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人都有自私护短的一面,喜听甘言、爱闻美语。如若只听顺耳之声、阿谀之言,很容易昏昏然、飘飘然,甚至上当受骗。
《史记》有言:“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意思是,对别人的话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作聪明;能够能自我反省,才叫做明智。
聪明的人,不仅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且能从不同的意见中反躬自省,达到兼听则明的效果。
《道德经》有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够战胜别人的人,不过是更有力量;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曾国藩说:“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面对他人,要时时刻刻心存敬畏。不要总想着用自己的长处,去战胜别人的短处。
古人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战胜别人,而在于战胜自己。把与人攀比的时间精力,转移到提升自身修为上。
也许你改变不了别人的看法,但可以改变自己的态度;也许你战胜不了周围的环境,但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自身强盛了,必将迈向更高的层次、遇见更好的人。
类似于早起、劳作,这类对自身有益的事情。只要是正确的,即使自己不习惯、不情愿去做,也应强制自己去尝试、去突破。在一次次的挑战和超越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道德经》有言:“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一个人,先要学会自爱,而后才能爱人。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杨绛曾说:“我们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每个人最终的归宿,都是自己。爱自己,是最高级的生活态度。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怎样善待自己,就会怎样善待人生。
生命的尊严,来自于内在的丰盈,而不是欲望的满足。观照自己的心,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道德经》里讲:“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怨恨可以化解,怨气却无法消散。总是勉强自己,去包容别人;哪里还有心情,去好好做人呢?
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总有人劝你: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却很少有人告诉你:怨气积小成大,很有可能伤身!
看轻你的人,教会你成长;背叛你的人,教会你坚强。应该感谢的,不是伤害你的人,而是坚强的自己。如果你心里苦,就别装作很大度。不必委屈自己,去原谅不该原谅的人。
《道德经》有言:“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燿。”一个人,可以具备过硬的实力、高尚的德行。
却不能到处夸耀,给自己树敌。枪打出头鸟,树大易招风。对待自己的事情,要足够努力;对待别人的态度,要足够谦和。
告诫自己,做一个低调的人:品性方正,却不疏远人;有棱有角,却不顶撞人;讲话直率,却不刺伤人;光彩夺目,却不闪瞎人。在高处立身,向低处处世,才是聪明人。
《道德经》里讲:“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踮着脚的人,也许站得高,却注定站不稳;迈大步的人,也许走得快,却注定走不远。
孔子曰:“无欲速,欲速则不达。”人生是场马拉松,与其走得快,不如走得稳。成功学上,有个“一万小时定律”: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需要每天坚持三小时,十年不间断。付出一万个小时的努力,才能做出成绩。
若要干大事,就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扎稳打。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半途而废、一事无成。《道德经》有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是天下正道,亦是人生至理。
人生最高明处,就是保持一种“将满未满”的状态。不苛求圆满,懂得“守缺”,反而能够聚集许多福气。人有了福报,应当感念天地、回馈他人。若贪天之功以为己有,势必遭到天怒人怨。
《道德经》有言:“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太过要强的人,自我感觉良好,事事都要自己主导。他们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在争强好胜之中,不断损耗自己的精气神。
其实,做人有韧劲、懂变通,以柔克刚何尝不是大智慧。顺应天意的人,则都懂得“示弱”。性格弱的人,往往愿意与人为善,广结善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走到哪里都顺风顺水。
身体弱的人,往往重视养生保健、坚持锻炼身体。打打太极拳,做做五禽戏,不暴饮暴食,不过劳过逸。如此日积月累,必定能收获健康与快乐。
《道德经》有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祸之间向来不是泾渭分明,谁也说不准两者会在什么时候来个“乾坤颠倒”。此处,可重温一下《塞翁失马》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叫塞翁,养了很多马。有一天,马丢了一匹,邻居们就过来安慰塞翁。没想到塞翁笑着说:“虽然丢了一匹马,没准还会带来福气。”果然,没有几天,丢失的那匹马,不但自己回来了,还带回来匈奴的一匹骏马。
邻居们又都过来向老人贺喜。塞翁却忧虑地说:“白白得到一匹马,未必是好事。”结果有一天,他儿子骑着这匹骏马出游,一不小心从马背上摔下来,把腿摔断了。
邻居们又过来慰问。塞翁说:“这没什么,虽然腿断了,但保住了性命,没准是福气呢”果然,不多久,匈奴大举入侵,当地的青年都被应征入伍。唯独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当兵。后来,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只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所以古人说“居安思危”。因为,幸福里会蕴藏着危机,而危机中也会蕴含着幸运。明白了这个道理,顺应了这个天规,我们便大可“宠辱不惊”。得失也罢,福祸也罢,都可淡然处之,无谓喜忧。
《道德经》有言:“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一个真正明智的人,既要能看透,又要心中有度。
俗话说:“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看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远见。然而仅仅看透还不够,唯有清空心中欲念,才能保持内心的淡然与轻松。
老子曰:“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世俗之人看起来都精明世故,唯独我闷头不理俗物;世俗之人整日瞪大眼睛,誓要把这世间看个清清楚楚,唯独我迷迷糊糊。
老子自嘲是个愚人,这种“愚”并非真正的笨,而是淡然无忧。人生起起伏伏,总会有高峰、有低谷。
别人清醒的时候你可能迷糊,别人迷糊的时候你又是清醒的。一时强弱何必在意,不如抛开所有情绪。脑内清楚,心下淡然,余下的顺其自然。
《道德经》有言:“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懂得什么叫做光明,从此便不再惧怕黑暗;懂得什么叫做荣耀,却依然甘愿忍受屈辱;懂得什么叫做强大,仍旧坚守内心的一片温柔。庸人勉强能看懂,智者则可以看得轻松。
《道德经》讲:“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也”。上天有道,世间万物亦自有其运行的法则。他们不断地生长消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每一个人,不过是变化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片断。
生命本就是个从无到有,而后从有到无的过程。因此不必执着于自我,更不必执着于永恒。
得也淡定,失也淡然,好事坏事终将成为往事。所谓“观复”,就是以一颗虚静的心,看待世间循环往复。眼中能读得懂它,心底能容得下它,却不必强求它因自己而改变。
中国有句古话:“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还有一句古话:“命自我立,福自我求。”这两句古话,看似矛盾,其实都是反映了中华民族相沿至今的“修德劝善”的天道观。
天道是中华思想的核心。古人信奉“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人的善恶行为与人的福祸吉凶、人生命运休戚相关,都体现在天道的运行规律中。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尚书·周书》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道德经》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人的命运既有“天命、宿命”的一面,但更多的命运还是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善恶有报,因果循环,是天道至理,也是改造人生命运的法门。
《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祸福休咎,丝毫不爽。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人只要存善心,发善念,多行善事,广积阴功,就可以改变命运,迎来崭新的人生。
余华说:“人生这道题,怎么选都会有遗憾。夜深人静,就把心掏出来缝缝补补,一觉醒来,又是信心百倍。活着,就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自渡是能力,渡人是格局,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
岁月用以风雨的姿态迎接着夏日的到来,而我却要在这样的风雨之中为自己重新洗牌,不是没有恐慌和焦虑,可是需要自己承担的事情始终都要勇敢面对,逃得过昨日的庆幸,也躲不开明日的阴霾。
恐惧和害怕,真的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有自己勇敢的面对所有的苦痛,才能够彻底的摆脱这一切的束缚和压力。
不经历痛彻心扉的遭遇,又怎能让自己拥有蜕变重生的资本和底气?不用担心和害怕,所有的一切都会因为自己的坚强而变得愈加有力。
麻木的生活会让人产生厌世的情绪,只有自己不断的修正自己和身心,才能够在这无尽的枯燥️中拥有鲜活的姿态,不再随波逐流,更不会任由自己变得愈加平庸。
所以偶尔的疼痛会让生命衍生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本能,不再沉寂于无能为力的状态深处,丧失自我的救赎。
要有,自我反省和反思的底气和能力,才能够在这样的世界中维持好当下的生活,不会因为年纪的变大而令自己丧失成长的乐趣。
这样的你就连疼痛都会带着麻木地气息,没有任何的理由可以拯救自己。因为你自己的放弃,再有力量的帮扶都无法将你拯救和改变。
所以,人一定要自救,才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变得愈加强大而勇敢,越是苦难重重的路途中越会隐藏着不期而遇的好运和惊喜,你只需一往无前,其他的一切都交给时间,真的无需担心太多。
所走的每一步都会成为你生命的积累和沉淀。要做一个勇敢的女子,不管未来的路途到底有着怎样的艰辛,都会在你锲而不舍的追求中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和鼓励。
张小娴说:“无论多么风光或是糟糕、快乐或者失意,过了这一刻,都成往事。除了你自己,谁又会更在乎?过不去的不是一个坎,而是你心中的执迷。”
穿过岁月的经纬路,我们已经走过了太多的岔路口,有过心伤,更多的却是懊悔,只是光阴再也无法复制重来。
所有的缺憾也只能在自己的世界留下斑斑锈迹,再用自己的努力去一一粉碎,因为自身那样小,不会盛下太多纠葛。
不在乎的,终究也会成为云烟成雨,经过生命的风,又有几回能够留下痕迹?半生将过,也不过只是平凡无奇,没有太多的惊喜,也没有什么值得拼尽全力,大部分的光阴岁月也只是留下了朴素而已。
曾经以为的天崩地裂,也不过是心中无法打开的结,想不开的时候你的生活始终都是雾霾笼罩,云开见日月之后的自己即使面对风雨也会表现得平静镇定。
心中无事的你便会用一种更加清明澄澈的心境去面对生命的来来往往,有着那么多的是是非非,却会在你的好不在意之间就已经是昨日种种。
既然都会成为往事,那就真的没有必要让自己在这样的矛盾中摇摆不定,终究都要成为过去的沉淀,那又何必要让自己置身于苦痛的边缘反复挣扎。
如果你坚定的让自己选择和善与有爱的那一面,其他的一切都不会污染你的生活和生存的空间,有爱的地方会充满了阳光和温暖,任何的苦痛都会在阳光的普照之下渐渐恢复正常。
不要害怕心灰意冷的时段,那个时候的你肯定会被磨炼出不一样的心境和心性,只要生机不灭,一切皆有峰回路转的那一天。
只是需要你用自己的恒心和耐心去平复自己,修复自身的缺陷和缺憾,一点一点温暖自己那颗寒凉的心等待着它充满能量的时刻。只有不断的激励自己、鼓励自身,往后的路途深处,纵然布满了荆棘也会不惧任何苦难。
《黄帝四经》云:“德积者昌,殃积者亡,观其所积,乃知祸福之向”。德,是做人的根本,是预兆人生祸福走向的基础。古圣先贤讲究以德治国、以德服人。朝廷用人讲究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个人修养讲究诚意正心,修身养德。
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缺,唯独不能缺“德”。一个人的德行,见证着一个人的修养、气度和格局,也昭示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及口碑。
有“德”之人,得道多助,会受到众人的尊敬、爱戴,诸事顺利,福禄双全。失“德”之人,则会千夫所指,众叛亲离,更有甚者,还会恶有恶报,受到因果定律的惩罚。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福以德基,非可祈也,祸以恶积,非可禳也,苟能为善,虽不祭,神亦助之。”意思是,福份以道德为基础,不是靠求神得到的;祸殃是积恶所造成的,也非拜神就可以避免。假如能一心向善,即使不祭祀神灵,神灵也会帮助他。
道教典籍《赤松子中诫经》序言中有则故事:子皋经过宋国,见宋国大夫薛瑷十个子女:六个瘸腿、断臂、癫狂、痴呆,一个死于狱中,三个盲、聋、生疮痘。子皋很震惊,问薛瑷:“你究竟做了什么,会遭受如此严重的灾祸?”
薛瑷惭愧地说:“我是一国宰相,在位时没给国家荐举过一位贤才,因为我妒贤嫉能,不让他们有晋升的机会。见到他人失落、困顿,我会幸灾乐祸、暗自开心;见到他人获得幸福,我会妒火中烧,恨自己不能取代。”
子皋说:“你有如此恶行,难怪会有灭门之灾。上天会降下千灾万病,殃及子孙,受诸恶报。”薛瑷神色忧惧,心魂茫然,忙问改过解救之法。
子皋说:“人生天地间,唯德是立身之本,唯善是纳福之门。天虽高高在上,监察人间善恶却一览无余,行凶恶者必受灾殃,行善事者必得福报,改过迁善,行善积德,才能转危为安,转败为成。”
薛瑷听从子皋教诲,勤修德行,乐善好施,“见人有所失,为之惨然,见人有所得,内有喜悦,举贤荐能,自退禄位,已前所贮金帛钱谷,散惠孤贫,救济穷困,宽心饶借,与物无竞,斋沐追荐君父,不淫服饰,不贪美味,敬天地,信鬼神,知足俭约,儿子各各自愈。”
若干年后,子皋再次见到薛瑷,兴奋地说:“速哉,速哉,天之报善也,过于响应声、影应形。行善积德,是人获得福报的主要来源;德行高低,是人承载福报的最大容积。《周易》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国语》云:“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
一个人有多大的德行,就能享有多大的福报。德位相配的人,福泽绵延,百世其昌。德不配位的人,灾劫连连,子孙遭殃。
人的一生命运,吉凶祸福,都是自己善恶因果造成的。命运的变化之速,有时就在人的善恶一念之间,《太上感应篇》说:“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趋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
行善积德,是人间一切福报的种子,是人生命运的开启法门。知因果,行善举,积阴德,可以改变命运。佛偈云:“莫疑积德天不见,百年顷刻回头见;莫疑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天道奖善罚恶,报应昭彰,“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君莫作。
”坚持积德行善,就会出现“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的神奇效果,关帝庇佑“加福增寿,添子益孙,灾消病减,祸患不侵,人物咸宁,吉星照临”,一生好命,福泽绵延。
人的德行,就像航行于大海中的货轮,名誉、财富、权力、地位,就像货轮上装载的货物,体积和容量都有一定的限度,一旦货物超载,货轮就会沉没,货主也将一无所有。
《朱子治家格言》说:“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就是中国人常讲的“折福折寿”,第一个是疾病,第二个是灾祸,第三个是夭折。
关帝在《觉世真经》中谆谆教导世人:“亲近有德,远避凶人。隐恶扬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过自新。满腔仁慈,恶念不存。”
德,是做人的根本。为人处事,先要立德立品,行善积德,才能在人际社会站稳脚跟,厚德载物,德艺双馨。道德可以弥补智慧和能力上的缺陷,但智慧和能力永远弥补不了道德上的缺陷。
《小窗幽记》有句话说:“天薄我福,吾厚吾德以迎之;天劳我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遇,吾亨吾道以通之。”意思是,如果上天让我的命运福德浅薄,那我就增厚我的品德来面对它。
如果上天让我的命运劳碌奔波,那我就安逸我的身心来弥补它;如果上天让我的命运充满坎坷,那我就拓宽人生的道路来通顺它。
人的命运并非一成不变,所谓“命自我立,福自我求”,“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命运会随着人的德行、善恶,而不断转化、变换。积德行善之人,福气不请自来。恶贯满盈之人,再大的家业也终会散尽。
做人要厚道,每个人都有优点,不要只看别人的不足。“露多大脸,现多大眼”,今天你笑话别人,也许明天你就倒霉,所以最好不要贬低别人。
修行不是追求高深莫测的境界,探究各种自己不懂的理论,而且踏踏实实从自己的身心上入手,观察认识自己的贪嗔痴慢,树立正见,培养愿力,在每一个具体的人和事上用功。俗话说得好:笑人前、落人后。
若不是以宽厚慈悲之心对待别人,恶梦即将降临,因为性格决定命运,刻薄的人最后得到的一定是的刻薄的命运,这是因果。
人心,不是求来的,而是善来的。你施人温暖,人才会予你阳光,他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持猜疑心就会身陷不安;持指责心就会处处遇阻;持宽厚心才能一切相安。你施人真心,人才会予你和善。少一些挑剔,多一些慈悲;少一些不满,多一些宽容。君子有容人之雅量,故处处生祥。
吾本薄福人,宜行惜福事; 吾本薄德人,宜行积德事。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愈薄矣; 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矣。有一副名联: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
人生,本就是一场边走边领悟的过程,世间万物皆有规律,很多人相信算命,觉得灵验,其实不过是人在无意识的配合罢了。
人常说:“三分天命,七分人为。”说到底,这个世界上最厉害的算命,不是天命,而是人本身!
世界上最灵验的算命叫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人生走过几十年,慢慢发现,冥冥之中,一切都有因果。一切福地,不离心田。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福自然会来。
古人说:祸福相依。好事和坏事,彼此相反,却又彼此转化。一切顺其自然,做好自己的本分,人生自然就能品尝到幸福的滋味。
世界上最有效的美容,叫心宽,物随心转,境由心造。万事万物都在人心里,一把盐放在一杯水里,水又苦又咸,放在一缸水里,却没什么滋味。放在湖里,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人这一生,不过是活一个心境罢了。把心放宽,自然万事皆宽。
世界上最稳当的招财叫节制,古人说:知足者富,人生不一定需要大富大贵,只要可以掌控自己的欲望,就算是富足。
人心有限,欲望无穷,学会节制欲望,懂得抑制内心的魔鬼。才不至于让自己疲于奔命,才不至于让自己入不敷出。
王阳明说:“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脱洒,何等简易!”节制欲望,懂得知足,才能收获幸福的人生。
孔子曾夸赞自己最得意的弟子:不贰过。同样的错误,绝对不犯第二次,古人说:闻过则喜,那些真正厉害的人把反省自身,发现错误视为一种快乐,时时改善自己,才能改变未来。
世界上最殊胜的功德,叫孝顺,百善孝为先,行孝莫要等。有空多回家陪陪父母,带他们出门看看,一起聊天,一起吃饭,一起游玩。让他们认识新鲜的事物,一起享受这便捷的时代。孝顺父母是福之源,也是世间最殊胜的福德。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人生的真理,是行事的准则。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人是自己的园丁,人生要活得幸福、美满、快乐,就要培养因果缘。
做人信用第一,所谓“诺千金”一个人要守信,约会要守时守信,对别人的承诺更要信守不移。信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重要条件,千万轻忽不得。
严戒好言善辩:“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受人诽谤尚且不必急于辩解,何况平日无事,更无须与人争辩。
待人宽大厚道:胸襟宽大,待人厚道,条条都是大路;心量狭小,对人刻薄,处处都是荆棘。做人宽大厚道,宽则得人,厚可载物;做人尖酸无情、得理不饶人,容易树敌。所以宽恕别人,其实就是释放自己。
所谓“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益厚”,一个宽大厚道的人,在道业上能够养深积厚,在人际间能够广结善缘,在事业上更能得道多助,所以厚道才能成事。
重视基本礼仪:人和人之间,不要以为“熟不拘礼”,其实所谓礼者,就是要合乎道理,合于伦理。《三字经》说:“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在家庭中,夫妻有夫妻之道,父母子女有父母子女之礼,君臣之义更不可废。乃至平日里,邻里之间、朋友之间、长官部下之司,彼此见面了,一句“你好”、“你早”,甚至点个头、问个讯、合个掌,都是做人应有的基本礼仪,都能给人一个心意上的尊重。
爱惜自己的福报,就是珍惜自己的现在,广结人间的善缘,就是丰富自己的未来,就有美好的未来。
常言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多少烦恼事,皆是心中想。在这日益繁杂的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中,我们好像都在赶路中,每天忙得根本没法顾心。
可以花大量的时间来强身健体,却很少有人肯静下心来锻炼心灵。很多时候遇到事情往往自乱阵脚,事情还未发生惶恐已提到了嗓子眼,其实在危难来临时更应该静下心来,沉着应对。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在这个人心浮躁的今天,真的很难做到心静如水,安静淡然。现代人的生活最主要是缺少一颗平常心,我们想走出迷茫与困境,斩断心中的杂念。
绝对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做到的,它需要时间和勇气沉淀自己的心,静观事态变迁,生活才会和谐顺达。物由心转,境由心造,心若改变,一切都会随之改变。
有句俗语是这样说:“心静的人不用静心也能处事不惊,容易慌乱的人只有静心才能看见出路”;正所谓“心静及静心”的状态,就是指心静如水,心无旁骛的感觉。
生活是一件非常麻烦的过程,要想有条有理、不慌不乱、如烹小鲜,唯有让心静下来。心清方能静观,观察方能判断,明断方能行动;用豁达释放纠结的过去,用坦然迎接不可知的未来!
共勉!
作者;青苗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