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空间秘探”(ID:MESPACE007),作者:李荇。
日前,伟光汇通集团旗下高端度假酒店品牌“琢舍酒店”推出首家彝文化酒店——楚雄彝风湿地琢舍酒店。这家仅设置18间独立合院客房的酒店,以彝源文化为基调,每个房间均以独特的彝族故事命名。尽管这是琢舍酒店旗下的首家彝文化酒店,但是国内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酒店不在少数。壮族、纳西族、土家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早已存在于诸多酒店的空间设计、物件陈列以及服务活动之中。酒店+少数民族文化,会不会在文旅大住宿市场迎来更多的机会?
20年文旅老兵的酒店新作
12月10日,伟光汇通集团旗下楚雄彝风湿地琢舍酒店正式开业。这家酒店位于伟光汇通集团自有的云南楚雄彝风湿地文旅小镇中,定位彝文化轻奢度假酒店酒店,取名琢舍/美歌小院。“美歌”一名,取自彝族史诗《梅葛》谐音,寓意美好事物值得被歌唱和传颂。除了18间独立合院以独特的彝族故事命名之外,酒店还将彝文化、茶文化、养生文化等相结合,通过滇艺文创、雅集等方式植入酒店运营,让酒店增添了一重传播当地特色文化的功效。
毋庸置疑,伟光汇通一直有打造和运营少数民族文化住宿产品的基因。
一方面,伟光汇通曾先后在云南楚雄打造了楚雄市彝人古镇、彝风湿地文旅小镇、禄丰市金山古镇等文旅古镇项目。其中,楚雄彝人古镇在今年入选了云南省文旅厅公布的首批云南省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因此,这家企业对于彝源文化如何更好地为文旅项目所用,有着其独到的见解。
另一方面,伟光汇通是由云南楚雄发家的文旅古镇运营企业,对这片孕育了其成长的热土有着不容小觑的情谊。加上20余年的文旅古镇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实践,具有情怀的能力,也是琢舍/美歌小院能够顺利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伟光汇通也表示,这家酒店是其回馈家乡的一份初心,同时将承载更多的旅游需求,助力楚雄州打造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
事实上,类似伟光汇通旗下的琢舍酒店这样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酒店不少。其中,这类酒店分布最多的莫过于琢舍/美歌小院所在的云南了,这与当地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优势和适宜度假的地理环境休戚相关。
坐落于西南边陲的云南,拥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种类、特有民族、跨境民族、人口较少民族、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这对于以少数民族为基石的主题文化酒店而言,无疑是一片文化沃土。
同时云南虽然地处热带,但是在云贵高原地形作用之下,大部分地区常年四季如春,吸引了一众高奢度假酒店在此布局。这些重视且擅长从在地文化中汲取灵感的酒店,自然不会错过如此得天独厚的文化资产。
不仅如此,近年来一些原本隐于山水之间的少数民族文化,在不断挖掘更多小众目的地的酒店入驻之后,知名度持续增长。这些秘境酒店的开业,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更深入地感受到了那些藏匿许久的相对小众的少数民族文化。壮族、蒙古族、藏族、苗族、白族以及土家族等人口众多的民族之外,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鄂温克族及其民族文化等也成了一些精品酒店的灵感源泉。
少数民族文化酒店四重奏
尽管文化源有所差异,但是酒店在民族文化表达上却有着独到的默契,基本离不开物件、建筑、服务以及体验的“四重奏”。
01 填满回忆的物件
对于民族文化主题酒店而言,在酒店空间内处处可见的少数民族相关物件,是对消费者记忆的一次又一次的强化。而且,小物件的使用不仅可以起到点睛之笔的功效,在成本方面也更具可控性,因此成了不少民族文化主题酒店的首选。
以2009年开业的全国首家壮族文化酒店,广西百色市靖西壮锦大酒店为例,这家酒店出售的所有纪念品都是由当地壮族人纯手工制作而成,而且酒店里每幅装饰都采用的是壮锦,并讲述着壮族民间的神奇传说和历史故事。同样身处广西的阳朔悦榕庄酒店也是如此,客房中的壮族风情刺绣抱枕,以及将壮族中代表“定情信物”的绣球作为回馈消费者的小礼物。这些零星且精致的小物件,既便于消费者购买带走,还能成为日后念及这家酒店的一个重要记忆点。
02 交融的空间设计
也有些酒店选择在建筑设计之初,就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这些酒店挖掘当地民族建筑文化之精华,然后结合品牌自身的产品特色,打造出既不失现代摩登之感,同时也能展现少数民族文化的纯粹之美。而且建筑空间的强感官属性,会让消费者在第一眼便认同其在民族文化萃取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身处丽江的酒店深谙这一点,无论是以双品牌双店坐落于大研古城的丽江英迪格酒店和丽江洲际酒店,或是今年新开业的Club Med丽江度假村,都不约而同地从纳西族的建筑文化中获取灵感。Club Med丽江度假村除了汲取了纳西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转角楼”的建筑精髓之外,还将蜡染、雕刻艺术等纳西族特色融入酒店客房的设计。再佐以法式浪漫,Club Med丽江度假村用建筑呈现了一场对于纳西族文化的新诠释。
03 精神原乡的领路人
物件与建筑,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固态”形式表达。由酒店人员提供的服务,则是少数民族文化“柔性”纬度的呈现。从酒店工作人员的选择,到具体服务等,让一些远道而来的消费者仿佛不仅仅能在酒店内获得身体的休憩,还能为灵魂找到一处精神原乡。
一些以藏族文化为源的少数民族文化主题酒店,往往会聘请当地藏族人为酒店员工。一是因为地域条件独特,一些外地员工难以适应高原气候;二是这些藏族员工对于藏族文化的由衷热爱,能更好地带动消费者进入其独有的文化氛围。在仁安悦榕庄酒店中,员工全都是少数民族,其中又以藏族、白族、哈尼族、傣族为主。在松赞南迦巴瓦山居开业当天,松赞的员工们都穿上了当地民族服饰,带着笑容迎宾起舞。毫无疑问,这些本土员工已然成为了这片精神原乡的“领路人”。
04 风情在地文化体验
如果将上述三项视为少数民族文化酒店对消费者的单向输出,那么文化体验活动才是双方真正达成互动的关键环节,不仅能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民族风情与文化,也是酒店打造差异化的重要契机。
位于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之畔的红河康藤·红河谷帐篷营地,从一个已经废弃的哈尼小村落衍变而来。在这个营地中,不仅有一家名叫“勒宗舍”的餐厅,可以吃到哈尼蘸水鸡、干巴、山茅野菜、梯田鱼、红米、虫宴等哈尼族特色菜肴。还有一系列的人文体验活动,从手作“哈尼舂糍粑”,到去梯田感受哈尼族的农耕文化等,诸多环节让哈尼族独有的民族文化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化成了可触、可摸、可见甚至是可尝的寻常之物。
文化酒店抢跑者为何折戟
对于那些将文化作为立身之本的酒店而言,对文化进行全面深入挖掘和展示是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相较于当下在都市中的各类主题酒店,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的酒店,本身就已经实现了抢跑。毕竟,独特的在地资源,加上令人心生向往的族群文化,让少数民族文化酒店具有了鲜明的文化特征,避免陷入同质化的困境。但是,即便如此,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酒店依旧避免不了折戟的命运。
原因之一是对文化符号的浅显表达。中国少数民族的族群文化庞杂且多样,其图像与文字符号自成体系。相较于需要系统学习的文字,图像与符号更容易理解且被接受。所以,一些具象化的符号和物件是少数民族文化酒店惯常使用的。但是,这些原本蕴含了民族文化最幽深、最根源的文化符号,却在一些酒店中只能以浅显的表达存在,让其文化魅力大打折扣。
进入承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之后,零星散落在围场草原之上的是一个又一个蒙古包酒店。满怀着探索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地道模样进入其中,迎面而来的却是与城市中高端酒店相差无几的标准化住宿产品。尽管这样的酒店,确保了远道而来的消费者的居住舒适度,但是也让那一份探索当地民族文化的热忱落了空。最终,这类文化主题酒店或只能落得一个“徒有其表”的评价。
此外,碎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表达过程中的又一问题。早期的民族文化主题酒店中,民族文化物件基本是“点缀”其中,大多是以陈列品的形式存在,使用渠道较为单一。这些零散的文化物件,难以让消费者对酒店的民族文化主题记忆深刻。所幸的是,当下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主题酒店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对这些文化物件的陈设与交融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以更完整的体系呈现在酒店中。
其三是商业开发过程中的对民族文化的掠夺式开发。不得不承认的是,少数民族文化经由酒店等商业化的开发,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喜爱。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化难以招架市场的粗暴与骄蛮,被滥用、被伪造、被掠夺式开发,甚至出现了消失殆尽的案例。
拥有400年历史的云南翁丁寨古村落,在今年2月14日因为一场3个小时的大火消失殆尽。让这个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的古村落毁于一旦的“元凶”,是部分新建的房舍。而原本这些新房舍在建设之初,就因破坏了古村落的格局,被生活在当地的少数民族村民所反对。同样在古村落中兴建屋舍的还有一些度假酒店,其中的部分酒店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选择拆除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民居。殊不知,随着尘土消失的不仅仅是民居建筑,还有流传前年的民族文化韵味。
新乡愁故事,民族文化酒店怎么讲?
私心认为,倘若仅仅让少数民族文化酒店讲在地文化的故事,似乎有些许大材小用。但如果是关于乡愁的故事,那么以族群文化为立身之本的少数民族文化酒店或许是个不二人选。有所不同的是,少数民族文化酒店需要讲的是一个新乡愁故事。
01 丰满且立体的符号体系
首先是对乡愁符号的丰满且立体化呈现。对于那些前往少数民族文化酒店的消费者而言,独特的民族文化之外,那份似乎能够永远质朴的故乡情同样是驱动他们前往的核心动力。因此,所有能够勾起思乡之情的符号,都是少数民族文化酒店需要重点发力的对象。即便是单一元素,也可以通过更丰满的形态来展示少数民族文化的乡土情怀的质朴内核。
以最能让人“牵肠挂肚”的乡味为例,虽然身处家乡时,那不过是一份寻常不过的味道。但是对于在异乡街头的人来说,那却是一份“牵肠挂肚”的存在。而且,在这方面,少数民族文化酒店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这些独居当地特色的食物,足以让消费者的味蕾在一瞬间形成深刻记忆,从此为这家酒店保留了一丝丝思念之情。此外,那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物件、空间设计甚至是服务人员以及其身着的民族服饰等,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在少数民族文化酒店中的记忆符号。
因此,少数民族文化酒店可以从这些符号着手,一方面不断引入其他新颖的文化符号,如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等。另一方面,在运营过程中持续研磨这些文化符号,让其能够形成酒店独有的符号体系,让各个环节都能成为消费者的乡愁的诞生之源,也能一解乡愁。
02 以新语调吟唱古老情愁
在少数民族文化酒店中,这些民族文化被抽离出来,嵌入酒店建筑、服饰、文创产品中,只能表达身份与象征意义。同时,少数民族文化酒店也在借用当下的住宿消费文化,与民族的神圣记忆相结合,以新语调吟唱古老情愁。
事实上,在外界看来,少数民族文化长久以来一直是属于较为被动的状态,被动地对外展示,被动地与外界融合,甚至是被动地向外传播。但是从丁真及理塘这一年的发展来看,这个理解似乎是有偏差的。少数民族文化并不排斥与外界触电,甚至可以说是有几分的期待,由“外来者”主持的少数民族文化酒店更是如此。
因此,少数民族文化酒店一方面可以不断与现代文化及科技之间进行深入的融合,以更好的姿态与生态环境以及民族风俗共存。以藏地文化为特色的松赞酒店,今年与施耐德电气松赞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推进“零碳酒店”落地。这样有助于保护精神原乡的合作,值得更多少数民族文化酒店展现出更主动的姿态。
但另一方面,同样要保持对一些现代化物件的抗拒。对于那些与少数民族一同居于山野之间的酒店而言,落地窗、无边泳池这类设计形态,并非是当下环境的最佳选择。有的时候,学会留白,或许才能为那些试图一解思乡之情的人们,腾出更多的乡愁储存之地。
当下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大中华文化库里一份份宝贵的文化资产,酒店人或许该思索的是,如何合理运用少数民族文化,不让其成为酒店空间设计中稍纵即逝的一股风,而是能够共同书写新乡愁故事的并肩人,期待更多的酒店给出更多元的答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