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炉是铜炉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出现较香炉晚。手炉又称“袖炉”、“捧炉”、“火笼”,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多为铜制。
铜炉是中国明清时期最重要的文物门类之一,也是工艺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可以肯定的是,在青铜时代晚期,贵族的生活用具里,已经出现了铜炉。到了秦汉时期,铁器被广泛运用于生产工具和兵器制造,铜器铸造更多用于奢华的陈设品和生活用具,这对铜香炉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焚香习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人焚香很多,所以香炉的用途很广,最主要的有三种用处:第一,礼仪环境中用作熏衣。古代没有香水,凡入朝觐见,或拜谒尊贵,必须将衣服熏香,方不失仪。直至清代晚期,西洋香料传入,这种风气才逐渐消失。第二,书斋里必备的文玩清供。古人读书须焚香,可免除室内浊气,刺激精神,保持心中愉悦,便于诵阅,有裨益于理解及记忆。第三,用于陵墓、寺庙及权势之家烧香、拜佛、祭祖神。焚香用具早在东周时期就已经出现,汉唐随着需求的增加,出现了由各种材料制作的香具。元末明初随着铜器铸造业的迅速发展,原先其他材料的香炉,逐渐被铜香炉所取代。
手炉是铜炉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出现较香炉晚。手炉又称“袖炉”、“捧炉”、“火笼”,是旧时宫廷乃至民间普遍使用的掌中取暖工具,多为铜制。同是用来取暖,而使用其物之人因年龄、性别、身份地位乃至所处地区、场合之不同,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它们或放在桌案,或捧在手中,或藏于衣袖中,更有家人亲朋围炉团坐。闺中小姐则随身藏一小巧玲珑、轻薄剔透之袖炉,炉内放一炭球,笼于袖中;手提炉者一般为书香门第的子弟,求学来去途中有暖炉相伴,以防手冻而难于操笔。
明初至清中期是铜炉制作的巅峰阶段,匠师们在长期过程中积累了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同时,在各个历史阶段对铜炉工艺美术各有创造,这又为铜炉带来了丰富的多样性。这些表现高度工艺技巧水平的艺术作品,精巧得可以炫人心目,其美术价值,当时已受到充分重视。
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门”微信公众平台:sc-men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