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是文人书房中的雅趣,读时写字、抚琴、品茗弈棋时,都喜欢焚一炉香,即可增添风雅意趣,同时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古人焚香多为香丸、香饼、天然香木等,为了不使香品挥发,香气走散,有专门用于盛放香的小容器,称之为香盒。
形状多为扁平的圆形、方形、长方形、鱼形以及其他瓜果等形状,多以陶瓷、象牙、木、铜、银、玉、漆器等制成,大小不等。既是容器,又是文房摆件,因此而为文房所常备。
明清时期,香盒与香炉、箸瓶以及箸与香匙结为固定的组合,即所谓“炉瓶三事”,成为古人居家生活中中必不可少的点缀。
香盒,又称香筥、香合、香函、香箱等。古籍通常写作香合。香合的历史不算短,脱离开了薰香史中单薰草香的时代,凡树脂香料及合和众香制成的香饼香丸,均须置放在香合里。
唐代香合之贵者也以金银制品为多,作为贺礼的香合固仍多用着金银,《宋会要》载太平兴国二年吴越钱俶“进贺纳后银器三千两”,“金香狮子一座并红牙床、金香合、金香毬共五百两”。
宋代合香成为风气,别出心裁自创香方也是士人的生活乐趣之一。合香的末一道工序是窨香,即调和众香制为剂,放入瓷合,埋地下半月或一月,然后取出来烧。宋代香事中自然又是瓷合用到的最多。
南宋末,出现了制作极精巧的雕漆香合。雕漆原是漆工艺中的一种,剔红,剔黑,剔犀,皆为其属。器胎用调色后的笼罩漆层层髹涂,累积得足够厚,再用刀在上面细雕花纹,漆色为朱,便是剔红;漆色为黑,则曰剔黑,若剔犀,则朱漆黑漆交错髹涂,累积为色层,然后深雕花纹,露出朱黑相间的纹理。宋代雕漆后人习称宋剔,宋剔香合尤为明人艳称。
明屠隆《考槃馀事》载:“(香盒)有宋剔梅花蔗段盒,金银为素,用五色漆胎刻法,深浅随妆,露色如红花绿叶、黄心黑石之类,夺目可观。有定窑、饶窑者,有倭盒三子、五子者。有倭撞可携游,必须子口紧密,不泄香气方妙。”
香合造型多变,小巧可爱有着丰富华丽色彩的香合。渐渐也开始引人注意 加上香木的淡雅气息,使人心灵感受到宁静平和,在日本茶道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香合同时也与香炉一起作为茶室里的陈设,即摆放在茶室壁龛中挂轴的下方。茶道中所有的用具都是可供赏玩的艺术作品,赏玩过程也一一成为仪式。
茶道所必须的香合,里面放着香丸或香木片 合香制成的香丸,放在瓷香合里;若香木片,便放在漆香合。它原是用于茶道中的添炭仪式,即在这一仪式的尾声中,从香合里拈出一枚香放入炉中,或风炉或地炉,依季节而定。
最后,客人请求拜看香盒,主人应允,欣赏完香盒后,主客之间展开问答,内容不外是,客人夸奖这是一个好香盒,让自己大饱眼福,主人谦虚一下;客人称赞盒上的图案非常有趣,令人爱不释手,主人说谢谢您的夸奖。
关注微信香道:xiangdao100 发现香与生活的美好关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