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原因,我习惯注意外界的气候变化和自身健康的关系,特别是今年进入大寒节气后,我的睡眠突然变得特别不好,留意了一下身边朋友的情况,或多或少,都如此。节气的变化为什么对人影响如此大?我很好奇。
随后,网上查阅,发现很多中医都在解析今年的“五运六气”,我看了很多,反而越看疑问越多,就想搞明白,五运六气究竟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来影响人的健康?又是如何能被准确的预测出来?
买了本《五运六气:基础天文学知识》开始系统的学,开始看的很艰难,但是慢慢理解它的语言后,感觉其实蛮有意思。阅读的过程中,很多我在学周易和古中医学时的一些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阅读中,开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那些专用名词的记忆和理解。
不过好在我老师就一直告诉我,学习这类知识,最大的难点不是晦涩难懂的知识,而是对其中的专用名词无法清晰与已知的知识印证,而导致的逻辑混乱。
所以,第一步,就是记忆并理解专用名词的含义,然后试着把这些名词替换成自己熟悉的语言表述方式。
简单点说,就是脱离这些专用名词,试着给一个完全不懂这方面知识的人讲解。如果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讲的让对方明白了,哪你就是真通了。
在学习知识上,我是个实用为上的人,所有能实践,能证明,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我都乐意去了解尝试下。
比如前些年,我想知道自己为何会生病?为何如此痛苦。有老师建议我学唯识,说学了,我就明白“万法唯识,心外无物,一切皆空”,就能看到痛苦只是一时的,嗯,我学了,也确实理解了“空”,可是这个还是解决不了我现实里真实面临的问题和痛苦。
还有人建议我去修道,可惜,我被网上流传的女丹功劝退了。
最后,老老实实学了古中医学,嗯,果然,凡人的问题还是走凡人的路子最有用。
靠神佛不如靠自己。
尝试到了靠自己的益处,学习这些对自己健康有加成的知识,我真是动力满满。
老祖先们才是真•无神论者,纯靠靠肉眼观察和经验总结,在西汉时,就通过运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对的方式,完美模拟了一套天文气候模型,再通过模型,预测出不同的星体靠近地球时,会对当时地面上的气候引起的变化做出最大概率的预测。
这个干支纪年法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是从宏观层面,阐述“天,地,人”的关系,简单点,可以说是———太阳月亮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周期运动中的不同位置对地球上北半球的气候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古人以南中天太阳月亮运行轨迹为为表盘,以地球黄道和赤道周围环绕排列的恒星群为刻度,东西南北各七组,共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星宿。月亮每日入一宿,28天一轮转,计为月。土星(古代称镇星)以地球一年为单位,每一年入一宿。
二十八星宿的位置是古人观天测星最重要的依据。在二十八星宿范围里,金木水火土太阳月亮“七曜”发生的一切活动,就是要观的象。再根据具体的现象,来预测会对地球北半球气候的大概率影响。对人身的具体影响,归结起来,就是“风,热,暑,湿,躁,寒”。
我之前一直对“阴阳”的概念不甚清晰,但是在五运六气学说里,我对最初的“阴阳”有了清晰的认识,可以把“阳气”看成“太阳散发到地球的热能”。“阴气”相对就是失去了热能的状态。
这里大家可以参考《行气铭》: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天。天几舂在上,地几舂在下。顺则生,逆则死。
网上一直流传《行气铭》是早期练气士修行的周天路线图。根据“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个过程不仅是人体内部真气循行路线,更是天地四时阳气流转运行图。
(深则蓄)夏至后,三伏天,温度越高,太阳照射在地面的热越多,空气中的热能多。
(蓄则伸)立秋后,空气中弥漫的金气收敛了空气中的热能,让热能往地面下流动。
(伸则下)热能深入地下的水中。(下则定,定则固)金气的收敛作用越大,地下的水中封藏的热能越多,冬天的气温越寒冷,地下封藏的热能越逸散的少,也越厚实。
{农谚:瑞雪兆丰年就是这个意思,雪越厚,阳热就不会散逸出来,植物的根系扎深,吸收的营养就越多,来年才会丰收}
(固则萌)冬至后,地底深处封藏的阳气开始慢慢上升。
(萌则长)大寒后,地面的植物和动物,开始感受到地气的明显变化。所以大寒节气是五运六气学说里,每一年“初气”的计算起点。
(长则退)去年的热能深入地下的水中,与地下的水结合,在立春那天冲出地面,蜕化为天地间的生之气。在中医里,这股气叫“木气”,或者也叫“君火”,因为此时天地间还有新的太阳照射后留下的热能,这股新的热能与去年经过封藏后重新回来地面的生之气是不一样的,对人的影响也不一样,为了区别不同的热能,这个就叫“相火”。
“五运六气”应用不妨看做的就是四时流转中,金木水火土五行运行,“风,热,暑,湿,躁,寒”六气流转对人体的各种影响。
《行气铭》里,其实已经包含了五运六气的两个运行规律:圆运动和周期往复运动。
地球围绕太阳做逆时针公转(圆运动)有了四时,地球的顺时针自转有了昼夜。
夏至和冬至是因为地球本身的倾斜度,在公转过程中,一直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做往复运动。
所以,学习古代天文学知识,首先要记住的它的两个模型图:圆运动模型图和往复运动模型图。
其次,记住十天干在圆运动中的位置和以及五行阴阳属性。这个可以和后天八卦图联系起来看。
五运六气是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说的基础。但是,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五运六气说的是天上星辰的事,但是实际还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只取会对地球大气候有影响的星体,与现在天文学关系并不大。它的建立目的是是从宏观层面来提前预知当年地球可能遇到的气候问题,我国是农耕文明,天气可以说是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
又因为古代没有没有专业的仪器,所以我们的天文学者并不知道地球有个倾斜度,所以中国用的是黄道,现在天文学是赤道,赤道和黄道之间差的这三十度,就是四时变化的基础。所以,所有的中国古天文学,没有赤道的概念,都是说的黄道。但是这并不影响天干地支纪年的准确性。二十八星宿就是分布在黄赤道范围内,月历已经修正了这个偏差。
第二:古天文学是古人站在北半球观测面南观天。所以,这套理论模型,理论上只适用于北半球。所以所有这里的圆运动方位请参考后天八卦图的方位: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千万不要把现代地图的方位拿出来。甚至用地支记时的时候,都要注意北方在下。
五运六气的圆运动变化是中国干支纪年的基础,现在用的四柱预测的底层逻辑其实就是五运六气。同时,这个也是五行生克的来源。
这套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功心法”,有了它,外在的“武功招式”才能更厉害,准确率更高,所以,建议所有对周易和古文化感兴趣的同学们,都学习点古天文学知识。
感谢所有阅读的同学,关注我,来一起学习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