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民众智慧的体现,往往能够很简练且形象化的讲明白一个道理。
比如清官难断家务事,情人眼里出西施,墙倒众人推,众人拾柴火焰高等等。
但是民众智慧,也是有时代和环境的局限性,道理的反面也是一个道理。
很多俗语往往都能找到一个相反意思的道理,只是他们使用的环境不一样,比如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到南墙不回头,明明是两个意思,但是用在不同的场景里都有道理。
民众智慧的结晶,某种程度上是社会科学的一种,也是通过归纳法归纳出来的一种观点。
从这个视角看,很多俗语背后都有社会心理学,经济学,或者脑神经科学等等现代科学的支持。
但是这种支持非常有限,并不一定正确,因为归纳法只能说明有这样的概率,并不能说就是100%会发生,甚至于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些俗语背后的必要条件也会消失,从而变得不靠谱。
比如关于抖腿这件事,男抖穷和女抖贱背后的道理是什么?长辈们看到孩子抖腿都会严厉制止的原因是什么?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礼仪,抖腿这件事在大庭广众下会让你显得轻浮,不利于你打造形象,也不利于你社交。
如果真要去探究,其实还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原因,社会给予男人的使命是事业,那么穷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结局,同样对于女人的期待来说,贱也是一个极其不友好的词语。
那么抖腿怎么和穷挂钩呢?
人会通过重复动作来缓解焦虑,男人更容易抖腿说明他比其他人更焦虑,这样不管是和客户谈判,还是做事上成功率就比其他人低,所容易穷。
同样人也会通过重复动作排解无聊,女人如果一直无聊,一直没事做的话,说明一个女人没什么“作用”,传统观念里的勤快价值取向自然不认同,所以女抖贱。
但是这都很牵强,没什么意义,导致穷和贱的因素太多了,抖腿这件事完全不是事儿。
相反,最新的研究表明,抖腿这件事是一个全球都有的习惯,抖腿时,自然血液流动速度更快,肌肉活动更频繁,对健康其实是有利的。
特别是在这个久坐盛行的年代,大部分人因为“坐”这个动作导致运动量普遍偏低,而抖腿其实反而能够增强肌肉活动。
在运动量拉低到一定地步时,任何动作,比如抖腿,蹲坐,跪坐,站着,走路都能重新调整肌肉,加强肌肉活动,从而给自己的各个关节和内脏健康提升几个百分点。
国外专门有做过研究,抖腿、蹲着、跪着这些动作,其实都属于懒人姿势,都不需要付出额外运动量,但是比起坐着一动不动,反而是能够提升2-3倍的肌肉活动。
如果以走路为100%去换算肌肉活动,那么坐着是3-10%,抖腿就有10-25%,蹲着就有15-40%,只要平时稍微调整一下姿势,长期积累起来对身体就有巨大的正面影响。
所以,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对于办公室人群来说,抖腿这件事其实也可以成为一种最轻量化的运动!哈哈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