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中国1000年」之六十四:叛逆的少年刘彻(中国历史通鉴)

「通鉴中国1000年」之六十四:叛逆的少年刘彻

十六岁,就现在来说,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已经进入了叛逆期的孩子。而在公元前141年,十六岁的刘彻失去了父亲,登上了皇位。

我们无法考证刘彻在初登皇位时的所思所感,但从事后来看,当头戴皇冠,身披龙袍的少年刘彻,看着下面群臣跪伏于地的时候,他也许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

大汉立国一甲子矣。高祖皇帝雄才伟略,太宗皇帝继往开来,父亲孝景皇帝承前启后。到朕一代,亦当守社稷于祖宗,施功烈于百姓,创他一个万民拥戴、万国来朝的大汉盛世。

想干事就得有人才。可时至今日,跟随高祖的从龙之臣所剩无及,太宗时代的迎王之臣垂垂老矣,父亲也没给他留下什么治世之臣。于是,热血少年刘彻颁布了举贤诏,网络了董仲舒等一大批人才,又撤换了丞相卫绾等老迈之臣,换上了太皇太后家的窦婴,和太后家的田蚡执掌朝政,起用了赵绾、王臧等同道之臣。

其实,他想干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他这这一系列人事调动,其目的都是为了“尊儒”,这可就涉及到路线问题了。必竟,黄老之术才是大汉立国兴国的根本路线。

关于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家各派的治国理念,从春秋开始一直到现在,几千年来也没争出个所以然来。

但在我看来,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在治世之途上,有着各自生存的土壤和应用的环境,在政治主张上的区别和界限其实也没那么明显。战争时期、初创时期、兴盛时期、以至衰落时期各有各自的情况和特点,比如楚汉相争时,刘邦也没说要清静无为;清除异姓王时,刘邦更没有任其“万民自化”。

而黄老之术在帝国的初创时期,在“贵清净而民自定”思想的引导下,以“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为核心政策,营造出了休养生息的大环境,用了几十年的时间,使得经济和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并且创造出了空前盛世。

但经济民生这种事向来是往下走没有下限,往上走却又受生产力的限制。在战乱时期,它可以恶劣到让你无法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所谓人相食就成为了常态;可反过来,当经济达到峰值的时候,如果生产力还不能得到改善,那么就会出现规律性下滑。

比如班固在《汉书》中在记录了文景盛世之后,笔锋一转,又提到了富人兼并土地、骄横不法,宗室贵族奢侈无度等现实情况,所以说“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在我看来,当社会发展到在这个地步的时候,再继续提倡黄老之术中“休养生息、宽刑简政”等思想,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而董仲舒所提倡的儒术,也不能以一句所谓“封建礼教”所能概括,因为这里面也包含一定的法治思想。比如他在给刘彻的奏疏中,提出君王要想达到终极王道的境界,应该是“……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所谓“正”,就带有“整肃”的意思。

但正在兴冲冲地建明堂、改历法、更服色刘彻等人都忘了一个人:太皇窦太后。

他们也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终孝景皇帝一朝,所有在朝的儒家博士都只是有衔而无权,没有一个得到重用的。

如果他们稍加注意,就会知道,太皇太后是黄老之术坚定的拥趸,在她眼中,黄老之术作为大汉立国的基本路线,是不容有任何改变的。

刘彻虽然已经举行了成人礼,按理来说可以直接亲政。但再怎么说,他也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孩子,登基不过一年;而他奶奶太皇窦太后则已经干政了十余年,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政治实力,他爹孝景皇帝在一些事情上也不得不顺着她的意思来。更何况,汉朝诸帝的谥号中都有一个“孝”字,取得就是要皇帝以孝为本。

所以,窦婴、田蚡被解职;所以,赵绾、王臧入狱自杀;所以,少年皇帝刘彻也得暂时收起他昂扬的斗声,在太皇太后面前,继续充当一个好孙子的角色。

所以说,再伟大的人,也是从当孙子开始的。

政治上不趁心,婚姻上也并不如意。

虽说刘彻与表姐陈氏在野史上留下了“金屋藏娇”的浪漫典故,但在正史上,他们的结合并不浪漫,而是刘彻的母亲王氏与陈氏之母、刘彻的姑姑长公主刘嫖达成的政治协议的结果:刘彻娶陈氏,刘嫖帮刘彻登上太子之位。

所以,这是一桩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

如果好好经营的话,有时候政治婚姻也未必没有好结果。但是,刘彻即位,陈氏摇身一变成了皇后,达成了刘嫖想要的结果之后,这娘俩就彻底放飞了自我。刘嫖无休无止的请求封赏,进而竟然开始干预国政;而陈氏自己则骄横嫉妒,恨不得把刘彻藏在金屋里不让别的女人看见。关键是,她还一直生不出儿子来。

刘彻必竟是少年心性,对这娘俩是越来越烦,而这种情绪,也一览无余地表现在脸上和行动上。

他母亲王太后必竟浸淫宫斗之术多年,就劝他,说你姑姑可是太皇太后的亲闺女。你刚当上皇帝就要兴建明堂,因为这事太皇太后已经很生气了;现在你又得罪你姑姑,小心太皇太后重责于你。你刚刚即位,权势无依,行事千万要慎之又慎。

刘彻不傻,他知道母亲说的在理,于是在表面上对刘嫖和陈氏母女两个又恢复了应有的礼遇。

但感情这种事是很难克制的。

没过多久,刘彻到霸上主持了一个除凶去垢的仪式,回来的时候,顺道去看望他的同胞长姐、现为平阳侯曹寿之妻的平阳公主,结果在更衣时,看中了公主府的奴婢之女卫子夫,然后顺便临幸了她。

卫子夫的具体况不详,只知道他父亲姓卫,其母在平阳府中为奴婢(或为平阳侯侍妾),所以她自小便在侯府中修习歌舞,算是侯府中的歌女。

顺便提一句,卫子夫的母亲在侯府中,和一个叫郑季的小吏私通,生下一子,随母姓,取名卫青——如果她真是平阳侯侍妾,那姓郑这哥们还是很值得钦佩的。

另外,卫子夫上面还有一兄二姐,次姐卫少儿与侯府小吏霍仲孺私通——那年头风气似乎还是挺开放的——生下私生子霍去病。

刘彻回宫后,平阳公主就把卫子夫送入宫中。

本来都以为卫子夫自今而起,将要平步青云了。但没想到,刘彻记性也不太好,将卫子夫冷落在宫中一年多没理人家。一直到建元三年,刘彻准备将宫中年老体迈的宫人释放出宫时,卫子夫才有机会见到他,哭诉了一番,说陛下您不想要我早说呀,现在把我弄到宫里又不理我,不如把我放回去吧。

刘彻一看这姑娘哭得梨花带雨,煞是好看,不由得怜爱之心顿起,再次临幸了她。这次珠胎暗结,卫子夫怀孕了。

这下可不得了,刘彻算是初为人父,对卫子夫更是宠爱有加。

陈氏身为刘彻的正室,看到丈夫公然有了第三者,非常生气。结果,他采取了女人洒泼三板斧:一哭二恼三上吊。

这三招虽说作为失意女人的专用招数,数千年来经久不衰,有时候也极为好用。可是她忘了,她的身份是母仪天下的皇后,所以这三招并不适合她用,后宫的专属招术应该是白绫鸩毒枕头风。

结果,寻死觅活的闹了几次之后,还活蹦乱跳的她并不知道,她虽然还活在世上,却死在了刘彻的心里。

可这陈氏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看刘彻不理她,她竟然打起了卫子夫的主意。

当然,卫子夫她不敢动,于是,就将矛头对准了卫青。

卫青不知道是哪一年出生的,但相信年纪不会太大。此时正在建章宫当差,突然有一天,莫名其秒的,就被刘嫖派人给抓了,并且还说要干掉他。

陈氏有她妈帮她搞事,但人家卫青也有兄弟。北地郡人、时任骑郎的公孙敖就是他的兄弟。公孙敖得知卫青被人抓了,二话不说就带了一帮兄弟,硬是用武力将卫青给救了下来。

爱屋及乌也罢,或者是故意恶心刘嫖母女也罢。总之,听说刘嫖母女要对付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刘彻不乐意了,他也不去理会刘嫖母女,而是加封卫青为建章宫的监造,兼侍中之职,跟随在自己身边;同时封卫子夫为夫人,就连卫子夫的哥哥卫长君也封为侍中。然后数日间,连续赏赐卫青达到千金之多。救人有功的公孙敖也深受刘彻重用。

此后不久,又加封卫青为太中大夫。

你不是不爽卫氏一门吗?老子偏要让卫氏一门显贵于世!

看着慈眉善目却独揽大权的奶奶,看着容颜如花却面目可憎的妻子,看着万人朝拜却孤独无依的自己。我猜想,正处在叛逆期的刘彻,内心可能是崩溃的。

人太焦虑了,就得找点事情解解闷。刚好,通过他颁布的举贤令招揽了一群人,比如庄助、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终军等等,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主要的优点在于精通辞赋和义理辩驳。

也就是说,他的这个班底在政治上没什么用。而刘彻也很清楚这一点,他也只能把这些人当成陪他解闷的人收养起来,没事跟司马相如聊聊辞赋,跟东方朔逗逗闷子。有时候还让这些人跟朝臣们开个辩论会,看着朝臣们被这些人辩驳得无言以对,甚至被明嘲暗疯得灰头土脸,他坐在龙椅上不由得开怀大笑。

刘彻就这样在太皇太后的阴影下成长着,终于在公元前138年,他找到了填补心灵空缺的办法——打猎!

当然,如果像往常那样,在满朝文武的簇拥下,在千军围合的猎场中,是享受不到叛逆带来的刺激的,更没办法表达这样一种情绪:我的好奶奶,你不是国事家事都想替我做主吗?好吧,那我不干了。

所以,他是偷摸着出去的。有人问起来,他就冒充他姐夫的身份,自称是平阳侯。

太远的地方去不了,但咸阳周边的一些地方都玩得差不多了,听说终南山那里野兽众多,很适合打猎。于是,他约上一群人,在月黑风高之夜出发,到黎明之时到达。然后纵马驰奔,弯弓射猎。一天下来,收获良多。

他们是开心了,可附近的庄稼就遭殃了,被他们践踏得不成样子。这下可惹恼了附近的县令。要知道,孝景持帝在去世前一年还发下诏令,要以农业为本呢。谁敢误了农时,就拿谁开刀。

结果,刘彻一群人被县令带人给围了起来,差点被捉拿归案。最后只好亮明身份,还拿出天子物品为凭证,这才得以脱身。

还有一次,他们出去玩,夜间时分来到柏谷县,找了个小店投宿。一进门就高呼着要酒喝,结果被酒没要来,还被店主人误以为是盗匪,纠结了一群年青人要收拾他们。

幸好店主的老婆看他们仪表不凡,觉得这些人应该是贵人。所以把自己丈夫灌罪,然后绑了起来,以免他真的犯混。

第二天,刘彻回到宫中,召见店主夫妇,赏千金,还任命店主作了羽林郎。

但这件事也提醒了刘彻,必竟他是皇帝,这样下去,万一出点什么事可不得了。所以,他改变了策略:在常去出游的地方,设立了秘密的休息之地多达十二个。

但老是这样跑出去玩,又累又麻烦,还会滋扰百姓。所以,刘彻决定扩建上林苑。

东方朔提出反对意见,说这样做一是与百姓夺利,二是让当百姓流离失所,三是在这么大规模的林苑中射猎会有危险。

刘彻表扬了东方朔,还赏给了他一百斤黄金。但同时,又下令要求上林苑的兴建工作必须按既定规模如期完工。

刘彻就这样没心没肺地又玩了几年,到他登基的第六个年头,也就是公元前135年5月份,太皇窦太后去世了。

刘彻非常悲痛。

六月,丞相许昌被免职,武安侯田蚡继任丞相。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