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务是大人的事情,你不用管。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
我们做孩子的时候,父母和我们这样说;
我们当了父母,我们和孩子这样说。
难怪有人调侃说:
长大后我们就变成了父母的样子,连管孩子的方式都一模一样。
热播剧《小欢喜》中,每当英子想帮宋倩做家务,就会被她以同样的理由拒绝:
你现在高三了,这些事情不用你做,你的任务是好好学习。
除了不让英子做家务,宋倩甚至还会帮英子收拾书桌,只为了让英子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很多家长出于疼爱,舍不得让孩子做家务。
但这种疼爱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我们来看一项研究,对比参与家务整理的孩子和不参与家务整理的孩子,在多项指标上的表现状况:
参与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
就业率高15倍;收入高20%;在校成绩优秀比例高了27倍;婚姻更幸福......(以上数据摘自《人民日报》)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
从小参与家务整理的孩子,在就业率、收入、学习成绩、婚姻生活等方面,比不爱做家务整理的孩子明显更有优势。
所以,父母如果从小带着孩子一起进行整理收纳,会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影响。
好的家庭氛围,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房间里,脏衣服扔的到处都是,桌子上摆满了化妆品,地上垃圾随处可见……
当你身处其中时,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心情当然不可能愉悦了。
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可想而知,对他们会有多大的影响。
所以说,房间凌乱的家庭,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1.父母是孩子最大的榜样,父母是什么样,教出的孩子就会是什么样。
如果你一味地乱丢东西、从不收拾,那么孩子只会有样学样,而且做得比你更过分。
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他们会在无意中模仿父母的做法。
如果你经常把家里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他也会很快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反之,如果家里乱七八糟,那么他的生活状态和心情也都是乱的,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
2.从小生活在凌乱环境里的孩子,长大后会变得焦虑、暴躁和易怒。
人,是一种需要秩序感的生物。
如果我们的家庭环境,是杂乱无章的。
那么,我们经常会因为找不到某件物品,而在孩子面前急躁发怒,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留下不好的印象。
因为,没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屋子,让孩子养成收纳整理的习惯。
多年以后,他自己的房间也会弄得一团糟,工作上也不会太称心,做事也会没有章法,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一个人的房间里不仅藏着自己的生命状态,也藏着孩子的未来。
不要把教育这件事情只寄托于学校,家庭才是一个孩子最重要的学校。
我们无法永远帮孩子代劳所有事情,只有教会他如何去独立生活,才是给他最大的财富。
1.从小培养孩子整理收纳的习惯,可以潜移默化开发他的逻辑思维能力。
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书桌、衣柜、玩具箱,这些看似简单的家务活动,对他们的思维逻辑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以叠衣服为例,其中就包含了“摊开—分类—收起来”这一思维过程。
孩子,通常对形状和颜色比较敏感。
在叠衣服时,依靠衣服尺寸大小、或者回忆爸爸妈妈穿过衣服的颜色来进行分类,这种训练对记忆力和分类能力都有帮助。
2.干净整洁的环境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成绩。
行为心理学家Kathleen Vohs经过研究发现,如果一个人在一个整齐的空间做事情,他的行为表现会更正向。
而哈佛商学院调查显示一所学校中,课桌收拾齐整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成绩优异乐观开朗的孩子。
因为整理,使得他们学会了规划和自律。
当孩子在一张整齐的书桌前学习时,他对学习会有更多的热情,会更主动做事,更细心地写作业。
因为不再马虎、敷衍,做任何事情都有始有终,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
收拾屋子不仅仅靠大人,让孩子参与进来才是一个家的表现。
所以,当你发觉生活变得一团糟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好好收拾一下自己的房间吧。
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中,通过处理好自己与物品的关系:
从婴幼儿时期对物品色彩和形状的启蒙,到3~6岁时对物品的意识,再到长大后学会独立自主,珍惜物品,从而进展到人际关系中,来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
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正是培养他动手能力的关键期,不要沉浸在焦虑中,去做手头能做的事情。
比如,早晨起床后主动把被子叠放整齐;比如,吃完饭后记得将桌子上收拾干净;再比如,全家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大扫除。
一点一滴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培养孩子收拾的好习惯,应该越早越好,千万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后悔莫及。
如果你的孩子,在收拾物品的过程中有了进步,要记得去摸摸他的头,笑着对他说:你做的真棒!
要知道,不吝啬地去称赞,他会做得越来越好。
相信,当你和孩子通过努力,把乱糟糟的房间变得干净整洁的那一刻,所有的焦虑都会消失不见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