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蔡矜宜
老师:你最喜欢的诗人是谁?
小明:屈原
老师:为什么?
小明:因为别的诗人死后就留下一大堆诗给我们背,但屈原给我们留下了三天端午假。
每逢端午,一个个经典段子总会在网络上流行。
那么,端午假期是屈原给的吗?端午节就是吃粽子吗?端午节真的不能说“快乐”吗?
6月1日,记者带着一连串问号,采访了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郑长天,一起来聊一聊“端午”,这个源远流长而富有神秘感的中国节。
先有端午,再有屈原
人人说端午,端午各不同。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的说法很多。最被广而流传的是——因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这个节日。
“其实在屈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人们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最初跟祭祀水神有关,是一种农业文明相关的祭祀行为。”郑长天说,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驱邪求平安的节日。后因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这个节日就慢慢被广为接纳,而屈原独特的人格魅力,也让他像神灵一样存在于民间百姓的心中。
“在一些很古老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类似于龙舟、祭祀这样的图案和纹路,这被认为,可能是端午习俗的表现。”郑长天认为,不能说“端午节因屈原而设”,但“端午节确实因屈原而得以源远流长”。
“我想,无论是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是成为祭祀求福的神,其精神内核是一样的。只是老百姓更关心生活中的风调雨顺,所以在端午习俗中屈原的形象更接地气了,他变成了更实用的神灵,被百姓供奉。”
所以说,早在屈原诞生之前,端午节即已存在。是“屈原”这个文化符号,将粽子、赛龙舟、端午节等已有元素聚合在一起,为农历五月初五增添了新的含义,使得这个古老的节日,沿袭千年,久盛不衰。
用“偷”来的木头,龙舟跑得更快
端午节,夏季(午月)开端。这个季节,天气开始进入暑热时段,各种害虫、五毒等滋生。古人常形容此间为“恶月恶日”“五毒尽出”。
正是缘于这样特殊的气候特征,才有了古人选择在这个时节来进行祭祀的行为。所以,关于端午节的各种民俗,也大都与驱邪、消灾、求平安相关。
各种端午民俗活动中,最为热闹、有特色的,还是赛龙舟。“比如我们道县的龙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龙船的打造、工艺等方面更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汨罗的龙舟,则更倾向于大众化、标准化,打造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龙舟赛、龙舟节。”
郑长天向记者介绍,道县龙舟十分讲究,有打船、接龙头、暖龙等一系列流程,其中还有不少沿袭已久、颇有意趣的习俗。“比如用来制作船体龙骨的木头,他们不会砍自己村的春树,而是要到别的村去‘偷’。当然这种‘偷’是象征性的,而且‘偷’的时候还要让对方知道,然后‘被偷’的人会追,‘偷树者’就赶紧跑。用他们的说法,这样的木头做出来的船跑得快。”
除了赛龙舟、吃粽子这些广为人知的民俗,端午时节,老百姓会饮雄黄酒、挂五毒图、将艾蒿插在门上,以表达求平安、禳解灾异的美好期许。在民间,还有给孩子拴五彩丝、洗龙水澡、穿老虎鞋等,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安康or快乐,无伤大雅
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
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不宜“祝快乐”?
可我们小时候过这个节都挺快乐的呀,是不是我们已古风不再了?
来看看古人怎么过端午。据敦煌文书记载,对于端午这样一个大节,社会各界颇为重视,有关活动丰富多彩——团粽相迎、献物致礼、赐扇、送扇、配挂咒符和香包丝带……
很难想象,古人在这些活动中是怎么做到“不互祝快乐”的。
而放在当下,3天假期是“打工人”的快乐、好吃的粽子是“吃货们”的快乐、热闹的龙舟赛更是“当地人”的快乐……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可以更包容一点,主要看个人吧,没必要过于教条设置统一的答案。”郑长天认为,设立端午节的初衷是驱邪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的,说“端午快乐”谈不上错,但说“端午祥瑞”“端午安康”,更为贴切。
其实,安康就是快乐。
端午不仅是赛龙舟、吃粽子、念屈原,也是老一辈祛毒防疫,祈求家人安康的日子。一家人平安健康,不就是老人最大快乐吗?
[责编:蔡矜宜]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