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里说“清明插柳,端午挂艾”。
在很多地方,端午节都有挂艾的习俗。据考证,大概在晋代时期人们已经开始在门上挂艾了,到了南北朝时期,挂艾草又演变成了挂“艾人”,但作用却是一样的。
人们把艾草、菖蒲挂在门窗两边或者厅堂之中。端午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艾草的香味。
那端午为什么要挂艾草?怎么挂、有什么说法呢?
为什么挂艾草?
在古代,端午是恶日,也是毒日,所以在这天求平安、驱邪,袪病,禳解灾异的讲究就特别多。
这是因为,端午节正逢夏季初来,大地气温升高,毒虫出没。这时候人们比较容易生病,蛇蚁蜈蚣等毒虫也常会出来伤人,瘟疫等疫病也总赶在这时候突然就流行起来。
所以人们就过得非常小心,他们会采些草药挂在门窗上、厅堂中,或者放在孩子枕头边,还会用雄黄酒洒门窗,洒院落;身上也挂上装着草药的香囊,腕上绑上着五彩线,再喝上两口蒲酒等等。
这些举动,看起来似乎有些迷信,却是在保护自己和家人。这所有的举措都是有利于身体健康、预防疫病等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据《荆楚岁时记》中所载,大概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就有在端午节挂艾的习俗了,目的是“驱除邪气”。后来人们还把艾草和菖蒲一起扎成虎形、剑形、人形等,称为“蒲剑艾虎”,作用也是驱虫、除病、辟邪。
当然,民间有关于挂艾草的传说:
唐僖宗年间,黄巢率领义军在路上遇一年轻女子背着孩子逃命。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是女子兄长的遗孤。黄巢感念女子宁愿自己受苦,也不忍侄儿遭罪,就起了恻隐之心。
他拔起路边的艾草和菖蒲,让女子挂在自家门上。又命令将士在进军中,如遇门上挂艾蒲的,就不要伤害。
第二天刚好是端午节,黄巢的大军攻入城中,却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了艾草和菖蒲。原来女子好心,连夜把这事告诉了城中百姓,从而保住了大家的家园和性命。
从此,端午挂艾蒲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艾草怎么挂?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是一种药用植物,茎叶中含有可挥发性的芳香油。这种芳香可祛寒湿,驱蚊蚁虫蝇,还能净化空气。
古人认为,艾草“招百福,解百毒,驱百虫,感百阴之气”,挂在家中可祈福、驱邪。
菖蒲叶中也含有芳香油,有提神通窍、杀虫灭菌,以及健骨消滞的功效。
古人认为,把艾草和菖蒲挂在门窗上有驱赶虫蚁毒蝇的效果,也有驱邪避灾的作用。
古人认为,把艾草和菖蒲挂在门窗上有驱赶虫蚁毒蝇的效果,也有驱灾辟邪的作用。
挂艾草的讲究,可以总结为以下这3条:
1·挂早不挂晚,选长不选短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采割艾草要早一点,最好是在早上太阳升起之前。这时候艾草上的露珠未干,叶子最嫩、香气最盛;二是挂艾蒲时也尽量在早饭前后,也就是九点之前。
不要等到大太阳出来后再采和挂,一方面是晒蔫的艾草和菖蒲药效已大大减弱,味道也淡了许多,起不到作用;另一方面门窗上一早就挂打蔫的草不太吉利。
在选择艾蒲时,注意找那些植株健康,叶片丰满的,找长得高的、壮的去采,不要找瘦小羸弱的。一方面植株强健的艾草和菖蒲可以更长时间发挥药效,另一方面在“辟邪”方面作用也会更强。
2·艾草不除根,倒挂门窗上
在采艾草时,最好是带根挖出来。用古人的话说就是“艾草不离根”。他们认为,没有根的植物就像没有源头的水,“死水”是不吉利的,所以为了图个吉利、祈求百福百寿,一定要保留艾的根。
在挂艾草的时候,还要注意把艾草和菖蒲根朝上倒挂在门窗两侧。
一是艾草和菖蒲被视为驱邪的“武器”,当然要对着低下的邪祟、毒虫,让香气多向下扩散;二是以艾草“招百福”,想福到自然要“福倒”;三是认为植株倒挂可以保持更久的新鲜。
3·二人在家不挂艾,6月6日方可取
“二人”指的是孕妇和不满月的婴儿。因为艾草的香味过浓,新生儿闻到恐会出现咳嗽、呼吸不畅等问题,让他们感觉不舒服;艾草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也恐会对孕妇不利。
什么时候取下艾草:
最好是挂到农历的六月初六日取下。因为艾草和菖蒲的香味会保留很长时间,而五月为毒月,要挂着等毒月过去的六月再取下;不过也有地方讲究插上五日后便可取下。
取下后可拿来熬水洗澡、泡脚,能活血通脉,排毒祛湿。
三哥说:
端午节快来了,友友们早点去采割艾草和菖蒲吧,去晚了别人都采完啦!
顺祝端午安康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