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盛唐伎乐菩萨图轴
绢本设色
171.3cm×64.2cm
四川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以音乐、歌舞为业的艺人泛指为“伎”,其中以从事演奏乐器为主的艺人称乐伎,以从事歌唱舞蹈为主的艺人称舞伎。研究者把敦煌壁画中演奏乐器的形象称为“敦煌乐伎”。“伎乐天”即天中乐神,是佛教中的香音之神。敦煌壁画中伎乐天亦指天宫奏乐的乐伎。
此图所临为佛国天界的乐伎。表现佛国乐伎为天宫中的诸佛、诸菩萨、诸神众奏乐的情形。四位乐神聚精会神地演奏着排箫、鼓、曲颈琵琶和小铜钹乐器。构图紧凑丰满,描绘细致,色彩明艳。尤其突出乐神面部神态、灵动的双手以及随节拍而动的曼妙姿态,似可闻其声,动感跃然而出。此幅与另外一幅演奏不同乐器的乐伎天壁画构图及色彩基本一致,应为一组器乐演奏场面,形成乐队。
临摹敦煌观音像
1943年作
款识:莫高窟第二百七十七窟观世音菩萨像,橅奉纪常先生、白坚夫人供养。癸未三月,清信弟子张大千爰。
本幅写菩萨立像,见九分开脸,头束发,戴宝冠,后有顶光,手腕佩戴钏环,斜穿天衣,长帛外披,盘绕双臂,下垂及地,璎珞披身,腰结束带,下穿朱红罗裙,一手拈柳枝,一手置净瓶,双足立于朱红莲花座上。笔下开脸饱满丰腴,弯眉丰鼻,两耳垂穿环,庄严法相中见慈祥之色。眼、颊、颈以至身体各部皆晕染,色深浅不同。身上之钏环、璎珞、束带以至发髻宝冠等,则以硃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填盖,色沉厚亮丽,得唐画之古艷华丽。服饰层层叠盖,以颜色深浅现其层次,突出衣褶叠曲转折的摺痕,加强质感之表现,形像更呈立体生动。画中线条沉稳,运笔熟练,细节描绘精准,尤以菩萨脸部神情、眉宇间,流露慈悲济世之怀。十指或曲拈,或平伸,其姿婉转,见柔韧之态,刻见细腻传神。
本幅亦为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四川省博物馆珍藏外,少数流传于民间之张大千敦煌时期临摹壁画之代表作。
临摹榆林窟水月观音
1941—1943年
布本设色
140.8cm×144.5cm
四川博物院藏
临摹敦煌曹议金夫人像白描画稿
纸本墨笔
178cm×112cm
四川博物院藏
莫高窟第98窟是曹议金的“功德窟”。曹议金(?-935),原名曹仁贵,唐末五代沙州人,归义军节度使索勋婿,张议潮外孙婿。唐大中五年(851),在沙州设归义军节度使一职,从此敦煌进入归义军时期。后梁乾化四年(914),曹议金归义军政权建立,成为沙州地方政权执掌者,其家族前后统治敦煌长达一百二十余年。曹议金时代是敦煌供养人像的最盛时期,营造佛窟成为曹氏维护统治、巩固政权的重要措施。曹氏为与回鹘修好,娶甘州回鹘可汗的圣天公主李氏为妻。
画中夫人头戴桃形凤冠,两侧插云纹步摇,束发冠带垂肩,耳戴垂环。两鬓包面,面饰花钿,细眉丰唇,圆润雍容。璎珞珠壁环结,叠垒串绕饰于项前。身穿回鹘装,窄袖长袍,两侧翻领和袖口均饰以凤凰图案,腰间束带长垂。画中心双钩竖写榜题两行,其中,“勑归义军节”五字已填黑。夫人身后站婢女侍从三人。
临摹敦煌文殊菩萨赴法会白描画稿
纸本墨笔
180.5cm×74.8cm
四川博物院藏
文殊菩萨是敦煌入绘最多的菩萨像之一,又称文殊师利。该幅临摹的文殊菩萨是汉地大乘教文殊,在“华严三圣”中是毗卢舍那的右胁侍,维摩诘经变中是与维摩居士论道的对手,象征着大智慧。
画中文殊高坐于狮與之上,前后上下扈从帝释、天王、力士、飞天、供养菩萨、执幡天女等数十人之多,形态各异,赴法会场面浩大,宏伟繁华。主尊文殊戴宝冠,面相圆润,眉眼细长,未点睛。唇边上下有胡须。长垂耳饰环佩,戴项链和手镯。袍袖宽松,衣带飘动,璎珞珠宝装扮华丽。菩萨身后、头后有圆形身光、头光。头顶上方幢盖高耸,华盖顶部饰摩尼宝珠,边沿饰璎珞垂幔,飞天在空中呈舞动之姿。文殊菩萨右手拈持枝条,左手施说法印,神态安祥。右腿盘起,跌坐于莲花宝座上,右腿伸出,赤足踩莲花。身下坐骑狮子,圆目张口,戴项铃,被昆仑奴执绳牵引。
画面中局部线条未勾勒完成。白描线框内有减字标识,表示应填颜色。整体线条勾勒流畅遒劲,用笔凝练娴熟,生动繁华。
▲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下同)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