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墓地属于风水学。迷信成分多,在迷信中也有一定的科学性。因为我喜欢中国陵寝的建筑,所以留心记了点。
风水学的前提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事死如生。意思是说对待死去的人的事,要向对待他活着一样。所以,便有了厚葬,生时多大的住处,死了也得多大的阴宅。生时喜欢的物品,死后也得带走。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产生了风水学。
风水学又不是单纯独立存在,与其它思想并存。比如说,以事生如死的思想,那么,活着时的住宅是面朝南方。死后的阴宅也得是面朝南方。从科学角度来说,活人这样的住宅利于获取阳光。这是对的,对于死人来说,死后为阴宅,需要阴阳调和,把阴气中加入些阳气,这又是阴阳学的思想。所以风水学与中国很多的迷信学说,如,阴阳,五行,巫术,星座学等揉合在一起,而发展起来的。
秦汉时期,风水学处于萌芽时期,主要的思想理论是“远水患,处避湿。”让阴宅干燥,可以更好的保存死者的尸体及棺椁与物品。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今。选择的地点,往往在远离水的平原地区。有充分的光照,又有开阔的地域。皇陵以陵冢为中心,四面设门,居中而尊的方陵体制。
唐朝墓葬制成熟起来,主要以望气与五音利姓为主。望气,在茂盛的山谷处,半夜子时,会产生气雾的现象。这样的穴为旺气之地。这种地势的科学性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白天有强光照射,二是拢风,拢风即拢财。其实谁建筑住所时,顶着风建啊!有这两个条件,半夜变冷时,很容易产生雾气。这是科学的道理。就环境来说,茂盛之地,当然生命繁衍,生生不息了。对死者后人来说,也是家族兴旺。对墓地来说,阴宅内的潮气,可以能过白天的普照,夜里变成了雾气,消除了潮气。可以更长久的保存尸体。这是符合科学性的。不毛之地有这样的气,就是凶兆。不毛之地,不长树木,没有茂盛样子,意味着活着的家族也不兴盛。而这样的土壤,长期有雾,变得越发的干燥。而地下的尸体会变成木乃伊的。中国人认为木乃伊为僵尸。不祥之兆。所以说望气,是有一定科学性。
五音利姓很复杂,五音指的宫商角徵羽,即五音,把姓氏用五音划分开来,再与五行,金木水火土相对应。阴阳相生即是利,阴阳相克即是凶。这也得认真学习。没有必需知道的。我们也不是风水先生。
到了明朝时,风水学到了成熟期,我们今天的风水学的思想都由那时开始的。开始讲究龙,穴,砂,水,明堂。
什么是龙,龙就是后面的山脉,呈现逐步增高的山脉最好。穴,就金井,就是放置尸体的地方。原则还是避水最好。防潮性好。砂,墓地左右的山脉。要低于龙的高度。水,要河流,明堂,就是墓地正前方要有开阔的平原。这是什么样的造型呢,就如一把椅子,后背靠的就是龙,要最高,两边的扶手,就是砂,要低于后靠,有一面没有山的,平原地势。穴最好在山与平原交汇处,这便于建龙须沟。(有个电影龙须沟,指北京的一个臭水沟,其实龙须沟指的是皇陵的排水渠道,为龙须沟。)把水引出穴。让穴处于干燥状态。风水的基本原则,其实并没有变。就是一个利于尸体保护的地方,即要有水,湿润尸体不变成木乃伊,又要避水,不让尸体腐烂。这就需要一个特别好的地势来解决。这就是风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