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推背图的版本粗考
目前流传的版本有6种,香港王亭之先生比较过的《推背图》:一、彩绘明抄本,台湾中央研究院藏;二、明钞本(无图),台湾中央图书馆藏;三、明钞本。芝加哥大学藏;四、清初潘氏八喜楼钞本,台湾中央图书棺藏;五、清末石印本。芝加哥大学藏;六、金批本(据称八国联军之乱时,由清宫流出)。金批本是民国四年(1916年)才公开出版的,传说中的流转线路图是:明末清初金圣叹批注——乾隆年间收入皇宫——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流出皇宫辗转欧洲——爱国华侨识宝回购——回国。这个版本是现在最流行的。至于潘氏八喜楼钞本,虽然出现时间不是最早,但是流传有序,所以被认为最可靠。其实,出现过的推背图版本还不止这些,推背图从五代开始名扬天下,每到朝代末期,社会动荡,就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推背图。这些版本各不相同,有些还差异巨大,让我们现代人看的眼花缭乱。
推背图为何会出现这种异象?据记载,与宋太宗赵光义有关。据岳珂《桯史》“艺祖禁谶书”条:唐李淳风作《推背图》,、、、、。岳珂是岳飞之孙,大意是说,五代时推背图已名扬天下,民间奉为至宝,到了宋初,吴越一带还用里面暗示的名字为自己的儿孙命名,幻想龙种生于自家,实在可恶。一即位,就下令禁绝此书。但是此书已在民间流传数百年,户户都有,下属上奏实在无法禁绝。便说不必多禁,可以混之。于是他命人把原书的图序前后打乱,再掺杂自己乱写的一些图,搞了上百种版本出来,全部印制传布。这些伪书把真本湮没无闻,而且就算有少数人得到真本,但是预言没有实现,真本也被弃置,于是真本就没有流传下来。其他宋初书籍也有记录推背图名录,都记载此书是五代时在民间大量流行的,五代之前没有书籍记载过此书。因此,现在公认此书是在五代时出现的。也因此,很多人认为此书是五代成书,托名唐初的袁天罡和李淳风所著。
我认为,仅因为宋人记载就认为此书不是唐书依据不足。潘氏八喜楼钞本有个序言,是袁天罡和李淳风为此书给唐太宗的上表,此书实际上是唐太宗下令二人推断未来写就的。这样的预言书,历来都是统治者的最高机密。因为我们所有的皇帝都宣称是天授皇权,每个朝代的法统都来自于天命。袁李二人是当时公认的术数大师,也就是可以推算天命的人,他们所写的千年预言书,里面出现了多个朝代的更迭,这样的书流传开可是会动摇国本的。所以,书成后献给唐太宗就一定是秘不示人。另外有个问题,就是有唐一代不见此书的踪迹,哪代皇帝都没提过这书,这如何解释?我有个大胆的推断。唐太宗此人胸襟宽阔,所以才会有推背图出现,他也是书法大家,文化素质很高,他临终时要求陪葬了一大批心爱之物,主要是书籍和书帖,最有名的是兰亭序。史书未记载陪葬了何书,但记载了兰亭序,这是中国书法的巅峰,王羲之所书。我推测,推背图此书就是陪葬物,后世的唐人应无人见过。唐末黄巢大军盗掘了唐太宗陵墓,发现里面各书保存完好,墨迹如新,兰亭序就落在了黄巢手上,黄巢一死从此以后就消失无踪了。顺便说说,黄巢起义军虽说是农民起义军,黄巢本人可是地道文人,他写的那首菊花诗老实说相当有水平,他可是识货的。所以,推背图就出土了,被起义军所获。当时已是大唐末日,谁都知道大唐快完蛋了,那么谁能上位呢?最方便快捷的,当然是看看天命,但是这书充斥着字谜、画谜,不容易解读,于是这书一定在起义军内广泛流传,供大家研读。黄巢很迅速的垮台,五代十国开始,这是动荡的年代,中华大地上出现多个国家,每个皇帝也都当不长久,全天下的人都想知道未来到底如何,于是这书迅速在民间传开,到了宋初就到了宋人所说家家户户都有的程度。
而且,此书流传如此之广,五代距离唐时间并不久远,当时的人会不知道作者和缘由?而且前面说过,这书的序是袁、李的上表,托名所著之人不仅要编造个上表出来,还要编的像,骗过五代时的千家万户,其中不少人还是文人,能骗过全天下的人这种可能性不高。这与黄帝内经之类的书也是不同的,黄帝内经成书时距离黄帝至少有1000年了,其实当时的人多半都知道这书是托名所著。
当然,大家可以说这都是我的推测,可是认为这书是五代时书的观点也是推测,没有实物证明的。既然都是推测,当然应该选取最合理的那一个。
二、潘氏八喜楼钞本与金批流行本比较
潘氏本有个上表,金批本没有,序言是金圣叹所写。首先大家要知道,袁、李二人是当时公认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人,看他们的作品也可看出他们文笔出众,袁天罡的《称骨歌》表达流畅,逻辑清晰。潘氏本的这个上表,很吻合他们的身份和文笔。有个明显的证据,袁天罡是民间的写法,其实真名是袁天纲,此表就是写的袁天纲,本文从俗写了袁天罡。但是,潘氏本最大的问题,是里面大部分象的诗句,文字粗鄙,而且多处文理不通,怎么看都与这上表对应不上。所以,我认为潘氏本是伪书。同理,其他各版本这个问题更突出,很多我认为也就是地摊文学的水平。这些版本还有一个共同问题,没有哪个版本的象的四要素是齐全的。
至于金批流行本,公认文本内容整洁,每象卦、图、颂、谶四要素非常齐全,对仗工整,各谜题设计精致,文学水平最高。老实说看习惯了这个版本,其他版本我根本就看不下去。这个版本缺上表,这也可以理解,这书从来都是禁书,收藏要冒抄家灭族风险,流传中丢失很正常。
虽然经常有人说历史找不到真相,我认为这是虚无主义的说法。也许10年后我们不知道真相,50年后还是不知道,但是100年、1000年后呢?尽管许多皇帝为了名声篡改史书,大肆掩盖,但是今天的我们,比前人知道的真相还是要多得多的。例如尚书,这个千古第一伪书,今天的我们就比明代学者了解的多。不仅因为清代学者的考据让我们更清楚了真相,各项考古发现也极大地帮助了我们。
说回推背图,宋的篡改就真的能让真本消失吗?虽然岳珂这么说,他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当然应该这么说的,我们怎能上当。伪书这么粗鄙不堪,而且预言还被证否,很快就会消失掉,所以我们今天也就见到10种8种版本的,宋的100个版本大部分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了(不是实数)。真本不同,它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广大群众的考验,大家都知道,经过几百年流传下来的书籍都是真正的经典,就是这个道理。金批本是现在最流行的版本,这就是原因。况且,秦始皇大规模焚烧书籍,不准民间藏书,饶是如此,孔家还是在墙壁间藏了一些书,书籍并没有绝迹。推背图在流传这么广的情况下,宋太宗也没说让大家全烧掉,就没有几本真本传下来,我是绝对不相信的。
那么,为啥金批本1916年才出现?因为1908年我们推翻了千年帝制。有清一代文字狱惨烈,不仅自己要被杀头而且是灭九族,金圣叹此人是文艺评论家,批书非常有名,顺治18年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被处斩立决,此案共处决了18名士子,是日后文字狱的先兆。有人认为金批本不可靠,理由是金圣叹的序说是15岁时批注的,这年纪也太小。我倒认为不然,金圣叹是当时人公认的天才,我看过他批注的水浒传,两书的批注文笔一致,应是同一人写的。金圣叹清初就死了,他批注的严重犯忌讳的禁书能出现才是奇怪的事。清朝出现过推背图,全是伪书,这也很好解释。对统治者来说,直接禁止不单只禁不绝,而且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心,例如金瓶梅就绵延不断流传到现在。伪书存世还可以败坏推背图的名声,推背图预言不正确的名声一旦坐实,就是有真本出现我们也会不相信。就像现在这样,大量的人认为这世上不存在推背图真本。至于金批本出现路径是否真实,只要是真本,我们可不必较这个真。
三、第一象诗句中存在的证据
金批本第一象頌曰:自從盤古迄希夷,虎鬥龍爭事正奇,悟得循環真諦在,試於唐後論元機。潘氏本差不多,只有后两句有区别。首先我们看看这“希夷”,其他版本是没有的,诗句有很大的差别。宋太宗此人自认在术数上很高明,自号“希夷老人”,这手下人改书,首先就会为了避讳把这两字改掉,所以凡是无这两字的版本,都可以认为是宋太宗期间篡改过的。金批本和潘氏本最后一句有个重要区别,潘氏本是“且就武后定玄微”。统观全书,因天机不可泄露,提到人名的地方全部用暗语或者谜语,没有直白的说出某人的,这个“武后”就显得很突兀。而且,两个版本的第三象都是说的武则天,第一象提她就犯重了。因此金批本的“唐后”更为合理。
但这书是从唐开始的,说唐后有点与题不符,所以有人据此认为这书是五代时才写就的。我认为袁、李都是唐初之人,唐朝的存在对他们是现实不是预言,所以这句诗应该理解成:试着论唐之后朝代的玄机。另外,第三象说武则天时,金批本明显隐晦的多,它说“日月当空”,武氏之前无人会明白此句的含义,后人则很清晰,这是武则天为自己生造的名字。潘氏本则是“当堂女子本姓武”,这不明白的说武氏做女皇帝,这是不合预言书的基本原则的,所以潘氏本当是伪书无疑。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