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知识|进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关于民俗的知识有哪些)

民俗知识|进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

民间俗称农历五月为五毒月。此时时令进入盛夏,各种蚊虫肆虐,百姓为了辟邪保平安,常常在衣饰和家中绘制“五毒图”。

所谓“五毒”,是指人们心目中五种有毒或有害的动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人们所说的五毒有一些区别。有三种说法比较常见:一说是蝎子、蜈蚣、蛤蟆、蛇和壁虎;另一说则是蝎子、蜈蚣、蛤蟆、蛇和蜘蛛;第三说是老虎、蝎子、蜈蚣、蛤蟆和蛇。古人心目中,这些动物都是高度危险的动物,所以称为“五毒”。

五毒图案的使用目的共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它们的凶恶面目驱逐各种邪气从而保护人,即辟邪。另一种是为了消灭它们,免得它们给人造成伤害。

民俗认为每年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阴暗处洒石灰、喷雄黄酒、燃药烟,以灭五毒,驱秽气。与此同时,将灰尘垃圾扫于室外,以净其室。

民俗知识|进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

民间认为,儿童最容易遭受疾病侵袭,所以,儿童服装上出现五毒图案最多,甚至出现专供儿童穿用的五毒衣。人们在小孩的肚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绣制五毒图,是按照\"以毒攻毒,厌(古时厌字与压字形相近,意相通)而胜之\"的原则,对伤害孩童的邪毒之物以制约。按照旧俗,幼儿要穿五毒衣、五毒鞋,据说这样可以免除疾病,兼防蚊虫叮咬。经过长期的女工实践,人们对五毒造型进行了修饰美化,逐渐失去了当初以凶御凶的本意。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每到端午节,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有的地方的人们进入五月后要吃“五毒饼”,并用彩色纸把五毒剪成图像(即剪纸),或贴在门、窗、墙、炕上,或系在儿童的手臂上,以避诸毒。

民俗知识|进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

五毒月,除了要避外毒,还要注意身体的内部调养。

《黄帝内经》中有段素女与黄帝的对话。素女说:每年农历五月,是天地之气交合之日,男女不可行房。用什么可以验证呢?取白色新布一尺,于当晚悬挂东面墙上,第二天早上观看必有血色,这便是切忌合房的征兆。传统认为,此时行房如同服毒,易失掉真阳,真阳一失,阴阳失衡!所以男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道教提倡在五毒月进行节欲养生。这是因为农历五月天气逐渐炎热,高温导致人体水分散失,形成了道医理论中的“津液亏虚”。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做针对性的预防,就容易使气血运行淤滞。临床上,有部分心脏机能不好的人,在夏季过夫妻生活的时候会出现心血管问题。这就是房事本身让心脏负荷增大,最终难以承受导致的。因此,古代人主张妻子在农历五月回娘家,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不过,这一点也要因人而异。越是年龄偏大的人,越要在这一点上多加留意。

民俗知识|进入“五毒月”,如此做法可以辟邪保平安

脾胃虚弱是人们在毒五月里的普遍状态。这是因为夏至前后阳气外达,气血更多地运行在体表,这就造成人体内里的虚寒。脾胃作为中焦最重要的两个脏器,受此影响最大。所以,千万不要被农历五月看似旺盛的肢体运动机能所迷惑。其实,脾胃在这个时候很脆弱。脾胃脆弱的最主要表现就是腹泻以及消化不良。以往看似正常的饮食行为,到了这个时候就有可能让人大病一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谨小慎微,对脾胃多加照顾。其中,不吃凉食非常重要,否则也会耗伤阳气。

受此影响,人还容易起痤疮、口臭、口干、口苦、失眠。为了减少肠中积热,要有意识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经常喝水。

五毒月的这些传统习俗和禁忌,大家非常有必要了解和谨记,只有顺自然之理,才能避免外邪入侵,保养身体元和。

(道教之音编辑整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