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比较缓慢,因为当时的水稻农作物产量都不是很高,在肚子都填不饱的情况下人们没有精力去注重科学,而是更多的花在农作物上面,所以导致很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都没有被采纳实践。历史上有很多书籍留到现在看来会发现,我们的祖先其实什么都知道。那本《梦溪笔谈》在科学界更是有崇高的地位。
《梦溪笔谈》沈括晚年时期所写的著作,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出生,祖上都是在朝廷当官的,从小不愁吃穿,连科举都不用参加就可以直接做官,他小时候对事情就比一般人好奇心重,善于思考和实践,比如他在背诵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的时候,读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时候他想不明白桃花怎么到4月才开的旺盛呢?为了搞清楚原由那年4月他找了一个天气晴朗的时候去山上观察桃花,爬到山顶上的时候他开始冷的打喷嚏,于是想到山顶气温低于山脚下,所以花开的晚,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成年后的沈括去了朝中任职,因为极力支持宰相王安石的变法一路升迁,他在官场的成就主要是治水修堤,古代人非常重视治水,前面说过古人看重农作物,百姓靠田地生活,国家的赋税也离不开这些,只有修建了好的堤坝才有好的收成,因此写下了《万春圩图书》和《圩田五说》两本关于圩田的著作。
当年王安石的变法有人支持自然也有人反对,苏轼就是反对派的一员,因为在此事上与宋神宗和王安石闹得在朝廷中待不下去,索性自己上疏要求去离开京师去做地方官员,一连去了好几个地方,最后去到湖州任职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湖州谢表》,掀起了有名的乌台诗案件,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早在杭州的时候,沈括就挑起事端,有一次两人在一起吃饭喝酒,沈括要看苏轼近期写的诗文,并要求拿回家好好欣赏学习一番,沈括看到“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这两句就写书上奏苏轼这是明里暗里的骂皇帝去死,实在大不敬,打小报告才是他的真实目的。苏轼后来被捕下狱。
后来王安石没有当宰相了,沈括见风转舵居然写了一份上万字的书上疏给宋神宗批评王安石的变法,大肆的说他这是在害国害民,这种卑鄙的做法引起了朝中官员的不满被人弹劾,连宋神宗都鄙视他的为人,因此被贬。王安石得知此事后大怒说他就是个忘恩负义的卑鄙小人,两人从此不再往来,而且王安石比起沈括肚量大的多,即便苏轼是他的政敌,在乌台诗案件上还上书给皇帝为苏轼说了公道话。所以在《梦溪笔谈·序》中可以发现一点,晚年的沈括很少与人来往,这主要是因为他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
虽然品行上有些问题,但是封建社会时期他对科学的执着与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与帮助是不可否认的,所以被学者赞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一点也不为过。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