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鬼吹灯》系列小说《龙岭迷窟》改编的同名网剧一经上映,便立即火爆。剧中多次提到古墓的风水问题,不断强调寻龙点穴的重要性。
什么是寻龙点穴?
寻龙点穴,是中国古代风水学中的专业术语。古代一直有“三年寻龙,十年点穴”之说,意思就是说,寻找一个上吉龙脉要花很长的时间,但是,在找到龙脉后,要点到真正的龙穴需要的时间更长。而且,若没正确方法,即使用上百年时间,也未必能够点中风水穴心,这样一来,寻龙的功夫也白费了。
寻龙点穴如此不易,那么清东陵的陵址是谁寻得?
01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联想到关于清东陵由来的一个传说。
传说顺治八年,顺治皇帝突然决定出巡狩猎,来到燕山一带后,这位14岁的少年天子在众多待卫大臣和八旗健儿的簇拥下,纵马扬鞭,搭弓佩剑,穿林海,攀长城,兴冲冲地来到了丰台岭之巅。
站在丰台岭上,顺治皇帝极目远眺,只见这一带山势蜿蜒不断,气势磅礴。放眼下望,重峦叠翠,紫霭飘渺,风吹树海,滚滚碧涛。群山环抱之处,又是一马平川,两水环山,堂局雍容坦荡,骄阳沃野,金光万道。真真是山川壮美,景物天成!
顺治皇帝眺望前后,顾盼左右,发出由衷地赞叹。他翻身下马,在丰台岭上选择了一块风水相宜的地方,将右手大拇指上佩戴的翠玉“扳指”轻轻取下,小心翼翼地扔下山坡。
静默片刻,他庄重地向身边敛声屏气的群臣宣布:“此山王气葱郁,可以为联寿宫。”
又说,“扳指”停落之处,就是佳穴,可以那里兴工。”
群臣遵旨,顺着那“扳指”滚落下去的方向寻觅,终于在草丛中找到了。于是在“扳指”停落的地方,打桩做记号,后来当真在这里建造了清东陵第一座陵寝,即顺治帝的孝陵。
02
看到这里,您肯定会问,这位满族入关的少年天子选定的陵址如何?
清代的各种典籍把清东陵的风水描述得天花乱坠,说清东陵是真正的龙盘虎踞之地。
此处北面昌瑞山做为后靠之山,东面鹰飞倒仰山和雁飞岭构成左辅,西面黄花山和钻天峰俨然右弼。南面金星山向北朝拜,成为前朝山。在靠山与朝山之间,还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小山,被称为影壁山,也是案山。西面有西大河、东面有马兰河蜿蜒流向前方,中间是一块北高南低的平坦之地,这样一块尽善尽美之地,完全符合风水理论的要求,简直就是一幅天子临朝的壮观场景。
几百年来,风水研究者看到此地无不吃惊,纷纷认为这是天造地设的风水宝地。
清末诗人张从孔途经此处,很是吃惊,写了一首诗,赞美这里的山水,他这样写道:“万载兴隆地,双峰锁口齐。金星高拱北,玉水曲流西。鸟语崖间树,鱼游石畔溪。举头陵上望,常有彩云栖。”
这首诗将清东陵神秘的风水描述得淋漓尽致,他认为这里环境优美,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根本不像令人恐怖的墓地,倒像是令人神往的人间仙境!
03
寻龙点穴一术千百年来,在风水研究者中尚是一项高深的术法,一个14岁的少年天子又如何能寻得如此上吉佳壤?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难道他是天赋异禀?亦或真的是误打误撞得来?
后人对顺治皇帝亲自选陵址一事多有争议,在查阅历史档案的过程中,我们有了一些新发现:
康熙四年,江南徽州府杨光先在上给皇帝的折子中严厉抨击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他指出汤若望为顺治帝的爱子荣亲王选择的葬期、山向、年月都有失误,使得后来顺治帝和董鄂妃因此早丧。他建议将钦天监正汤若望、钦天监官员杜如预、杨宏量等参与之人都被判处凌迟之刑。
然而,朝廷在对此案进行审结时,却意外公布犯人杜如预、杨宏量本当凌迟处死,但二人曾经参与过永陵、福陵、昭陵、孝陵风水的选看,所以免于处死。
由此,可以得知,清孝陵这块风水宝地并非少年天子顺治帝寻得。
既然清孝陵陵址是由杜如预、杨宏量等人选中,那清代宫廷的很多记载中又为何指出陵址是由少年顺治寻得?
04
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三年到清东陵谒陵时,曾写道:“鼎湖亲卜吉,昌瑞万年吉基”,意思是昌瑞山这块风水宝地是顺治帝亲自选中的。乾隆在这首诗的注释中进一步解释道:“昌瑞山乃我世祖行围至此亲定者,初未用堪舆家也。”选择的时间就是顺治八年。
后来,乾隆帝又在另一首谒孝陵诗中写道:“桥山亲指顾,秘殿永精虔”,很明显,乾隆帝说孝陵风水为世祖亲选。
乾隆帝在其《御制隆福寺碑文》中也曾进一步强调:“夫此山陵乃我世祖行狩于田,亲临所相度也。非若前代陵寝委之将作,听之堪舆者比。”乾隆的再三认定影响深远,之后的记载也都按此说法记载。
为何乾隆帝再三强调孝陵风水是由14岁的顺治帝亲自选中的呢?
通过分析历史资料,原因不外有二:
第一,顺治帝亲选陵址一说,有说明明朝已经过去了,上天把天下和陵址都交给了清朝之意。因为,在查阅历史档案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最初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派人看中的,没有来得及使用,明朝灭亡了。
第二,顺治帝亲选陵址一说,是为了神化顺治帝,神化大清朝,并以此来增加陵寝的神秘色彩。
然而,被神化了的风水宝地真的保住了清王朝的万年基业了吗?历史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腐朽的清王朝最终还是因为失去民心而被历史所摒弃。所以说,真正的上风上水不是龙穴,而是民心!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