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是一件很寻常的事情,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预测。预测的本质,就是在事物尚未发生之时,根据已有的信息对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做出判断,并据此做出决策,指导我们的行为。
不同的是,我们日常预测所依据的信息都是我们能理解的。比如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我们会根据前方及左右两侧车辆的表现来预测他们的行为,从而做出加速、减速、转弯、并线、超车或者紧急刹车等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其它车辆相对于我们的速度、加速度、位置、距离等信息都是我们能够理解的。
但利用易经进行预测时,我们所获取的信息,比如卦象、天干地支,以及五行生克制化关系等等,都是我们不能理解、也不能用西方科学解释的,所以人们对易经预测或者觉得高深莫测,或者觉得荒谬怪诞,甚至斥之为封建迷信。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两者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差别。
虽然预测汽车的行为似乎是一个物理问题,可以用各种物理和数学公式来分析数据,但当我们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时,不会去精确了解与前车的距离到底是1.8米还是5.5米,更不会用计算器去现场分析和计算,只要我们感觉与前车距离太近了,就会减速来确保安全距离。
而且这个安全距离因人而异,新司机可能觉得两车相距10米都太近了,而老司机可能会控制在3~5米的安全距离。
可见,这虽然看似是个物理问题,但在实践中我们仍是基于经验、基于心识进行预测,这与易经预测的“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是一样的。
而易经预测实际上比这个安全驾驶预测要复杂得多,其复杂度大体上应该与天气预报是一个等级的,甚至更高。
天气预报是基于复杂的天象信息做出的,需要利用超级计算机才能得出预测结果。即便如此,天气预报也常常是不准确的。
不过,虽然每次天气预报不准的时候,我们都会抱怨两句,但下次出门前仍然还是会先看天气预报再决定如何出门甚至是否出门。
人们之所以高度信任和依赖不靠谱的天气预报,是因为人们相信天气预报是利用科学方法得到的,大家信任的是做出天气预报的赛先生(Science)。但与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赛先生相比,易先生明显长了一副东方人的面孔,所以就遭到了赛先生粉丝们的无情嘲讽和抨击,这是一种很不理性、很不科学、很不成熟的态度。
人们说易先生是封建迷信,其实恰恰是人们对赛先生过于迷信了,太过于信任和依赖科学,而忽略了人心对天地自然的感应,忽略了天人合一所本来具有的强大能力。
客观分析,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原因大体上有三个:
一 信息冗余
信息冗余是指我们做预测时,会有大量相关和不相关的信息对我们产生干扰,严重时甚至会让我们依据错误的信息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为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在天气预报中,超级计算机所处理的海量气象数据正是我们用阴阳宝刀切割出来的,切割得越精细、切割点越多,数据量就越大,计算就越复杂,也就越难以把握。
而这些海量气象数据中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用的,是用来迷惑和干扰我们的。尤其是有很多数据,比如100公里外的某个巨大云团、某个台风,看似来势汹汹,声势惊人,却很有可能在达到我们这里时烟消云散,销声匿迹,进而对预测结果造成了严重干扰。
二 信息不足
信息不足是与信息冗余相对应的,预测所需要的大量关键信息或者无法被识别,或者被我们有意忽视,导致我们总有信息不足的感觉,只能基于有限的信息,战战兢兢地预测。这必然会导致我们所做出的预测是不准确、不可靠的。
比如我们明明知道了一个巨大的云团正在向着我们的方向移动,也知道了它的移动速度,按理来说会给我们带来一场大雨。但很有可能云团在运动到我们上方之前就消散了,或者以黑云压城的姿态从我们头顶越过而没有落下一滴雨。我们缺乏足够的信息去预测这个结果,甚至连事后的合理解释都无法给出。
普陀山地区多次发生的台风转向之谜,就远远超出了气象预报的能力,超出了科学的范畴。
对复杂的气候系统来说,信息冗余和信息不足都是常态,两者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加了预测和决策的难度。
三 蝴蝶效应
现代科学有个分支,叫做非线性科学,也被称为混沌学(Chaos),是指确定性动力学系统因对初值敏感而表现出的不可预测的、类似随机性的运动。
在非线性系统中,大量的数据、信息都是障眼法,只有某些看似无关紧要、毫不相关的数据才是真正的关键数据,甚至可能由此导致巨大的灾难。
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一次偶然的流感(西班牙流感)导致全球超过10亿人感染,5000多万人死亡,使得战争不得不提前结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英国军人一时心软,在战场上放走了重伤的希特勒,结果希特勒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阿拉伯之春运动,最初的起因不过是突尼斯的一个小贩自焚身亡,最后演变成蔓延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灾难。
这些都是蝴蝶效应。
天气系统是一个标准的混沌体,标准的非线性系统,对某些关键数据非常敏感,因此有更加复杂的蝴蝶效应。天气预报之所以不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很多看似无足轻重,甚至微不可察的天象,最后对天气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气象学家们目前正在努力构建天气预报模型,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去寻找这些真正关键的数据以及它们的影响路径,同时也要排除海量的无用数据的干扰。
而随着这个天气模型的逐步完善,我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天气预报会慢慢偏离传统的科学道路——未来的天气预报只需要基于少量的、看似毫不相关的信息就可以做出大致准确的预测。
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天,气象学家监测到亚马逊森林的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就可以预测出两周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如同康节先生看到两只麻雀“争枝坠地”就可以预测到晚上有小女孩摘花而摔伤大腿,听到别人问起牡丹就可以预测到第二天中午牡丹被马践踏而毁。
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模糊了天气预报与易经预测之间的界限,让两者日益趋同。这是因为易经预测本质上就是对一个非线性混沌体(太极)的预测。
我们将易经称为宇宙建模学,利用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工具为宇宙万物建立起各自的时空全息模型,并根据这个时空全息模型“彰往察来”。
易经预测中最常用的信息是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卦象是一个空间信息,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四柱八字)是一个时间信息。利用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时空信息就能做出相对精准的预测,包括对天气的预测,不能不让人赞叹易经的奇妙,赞叹古圣先贤的伟大。
非线性是物理世界的本来面目,所有的线性都是非线性在一定限度内的近似,就如同牛顿力学是在低速状态下对相对论的近似一样。
非线性概念的提出可以看作是现代科学对太极理论的回归,或者也可理解为是殊途同归,但目前仍停留在初始阶段,距离真正回归太极思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睿智奇谋,经国济世
植根易经思想,用东方谋略与智慧解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问题。
欢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我们会全力为您答疑解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