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北京天安门广场,雪中的冬奥景观主题花坛。当日,北京迎来今年首场降雪。 中新社记者 易海菲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日电(王昊)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日益临近,中国已经做好准备,再次奉献一届无与伦比的奥林匹克盛会。与此同时,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已然到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古老的中国节日在华夏大地相遇,将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团结与团圆
根据赛程,2月2日北京冬奥会冰壶项目将率先开赛,从而拉开整个冬奥会赛事大幕,而这一天是农历大年初二。大年初四,北京冬奥会将在鸟巢正式拉开帷幕,并将于2月20日闭幕。
按照中国风俗,“正月里都是年”,这意味着,北京冬奥会整个会期将与中国农历新年“完美重合”。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员和随行人员将感受到中国年的热烈气氛,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会是一次全新的体验。
1月20日晚,北京天安门广场“精彩冬奥”中心花坛亮灯,为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增光添彩。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而对于中国选手来说,这也将是一届特别的冬奥会。由于历届冬奥会举办时间往往和中国的春节接近,中国选手经常只能在异国他乡过年。这一次,他们将在完全不同的氛围中主场作战。
去年7月,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经投票表决后,同意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后加入“更团结”,这是奥林匹克格言100多年来首次修改。顾名思义,“更团结”的意思是人类需要团结合作来抵御当今世界面临的巨大挑战。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就意味着团圆,即使有些人不能够和家人团聚,但在这时,他们的心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1月20日晚间,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路的“冰雪廊道”景观亮灯,市民途经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造型和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造型。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团结”和“团圆”在这个冬天有了共同的内涵,当或陌生、或熟悉的人们团结一致、互相信任,无疑会爆发出比个体强大的力量。在这个仍被疫情阴影笼罩的冬天,他们将团聚在一起,展现人类对抗困难的决心。
北京冬奥会和这个春节,将成为人与人之间特别的感情纽带。
竞技与文化
“早在申办冬奥时,我们就把春节这个环节设计进来,通过举办冬奥会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过年文化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于再清曾如此介绍。
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仅是最高水平的竞技舞台,也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展示自己文化内涵的平台。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遥想2008年的那个夏天,开幕式上的缶、奥运火炬印着的祥云图样、女子自由体操的京剧配乐等,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魅力。
如今,北京冬奥会将再一次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其中,春节将会是重要的内容。
今年1月12日,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年货节开幕。其中许多特许商品,一眼就能看出浓浓的春节气息,比如“北京的春节”系列徽章,从置办年货到穿新衣,八枚徽章重现了北京多样的春节活动。
1月20日,浓郁中式风情的“中国结”点亮北京长安街木樨地桥。 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此外,在北京长安街延长线、三里屯、国贸等重点区域,还将结合春节、民俗等传统中国元素,打造冬奥特色景观。
随着春节到来,冬奥相关的场所、设施年味儿也越来越浓。更多人通过春节这一概念,感受到中国人对亲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了解到书法、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即时不是特别了解春节的人,也能通过一碗热乎乎的饺子感受到中华美食的魅力。
中国与世界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第一天,因这一天与依据农事农时编制的“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时间相近,中国人将这一天视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
1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城市景观布置工作完成,多处景观点亮灯光,为即将到来的冬奥赛事增光添彩。图为位于东单东北角的“绿色冬奥”主题花坛。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春节是华人世界独特的价值符号,而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春节已不只是华人的节日,很多地方都受到春节文化的影响。这体现出,中国和世界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而在体育领域,同样如此。在中国的冬季项目发展历程中,和国外的交流一直是重要的前进动力。在一些项目的国家队中,都能够看到国外教练的身影,同样也有中国教练走出国门,在海外执教。
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来到中国,那一次奥运会的口号为“北京欢迎你”。14年后,北京即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双奥之城”,这一次冬奥会的口号是“一起向未来”。
图为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的大型艺术景观。 中新社记者 张宇 摄
北京奥运城市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曾解读,“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但北京冬奥会口号更进了一步。不仅是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而且表达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力量,提出了我们的行动方案,即‘一起向未来’。”
14载春秋,中国各方面飞速发展。中国人不仅要在这个春节迎接八方来客,也愿意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携起手来,一起向未来。(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