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关于虚拟现实的新技术是层出不穷,在这让人目不暇接的VR、AR中,有没有想过,
也许我们早就已生活在虚拟现实中了?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品牌几何米仓学问【品牌顾问养成记】中的内容,在品牌几何创始人曹成的解读,以及碳贰拾品牌创始人孙艺珂的声音之下,一起探索体验虚拟现实!
人脑是一台不如电脑又优于电脑的特别机器。
不如电脑,很明显,存储能力不足,容易文件丢失,文件管理系统混乱,处理速度不快,容易受情绪影响,容易受各种条件影响;
比电脑强,因为它具有因果概念,可以共情,可以假设,可以编造,可以想象,可以欺骗自己,可以产生意志,可以联结众人,从而产生强大的行动力。
人脑的不足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式,不能把所有的新的内容都试图塞进大脑里,记住,理解和掌握,而是有它特有的规律。微信朋友圈里的各种文章够多了,什么升级你的认知系统,什么构建你的思维方式之类,其实都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那你如果有志于成为一个象品牌顾问一样思考的人,怎么可能随波逐流,怎么可能轻易被俘虏?因为我们本身就要成为不一样的职业人士,我们的习惯要求我们批判式思考,要求洞察本质,要求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型。
比如,我们首先需要问5次为什么?所谓5why分析,也称“5-WHY”,也就是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真正原因。“5-WHY”,名称虽为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不限定只做“5次为什么的探讨”,主要是必须找到真正原因为止,有时可能只要3次,有时也许要10次。
然后我们需要再问5次为什么不?为什么不体现的就是证伪的思想,卡尔·波普尔在其著作《猜想与反驳》提出科学和非科学划分的证伪原则。科学和非科学的划分在波普尔这里得到了明确界定而且是一反常识的。非科学的本质不在于他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于它的不可证伪性。于是数学和逻辑学便被划分为非科学的。同样,心理分析学说,占星说,骨相学,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也都是非科学的。它们都不可被证伪。数学和逻辑学之所以被划分到了非科学的原因在于他们并不需要经验去检验它们,他们被休谟称为必然真理。而科学和非科学一样,都既包含着真理,又包含着谬误。同时为什么不的问题也体现着假设和创造。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为什么?他们洞悉了20%甚至更少的本质核心,从而从根源上证伪,然后就可以大胆地假设和延伸,并在不断证伪中前进。
如果我们凡事不问为什么不?接受于所有的别人的说明和解释,那么得到的也将是千篇一律和万众一词的答案,何来颠覆?何来创新?何来价值?何来我们自己的价值?价值是让人强大的东西,价值观是让人强大的观念,如果我们不能让企业和品牌强大,不能让企业和品牌具有强大的价值观,我们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
说到这里,如果你在心里开始追问为什么了,那可能就对了,我们已经开始走上一条相同的道路了。而追问为什么,我们必须回到人之所以为人,有了认知这样神奇东西的人类是怎么不断学习、进步,面对一个又一个的陌生境况,从而熟练掌握的。
就像你孤身一人走在一片陌生的沙漠,你迈出的每一步都是试探的,然后你“相信”这一步是安全的,然后走出另外一步,经过一段时间,你用无数的“相信”形成了 你对这片沙漠的“知识”,包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地貌,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危险动物出没等等,然后你会构建出在沙漠上行走的”模型“,包括固有路线,包括步子的节奏,包括力度等等;
然而在这一切被你称为现实的世界却未必是真实的,真实的是你对它的阐释和解释,在动物的眼里,可能不是这样,在不同动物的体验世界里,沙漠各不相同。所以这个世界同样存在在你的认知当中,你借助触觉官能,指南针和沙地靴和其他增强现实的工具面对的其实是一个虚拟现实,你在虚拟现实中借助了相信、知识、模型来行走自如。
相信:英文原词是belief,指一个人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判断,如果用信念太大了,用信条,太精神了,用信仰,更加宏伟,用意念,又走得泛了。我觉得反倒用“相信”来表达会更加准确一些,至于“相信”是动词,那么我们在现在这种语言不断丰富变化的年代也可以把它当成名词处理,又有什么不妥?
人的成长就是由无数的相信堆积在大脑里不断行进的,我相信太阳每天照样升起,我相信她是爱我的,我相信国家会富强,我相信股票近期会跌,我相信我努力一定会有结果…然而相信只是主观的,你的相信和别人的相信可能恰恰相反,但你依据你的相信做各种决策,而突然有一天你的核心详细逐渐被推翻时,你的小宇宙就崩溃了,你无从行动,不知道该相信谁,相信什么事,相信什么观念?
从前慢,从前不是VUCA得那么厉害,我们基于一些学习来的相信和自己总结的相信可以安定内心,安定生活。如今在这个不确定性就是唯一确定性的世界,你的相信可能每天都在被颠覆。比如:勤劳不一定会让你越来越好, 聚焦定位不一定适合大的公司,神圣的人也会犯最龌龊的错误等等。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很多人需要坐下来,带着绝望和焦虑的心,去重新寻找应该相信什么,然而依靠自己绝无可能,我们希望通过知识。
知识:知识是经过规整了的系统化的相信系统。经过了科学的证伪原则,大概率地正确安全,可以被人们所使用。数学和逻辑是安全的;宗教和某些主义不能被证伪,所以不是科学,那就是纯粹的相信。
知识是经过了科学的方法经过验证和规整的相信的系统,但是也没有绝对的真理,即使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或者是量子力学,也各有前提,可以互相借鉴,但要完整如一还是很有难度和续约岁月级的突破。
法兰西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可以让人减少自己凡事要亲历亲为的相信累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而不必凡事都要亲自验证实践。但是知识还是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的,不可能知识为每个人的特定需求量身定制,在很多顶级的接口尚未打通,因此学习了很多知识,大脑容量非常有限,如果不能形成自己的系统,不能根据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规整,新的就会挤走旧的,忙忙碌碌,没有成就;从另一方面来说,知行合一又是必须,因为知识太多,系统太多,如果一个人不聚焦,在不同系统之间穿梭,而自己又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就是疲惫不堪,落败收场。
我们看到那些成功的人士,往往都是聚焦的,在一个领域造诣非凡。德鲁克说:“有所成就的人,都从最重要的事情做起,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管在战略上的竞争力理论,还是定位理论,其实根源的出发点也是这里。
模型:模型是自己的,如同一位在无边黑暗里操控空客航班前往巴黎戴高乐机场的飞行员一样,他的飞机操控系统就是模型。他依靠这个模型在前进。我们人也是一样的。人是模型动物,仔细思考一下,我们都有各自的小闭环,有人终其一生构建自己丰富而美感的模型,活出智慧充盈,而有人的模型支离破碎,摇摇欲坠,无从决策,也因此无法掌控人生。
进一步延伸到商业世界,在这个越来越是算法主导的世界,一个没有运作模型的企业将无法生存,因为它不知道如何精准调整。模型是什么?就是由自变量、中间变量、调节变量和因变量构成的可以评估、预测、调整、优化的资源优势市场表现和财务成果模型。对于个人,则是如何可以幸福和快乐的行动变化系统。
虚拟现实:在暗夜里的飞行员面对的就是看不到任何外面的玻璃和一堆仪表盘,上面显示着各种数据,天空此刻就是虚拟的现实,通过仪表盘、按钮和数据投射在宇航员的大脑中。
我们每天看到的世界是我们大脑里投射出来的虚拟现实;我们现在所说的虚拟现实是虚拟现实里的虚拟现实,更加微观和局部,就像盗梦空间的一层套一层。这些都在我们的大脑里,我们的大脑里是我们的世界和我们所谓的现实,还有我们追求的生活。有人说,现实可能本来就不存在,就是这个意思吧。再回过头来想我们的工作,不过是虚拟现实的更高层级,我们解释、阐述和想象很多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和概念。
如果你接受了这样的解释,那么学习应该如何进行?思考应该如何展开?品牌营销如何运作?在我们这门分享课中下面几期将陆续展开。
如果你也想继续探索学习与思考,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品牌顾问,我们在品牌几何米仓学问【品牌顾问养成记】等你。品牌几何创始人曹成将与你分享一个品牌顾问的养成心得和必备技能,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同前行!
关注“品牌几何米仓”,即可与我们一起学习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