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度攀升,就业市场趋于饱和,面对紧张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不得不深思熟虑,为将来的前途和发展寻找方向。
要知道,国内教育水平在逐步提升,而各企业单位的招聘门槛也水涨船高,大学生为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会将重心放在考研上,也正是因为如此,近些年考研热度居高不下。
不得不说,考研虽然竞争很激烈,但上岸后却非常有优势。不管是就业还是择偶,认可度都不是一般高。可很多导师不会明说的事,别等到考研上岸后才知道。
读研后才知道的事,学生家境不同,会被导师“区别对待”
小丹来自于一个小县城,而家长也是非常普通的企业员工,为了能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她不辜负家长的期望,考上了一线城市的本科院校,终于有了走出去的机会。
在大学期间,虽然小丹平时靠勤工俭学来缓解家长的经济压力,但却对她的成绩丝毫没有影响,而且还凭借非常优异的表现,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并且有了考研的想法。
为了能够考上研究生,小丹挑灯夜读积极备考,平时是宿舍和图书馆两点一线,而周末还要勤工俭学,为读研积攒生活费和学费,因为她知道,读研的学费并不是一笔小数目。
就在小丹的全力以赴之下,她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名校读研。本以为新生活才刚刚开始的时候,她却发现导师会根据家境不同,对学生“区别对待”。
相比家境比较优渥的同学,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导师,也会变得非常和蔼。而导师对自己,却总是忽远忽近,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在研二学姐的点拨下,小丹终于知道了原因。
其一,家境好的学生,会将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专业知识,以及科研项目上。而家境不好的却要经常外出打工,学习的时间自然会大幅度减少,相比之下,导师对谁更偏爱一目了然。
其二,为了更好地搞科研,很多家境好的同学,都会自行购买一些与科研相关的物品,对于日常的科研和学习十分用心,也难怪会备受导师的青睐,家境不好的自然会被“区别对待”。
人们常说寒门难出贵子,不管是在高考还是读研期间都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笔者认为,家境不同确实对读研有影响,那么在不能改变家境的情况下,大学生应该如何扭转局面?
研究生被导师“区别对待”,在这几方面下功夫,或能成为导师的“新宠”
在学生的印象当中,导师大多都是满头白发的老教授,看起来十分和蔼。可不管是平时授课还是为人处世,他们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学生即便再优秀,也不要轻易触碰。
在复试的过程中,学生对导师便会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相处时要尽量避免“踩雷”。即便不能立即获得导师的认可,也不会因为表现不佳而被导师“踢出群聊”。
与此同时,学生要知道,每一位导师都不止有一项科研项目,平时不是在工作室就是在研究院,所以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加以引申,这样便不会与导师“话不投机半句多”。
此外,导师们平时很少会在学校坐班,大部分时间都贡献给自己的科研项目,甚至对学生也给予了厚望。所以想要不被导师“区别对待”,学生拿成绩说话,会更有说服力。
读研阶段难度升级,学生既要认清现实,也要重视自己的成绩和表现
不可否认的是,家境确实能够成为学生最坚实的后盾,但无论家境如何,既然能够成为一名研究生,就足以证明自己的优秀和努力。虽然读研以后学习难度升级,学生在突破自我的同时,也要能够认清现实,别因为拜高踩低而做无用功。
很多时候,学生都要懂得知足常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自己的日常表现和成绩设定一个小目标。要知道,在校期间的表现对未来的发展和就业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生既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要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而努力奋斗。
笔者寄语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家庭的经济能力,确实对学生未来能够走多远,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笔者相信,即便是家境不富裕,家长也会竭尽自己的全力去培养学生,所以学生应该心存感恩之心,不要因为过度的攀比心理而对家长心存怨怼。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才是真正的精神富养。
今日话题:你认为学生的家境对读研影响大吗?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图片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