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人类历史中,有这样一部伟大的纪录片——《人生七年》。
这部由BBC制作的纪录片耗时49年,跟踪采访了14位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家境优渥,有的出身贫寒。从7岁、14岁...一直到56岁,记录了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人生变迁。
从拍摄之初,制作人就有着这样一个预判:每个孩子的社会阶层,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有几位比较典型的主人公。处在上层阶级,每天读着私立学校的富家三兄弟,虽然只有7岁,但他们对未来早已有了清晰的规划,自己会进入哪所中学,读牛津或是剑桥,完成学业后成为社会精英,一切按部就班就好。
与他们不同,三位来自工人阶级的女孩,讨论着以后要嫁给谁,生多少个孩子,并没有在事业上做过多打算。
还有一位特殊的孩子,不善言辞的尼克。他是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孩子,不爱说话,不爱看镜头,喜欢把头低着,但正是这位内向的孩子给导演组带来了惊喜。
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发展都如制作人当初想的那样。上层阶级的孩子,一生都过得很顺遂,读好的中学,上名校,出来后都成了律师、电视制作人这样拥有着光鲜亮丽生活的人物。
而中下层的孩子,有的早早辍学,有的已经离婚,有的失业只能靠政府的接济为生。
在这之中,尼克是唯一一个打破阶层局限性的孩子。
他在一本关于行星的绘本里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走进了科学的大门。21岁的他进入牛津大学读物理系,之后又成为了一名大学教师。
经历过这一切后的他变得格外开朗,举手投足间都自信了许多。是教育让他得到了改变。
不同阶层的孩子,有不同的生活环境,父母的眼光、要求、格局都不一样,这也是影响他们未来的最重要的几个因素。
处于上层阶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对社会看得更广阔,人脉和资源更多。同时,对孩子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他们的生活大多有规划性,精细到每天哪个小时看什么书,做哪项运动。万一人生出现偏差,父母也会努力将他们拉回正轨。
而较低阶层的孩子,父母大多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没有太严格的要求,接受的教育水平也一般,社会其他资源更是一般了。
尼克能打破壁垒的原因,也是得益于他的人生出现了“偏差”,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并且有一位好的导师。
教育对孩子的意义有多大呢?
拿高考来说,我们都形容它是人生中最公平、最公正的一场考试。
许多家境贫寒或者普通的学生,通过高考改变了人生。进入到好的大学,接触的人,看见的事物都与之前的环境不一样了。当然,同学和老师也成为了自己的人脉和社会资源。
教育能影响的不止是学识和周围环境,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丰富内心的过程。
原本处于社会底层家庭的尼克,比较自卑,也就是说,对自我的评价很低。对我评价低,自然不会对未来有憧憬,甚至觉得自己做什么都不能成功。
好在他找到了人生的兴趣,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老师的鼓励又为他提供了动力,让他愿意接受教育,愿意付出时间,不再无所事事。获得一定成就后个人的自我评价提高了,人也就变得自信、开朗了。
来自社会上层的安德鲁也在采访中说:“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富,但是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他们好的教育,他们终生都可以受用。”
如果你是一位来自社会底层的家长,能怎样改变呢?
首先,改变你的态度。
不要告诉你的孩子,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得过且过。来自社会上层的家长,从来都不会让孩子轻易认输。你的一言一行,会让孩子变得胆小,连憧憬未来的勇气都没有。
人的智商都是符合统计学分布规律的,为什么不能鼓励孩子,让他自己自己选择?
其次,改变你不好的习惯。
底层的父母,大多不自律,甚至有些父母还经常酗酒、出现反社会行为。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孩子拥有模仿学习的能力。你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不知道哪天就会激起孩子模仿的兴趣。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要给孩子塑造一个好的性格。性格坚韧、内心阳光,就算生活再苦,也能勇敢面对。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Individu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