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之后,儿女便是割舍不下的牵挂和惦念,但在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面前,父母终须学会放手,学会和孩子们作别。
正如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父母和子女,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当人生步入晚年,给予儿女最好的关爱,除了给钱,更重要的是以下几种。
01
给儿女婚姻自由,幸福没有“固定式”。
小时候,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成年后,父母对儿女的期望则变成了“嫁个好人家、娶个贤惠媳妇。”
一旦儿女成为“剩男剩女”,做父母的便再也坐不住,除了各种“花式”催婚逼婚,还不乏代替儿女参加相亲活动的行为,祈愿能为他们“配对成功”。
这些做法,很大程度上属于“皇帝不急太监急”,哪怕父母“十八般武艺”样样用尽,也未必能得到儿女的认可。
由此,亲子关系变得剑拔弩张,甚至“水火不容”。
于父母而言,似乎儿女成家了,有了依靠,他们才敢彻底放手。
于儿女而言,如果没有遇到中意的人,宁可单身也不将就。
面对这种“相持不下”的局面,真正聪明的父母,懂得尊重儿女的选择,并逐步认可,幸福没有固定模式,高质量的单身,一样是精彩的一生。
电影《剩者为王》中,女主角颜值与才华都让人钦慕,可就是感情生活迟迟没有着落,为了不让老父老母为此忧心,她决定嫁给相处多年的男闺蜜。
知女莫若父。为了女儿一生的幸福,父亲专门和女儿吃饭,并送给女儿最真诚的祝福:
她不应该为父母亲结婚,不应该在外面听什么疯言疯语听多了就想着要结婚。她应该想着跟自己喜欢的人,白头偕老的结婚,昂首挺胸的,特别硬气的,憧憬的,好像赢了一样。
可怜天下父母心。没有哪个父母愿意儿女孑然一身,但如果仅仅为了结婚而结婚,无法感受到婚姻的幸福,何妨放手让他们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不管婚否,只要健康、快乐、有足够的能力余生无忧,父母不妨也给儿女们点个“赞”,这份理解和认同,是最为来之不易的“温柔”。
02
给儿女当家做主的自由,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成长。
每一个“巨婴”的背后,都有一个不愿放手的家长。
我的同事李大姐,早年丧夫,女儿是她生活的全部。
为了让自己“不孤单”,她用尽各种办法,将在省城大医院工作的女儿拽回小县城,考了一个事业编。
尔后,又在她的精心安排下,结识一个个经过她事先考察并审核通过的“相亲对象”,并最终,成功嫁给了一户家境优渥的老实人家。
一年之后,李大姐如愿当了外婆。从此一改往日“祥林嫂”气质,逢人就说她如何命好。
然而,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女儿想要一直幸福下去,实在太难了。
如果说,要求女儿对自己“言听计从”还不算过分,那么,女儿结婚之后,要求女婿一家都听从她的指挥,服从她的安排,就连外人都觉得很是“奇葩”。
按照李大姐的要求,女儿女婿的工资由她管着,大到买房买车,小到婴儿的奶粉、尿布,没有一样不是她操心的。而如何待人接物、照顾婴儿也要以她的意见为准。
这种“霸道”和“事无巨细”,在李大姐看来,是母爱的自然流露,是她有生之年,能够竭尽全力为他们付出的方式。但她却并未意识到,她剥夺了女儿女婿当家做主的自由,也阻断了他们“为人母”“为人父”应当承担的责任。
这不是父母给予儿女最好的温柔,而是“温柔一刀”,逼着儿女成为啥也不会得“巨婴”。
03
给予儿女打拼事业的自由,不论成败,不留遗憾。
李白曾写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对于像李白这样一个恣意洒脱,敢闯敢拼的人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自己前行的脚步。成败都无所谓,只要体验了过程,就不会留下遗憾。
父母终其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遗产,除了房子车子和存款,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境遇,都要有好好活下去的勇气和本事。
因此,渐渐变老的父母,不再成为孩子生活中指手画脚的“管制员”,而是循循善诱的“教练员”。
电视剧《人世间》中,老周家的三个孩子,大儿子周秉义博学多才,成为了省长家的女婿,二女儿周蓉为了爱情,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一个诗人;三儿子周秉昆,虽然读书不多,也没有正式工作,却最是孝顺担当。他们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时,老两口哪怕嘴上说着不同意,行动上却默支持。
不一定沾儿女的光,但一定在儿女最落魄的时候,敞开家门,做好饭菜等他们回家,这便是父母给予儿女最强劲的“柔情。”
04
结束语:
这一生,能够成为血脉相连的父母子女,是需要很深的缘分的。
在变老的路上,一直都能成为儿女最温馨的港湾,最厚实的依靠,并不是要靠给多少钱来衡量的。
当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自由,哪怕他跌跌撞撞,吃了很多苦,也一定会笑着说,感谢自己的父母,让自己能够痛痛快快地过这一生。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