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谢家湾(家有三气风水宝地)

风水宝地谢家湾

刘南山

随县淮河镇谢家湾的板栗与双河的油桃、尚市的葡萄、小林的花生齐名,都是随州市闻名的地方特产。这儿出产的板栗个儿不大不小,外壳乌黑发亮,栗形好看,栗仁脆嫩,甜味悠长,而且有对人体所需的多氨基酸、维生素和铁、锌等矿物质。别处的板栗打下来两三天就会生虫,不易保管,;这儿的板栗打下来放置多长时间都不会生虫,便于储存。过去,人们用湿沙埋藏,保存到春节吃,味道如同刚从树上掉下来的一样,还是原汁原味。更有趣的是,如果将这儿的栗苗移到别处,结出的板栗就会生虫;如果将别处的栗苗移到这儿,就会结出不生虫的板栗。显然,奥妙就在这儿的水土上,大有“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橘”的味儿。

风水宝地谢家湾

值得一提的是,谢家湾地处淮河南岸,西.北.东三面被淮河水环绕,形成了一个半岛,在淮河镇地图上看,它酷似一条伸出口腔的舌头,而淮河则弯成一个巨大的“S”。可能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使得这里冬季和风凛冽,格外寒冷,加之这里沙质土壤冬季保温性能差,使虫卵无处藏身。这大概就是谢家湾的板栗不生虫的主要缘故吧!除板栗外,这儿出产的西瓜.花生味道别具一格,以其色鲜味美闻名遐迩。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然而,凡是去过谢家湾的人,对这里产生惊叹.留恋.回味的不仅是板栗与西瓜,而是那里的古板栗群。谢家湾的板栗园面积将近300亩,却集聚了大量树龄在400年以上的古板栗树。其古树密集的程度与规模在湖北省也是绝无仅有的。

风水宝地谢家湾

谢家湾板栗园的可爱,还在于它的古朴之美。走进板栗园,就像走进了古树展览馆。这些古树,树茎一米有余,树围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树高七米左右。树枝大多横向伸展,旁逸斜出,从而形成了树冠直径大于树高的奇观。古树的造型苍劲多姿,有的如仗剑的武夫,有的如礼佛的老僧,有的如佝偻的山鬼。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去品味,它们又如同一幅幅放大的盆景。其中有一棵距地一米半处横生一枝,长达10米余,粗如木桶,大致与地面平行,如虬龙望月。凡是来板栗园的游客总忍不住会爬上去骑一会儿。那种惬意,确实让人流连忘返。

风水宝地谢家湾

据说,谢家湾板栗园的种植始于清初。那时的谢家湾一片荒凉,居民稀少,而河北岸的白庙村(属河南省桐柏县管辖)却栗树成荫,谢家湾有一个叫谢清典的少年(年仅10岁),有一次到白庙村捡栗子吃,受到看园人的羞辱。谢清典恼羞成怒,吐出栗仁,发誓要种植一片比白庙村更大的栗园。当时,他正在年私塾。

风水宝地谢家湾

六年以后,他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放弃了科举考试,在宽阔肥沃的大河湾栗搭起了茅草棚,营建他的栗园,这样一住就是26年!他一边当塾师,一边栽树,倾其所有,共育活栗树500多株.占地200多亩,并进行了多次嫁接。在他有生之年,谢家湾这片板栗园的规模大大超过了白庙栗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白庙栗园不知何故,后来竟然荡然无存了;而谢家湾板栗园一焕发着青春的活力。栗园旁边有座墓,据说谢清典死后就葬在这里。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为这里取名“谢家湾”。如今村中谢姓居民都是他的后代。

风水宝地谢家湾

古板栗园挺过无数次大洪水,饱受了多次战火洗礼,历经劫难,到解放初,只剩下290棵。1958年大办钢铁时,又砍去226棵,幸存到现在的清代板栗树只剩下这64棵。好在1966年补栽的260棵幼栗,如今已长成桶粗的大树了。

谢家湾板栗园滨临淮河,312国道.宁西铁路与它擦肩而过,是一片集生态.经济观赏于一身的风水宝地。环绕栗园的河滩地达几千亩,潜力巨大。电视连续剧《桐柏英雄》曾在此拍摄半个月。保护这片古树,增强品牌意识,扩大生产规模,综合.立体开发这片特色板栗园的商品价值和旅游价值,前景不可限量。

风水宝地谢家湾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