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里,
内训师肩负重任,
他们悉心设计和准备课程,
传道受业解惑,
为企业人才发展不断努力。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一起致敬内训师,
感恩他们的付出与陪伴。
图片来源于《培训》杂志特约通讯官“宝藏群”
给内训师送上节日祝福的同时,
不要忘记他们背后的那群培训人,
以及那所“企业大学”。
今年5月,教育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规范“大学”“学院”名称登记使用的意见》(点击即可查看原文),文件指出文件指出,除经批准设立的大学、学院以及由其设立的内部机构或由其发起并依法登记的组织机构外,其他组织机构不得在牌匾、广告等对外宣传以及其他各类活动中使用“大学”“学院”字样。
距离整改时间仅剩2个月了,企业大学的更名情况如何?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企业大学都需要更名
事实上,不是所有的企业大学都需要更名。《意见》也对此做了系列规范。
《意见》部分摘录
一、大学、学院是具有特定功能和作用的法人组织,应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标准、程序审批设立,其名称经批准方可使用。大学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或备案;学院根据办学层次、类型、法人性质等,由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审批。冠“大学”或“学院”、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事业单位,涉及机构编制事项的,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机构编制部门审批。
二、经审批设立的大学、学院,以及由其发起并依法设立的其他法人组织,在机构编制、民政、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时可以对应使用“大学”“学院”字样。其他组织机构在登记时不得使用“大学”“学院”字样。
……
四、机构编制、民政、市场监管部门按照上述规定对已登记名称中含有“大学”“学院”字样的组织机构进行摸排清理,审批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予以配合。登记名称不符合上述规定的,结合实际,通过组织机构申请变更、审批机关变更、登记机关依职权变更等方式进行规范。
五、对企业设立的、无需审批登记的内设培训机构,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其规范名称使用行为,不得使用“大学”“学院”字样的名称及简称开展任何形式的宣传等活动。举办机构属于国有企业的,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规范;举办机构属于银行保险机构的,由银行保险监管部门负责规范;其他的由其举办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规范,无业务主管部门的由教育部门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规范。
……
同时,《意见》也给到需要更名的企业大学6个月的整改期,如今时间已经过半,哪些企业更名了,他们的新名字是什么?
这些企业大学更名啦!
对着企业大学更名情况,小编在《培训》杂志融媒体“宝藏群”中进行了系列调研,大部分企业已经进行了更名工作。以腾讯为例,就在今天,腾讯大学正式更名为腾讯学堂。
大家的更名都有何共通之处?小编为大家总结了4种改名“套路”,并挑选了其中代表性的企业大学,希望给未更名的企业大学以启发~
- 业务窗口型,凸显企业的核心优势和商业模式
- 返璞归真型,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堂、书院、学苑,凸显文化气息
- 匠心深耕型,潜心研修行业人才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
- 核心聚焦型,专注学习发展的各类“学习/教育中心”
类型 | 企业/原企业大学名 | 现企业大学名 |
业务窗口型 | oppo | 传习院 |
新潮大学 | 共生学习中心 | |
海尔大学 | 人单合一 研究中心 | |
返璞归真型 | 腾讯大学 | 腾讯学堂 |
普华企业大学 | 普华企业学堂 | |
复星大学 | 复星 全球领导力学堂 | |
惠氏营养品商学院 | 惠氏营养品赢学堂 | |
中集集团中集学院 | 中集学苑 | |
恩菲学院 | 恩菲学堂 | |
新希望六和商学院 | 新希望六和商学苑 | |
多点大学 | 多点数智学堂 | |
华夏幸福大学 | 华夏幸福学堂 | |
阳光大学 | 阳光大学堂 | |
得到大学 | 得到高研院 | |
康佳学院 | 康佳人才发展院 | |
混沌大学 | 混沌学园 | |
绿能大学 | 绿能研修院 | |
安踏企业大学 | 安踏人才研修院 | |
携程酒店大学 | 携程酒店程长营 | |
当代行销学院 | 当代行销学堂 | |
链家学院 | 链家学堂 | |
匠心深耕型 | 华住商学院 | 华住产研院 |
湖畔大学 | 湖畔创研中心 | |
淘宝大学 | 淘宝教育 | |
抖音电商大学 | 抖音电商学习中心 | |
立邦大学 | 立邦 产业人才发展中心 | |
智慧场景客服学院 | 智慧场景 客服研习社 | |
核心聚焦型 | 华润雪花啤酒学院 | 华润雪花 学习与创新中心 |
南钢大学 | 南钢人才发展中心 | |
太保创新大学 | 太保学习创新中心 | |
长安汽车大学 | 长安学习中心 | |
联合金融大学 | 联合金融 赋能发展中心 | |
华润大学 | 华润学创中心 | |
苏宁大学 | 苏宁易购 人才发展中心 | |
全球速卖通大学 | 全球速卖通 培训中心 | |
美团大学 | 美团培训 | |
北控水务学院 | 北水教育 | |
…… | …… | …… |
信息来源:《培训》杂志特约通讯官“宝藏群”、更名调研以及网络
企业大学后时代来临,
究竟将何去何从?
《意见》出台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企业大学”如何更名、定位等问题讨论得如火如荼。
- 有人认为:企业大学虽然摘掉了“大学”的帽子,但只要企业培训人做的事情内涵不变,那么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
- 有人认为:可以将这次“去大学化”看作是一次机会,让企业培训人反思企业大学的价值。审视企业大学现有业务究竟哪些具有真正的长远意义,企业人才培养究竟应该产生哪些不可替代的价值等等。
- 有人认为:企业大学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聚集的平台、联盟、智库、生态圈在相互共勉发展。更名就意味着政府开始关心企业大学,带领企业大学往新的方向突破,这对企业大学和培训中心都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
小编也采访了几位一线企业培训从业者,未来企业、企业大学以及培训从业人员,需要如何调整以应对挑战?
重塑赋能
不管改成什么名称,其本质都是为企业创造绩效价值,若不能实现这一根本目的,一切都是空谈。国家出台此《意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进一步规范行业的发展,企业也可借此机会对内部人才培养机构进行重塑赋能。
-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赋予新职能
目前,很多企业大学职能错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人才培养的主体原本在各部门,若是全部“堆”到培训部门,而培训部门由于人力、精力以及业务熟悉程度有限,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借此机会,企业可以组建人才培养领导小组,高管牵头,各部门负责人、管理者作为培训督导者,把培训职能真正下放到各部门。唯有如此,培训才能真正落实到位,否则换汤不换药,终究还会成为鸡肋。
- 营造仪式感,让培训有声有色
培训不像做营销,也不像做产品研发,成绩立竿见影。因此,企业需要营造一种仪式感,让培训变得有声有色。比如,多举办类似开训仪式、结业仪式,技能比赛、年度优秀讲师、学习之星等评选、颁奖活动,趁着这次更名授牌,把之前落下的仪式补上。
另外,还要为人才培养的主导者颁发特定的荣誉,比如,颁发院长、副院长、首席知识官、读书会秘书长、内训师等荣誉证书,后期加强宣传报道。
- 内外联合,盘活企业培训资源
培训市场中,占比较大的师资其实在企业内部。但这些内训师资源很多都被闲置,并未真正利用起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国家出台此《意见》,势必会掀起一定的行业波动,那么,作为培训管理者,可以借此把公司内部培训资源盘活起来。
比如,成立管理咨询公司,举办盈利性的培训项目等,把内部讲师商业化运作,在提升内训师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此时,人才培养方可进入良性循环。
@ 潘勇
《培训》杂志融媒体特约作者、福湘集团首席知识官
把握“度”
大学办企业,学而优则商;企业办大学,商而优则学。学与商的结合,要以不犯正位为度,否则过犹不及。
在此基础上,企业可以考虑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定向培养与培训工作。企业与院校合作办学模式之前已经存在,并且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有一定的效果。
比如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为铁路输送专业对口人才,园林、农牧等专业学生亦供不应求。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转型,尤其对于“中国智造2035”这个宏大目标来说,职业技术院校存在一些先天不足,而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部分专业来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现象依旧存在。对于诸多前程未卜的小企业来说,实在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培训应届毕业生。因此,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与职场的匹配度,是全社会应该思考的问题。
企业大学后时代,企业高层还应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通过企业大学培养成批的后备力量。企业大学不仅要有经费、师资做保障,在职人员也要能够在企业大学里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与精神世界,继而为企业发挥更大的人效。如此,企业大学方可实至名归。
@ 吴紫月
西安某餐饮企业人力资源总监
脚踏实地,不赶时髦、追名利
对于企业大学价值定位与发展方向,未来将会有多种选择:
- 有些企业或许会将其重新定义为业务伙伴,扎根到业务中去;
- 有些可能定义为做知识管理,比如进行组织的经验萃取、留存和应用……
培训部门怎么在组织中自洽?
首先,要清晰地认知自我,如果不懂业务,就不要去接触业务的核心工作;
第二,要对齐部门目标和组织目标,哪怕不能直接关联,也要间接关联,否则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第三,不能好高骛远,不是所有的培训团队都能演化成OD团队或承担核心重要角色,只要能在本职工作上发光、发热,就已经实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了。
@ 张澧
新潮大学执行校长
(“新潮大学”现更名为“共生学习中心”)
拒绝花里胡哨的“政绩”
《意见》的出台,很大程度上也给培训人的“自嗨”起到了警醒作用。
回归初心,我们应该去反思培训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培训效果的衡量标准到底又是什么?
培训人创造的价值绝非是面子工程,人才培养与组织发展也不是全盘借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组织诊断、人才识别、流程标准化、能力提升等更应该是一个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的过程。培训人的创新更应该是考虑差距短板与目标值的关系,以及人员行为改变对战略落地的影响与意义,甚至培训人应该用更前瞻性的眼光考虑如何推动组织迭代进化。
对于从事人才培养的我们来说,扎扎实实地把培训做成可衡量的事业,拒绝花里胡哨的“政绩”,真正考虑如何运用更有效的方法去提升技能、教授知识、塑造文化、达成绩效和未来探索……这条路还任重而道远。
@ 杜娟
益海嘉里集团石家庄粮油培训主任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