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克飞
站在广东江门恩平市恩城镇的老街上,仿佛有置身香港或澳门老街巷的错觉。我从未在中国内地城市里见过这么多繁体字,也从未见过这么多消失的行业。
写字行,恩平人的刚需
在我身边,是一间“吴鸿禧写字行”,白底绿字招牌立于门檐之上,都是繁体字,看起来颇有些年头。狭窄的门口,一侧还有一个竖写招牌,上写“大学生吴鸿禧写字行”,也是繁体字。之所以注明是“大学生”,或是因为写字这行需要点文化,学历能给人信心吧。
写字行热闹的门面 本文图均为 叶克飞 摄
这条短短的街道上,两侧大大小小有十几间写字行,看起来生意都不错。招牌上的噱头可不止“大学生”,“X老师写字行”也不少。
何为写字行?可不是教人写书法的教育机构。在恩平,它特指帮人择日和起名的店铺,也帮人写对联、店招和神龛铭牌。按照风俗,婚嫁和店铺开业等都需择日,至于起名,既有人名又有店铺名。对联和店招容易理解,神龛则是南粤老一辈土著家中常见的摆设,供奉的祖先牌位和各种神明牌位都需要写字。
这本是个“传统行业”,旧时文盲率高,择日、起名、写店招和神龛牌位又都是大事,便催生了这一行当。可在别处,这个行当早已消失,就算偶尔可见,也不会成行成市,恩平却大不一样。
一间写字行里的老人告诉我,以前写字行还有一样常见业务,不过已经消失,那就是写信,“现在个个都有手机,能上网,谁还写信?”
当年,写信是恩平人的刚需,无数信件从这里启程,漂洋过海,抵达美加、澳洲、南美和一众加勒比海岛国。
恩平是江门下辖县级市,与新会、开平、台山和鹤山并称“五邑”。五邑地区是著名侨乡,侨胞遍布世界。恩城镇则是恩平旧城所在地,如今也是恩平的市中心。
我所身处的街区,就是旧时恩城的中心,由万兴路、长宁路、中山西路和南兴路等组成。
在五邑侨乡中,恩平因为地理位置原因,经济远不及新会。华侨返乡建楼甚至建城的热情,似乎也比不上以碉楼闻名的开平。恩城老街区的规模和骑楼数量,也远不及台山的台城。行走于街上,民国时期的洋楼虽然随处可见,但多半破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和近年兴建的建筑夹杂其间,多少影响了观感。
但也正因为经济相对落后,恩城老街区没有变成粉刷一新的商业步行街模样,没有那些永远在打折的服装店和珠宝店,只有别处见不到的老行当,在破败中坚守。
大钟楼:恩城地标
老街区并非清一色破败,我在锦江边停好车,眼前便是十分光鲜的恩城地标——大钟楼。
恩平公立图书馆旧址,也就是俗称的大钟楼
这栋西式建筑坐落于河畔,望向江对岸的城镇。它近年来经过修葺,焕然一新,白色外墙,廊柱都被刷成黄色。建筑主体为两层,二楼有回廊,正中是钟楼,钟下方有小小山墙和罗马柱,罗马柱后是一间小室,室内绘有1917年孙中山任海陆军大元帅时的戎装巨幅画像,可惜大跃进时期被毁。建筑顶端两侧还各有一个小凉亭。
这座建筑的历史尚不足百年。1929年由恩平华侨和当地民众捐资兴建,1931年便告竣工。这是恩平第一间公立图书馆,完全由民间资本建成。因为钟楼高耸,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大钟楼。
有意思的是,大钟楼一直名不副实,落成后的许多年里都没有钟。这是因为当年的工程费用超过预算,所以一直没有安装大钟。
恩平人建造这样一座图书馆并不容易。话说上世纪20年代,恩平县虽已有20多万人口,但连一间书店都没有,更别说图书馆。全县学生所需的教科书,都要委托水客从广州购回。
1928年,黄子聪任恩平县长,恩平人吴立璜等倡议建设图书馆,黄子聪虽表示同意,但以地方财政困难为由,建议民间集资。吴立璜等人决定承担这一任务,组建恩平县图书馆筹备会,向侨胞和宗族募款。
图书馆建成后,命名曾有争议。黄子聪之后继任的新县长庄陶如提出应命名“恩平县立图书馆”,遭吴立璜等人坚决反对。筹备会众人认为,图书馆是民间集资建成,县政府毫无贡献,所以应命名为“恩平县公立图书馆”,庄陶如只得默许。
1988年,恩平县政府终于拨款装上大钟,让大钟楼名副其实。如今的大钟楼,不但是恩城地标,也是恩平博物馆所在地,门口还竖着“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
与大钟楼隔一条马路并排而立的,是一栋不起眼的90年代建筑,可墙上的一堆牌子却名头极大。最大那块是“冯如文化研究会”,还有“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业绩展览”、“中国工运先驱冯燊业绩展览”等。冯如是自行研制驾驶飞机的中国第一人,冯燊则是老共产党员,1949年后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
毫无意外地,这些招牌清一色是繁体字。
老街的侨乡风情
因为广告法有所约束的缘故,在中国城市的新店铺招牌上很少会见到繁体字。可在恩平的老街区里,繁体字举目可见,带着浓郁的旧时印记。
能用繁体字的招牌,年头都相当久远。一间名叫“时兴日杂”的店,看名字是杂货铺,可店内摆满了神龛,这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还有一间“新荣”,简简单单白底红字的招牌,可挂在绿色窗棂上,时代感就扑面而来。店主坐在小凳子上看电视,店内所售除了神龛,便是牌位、烛台等神台用品。
老商号
它们所在的老街,是恩城旧时最繁荣的街道,名为万兴路。小小街道容纳了一众老行业和老字号,卖神龛的虽在这里成行成市,也只是占据了其中一小段。还有开头提到的写字行,也在这条街上。
这条路上还有恩平地区唯一的基督教堂,建于1889年。不过1950年,教堂因隔壁商铺失火而被焚毁,如今所见的教堂是上世纪80年代末重建。
万兴路分为万兴西路和万兴东路。早年,万兴东路以出售猪笼等竹制品为主,因此被称作“猪笼街”。上世纪80年代,这里成了恩平人赶时髦的前沿,各种发廊和时尚用品店林立,到了上世纪90年代,这里开始主打批发,各种药材、干货和副食品在此集散。2000年后,这里变成了货运街,如今仍可见一众出售各种干货、茶叶、药材和汤料的商号。
批发一条街是中国城市标配,本来并不稀奇,可恩平这里大不一样。商号内外摆满一袋袋干果、海味和汤料,背后墙壁上写着“代办直航”,绝对是侨乡独有。直航地点五花八门,有美国加拿大,有澳洲新西兰,有欧洲的荷兰法国,还有一众加勒比海小国,比如哥斯达黎加和多米尼加。“委国”之名几乎在每间商号的招牌上都可见到,其实是南美的委内瑞拉。委内瑞拉的恩平华侨极多,当年两地贸易和货运往来都极频密,只是近年委内瑞拉经济衰退,往来也明显见少。
代办直航的干货铺
万兴西路则以五金和渔具行当为多。在这里,你能见到无数别处早已见不到的玩意儿,大大小小的音响,电视机有旧彩电甚至还有黑白老款,各种款式的风扇挂在屋檐下……对面街道的几间渔具行,各种渔网鱼竿绳索乃至雨衣雨靴,都是渔民常用。
前方的长宁路则是“草药街”,据说数十年来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草药集散地。如今,草药街早已渐渐消沉,只有零星几栋房子,门口堆满各种不知名的草药。
草药街的商铺
长宁路街口有一栋老建筑,占据了拐角位,外墙呈扇形。灰白斑驳的墙上写着“泗益栈”三个大字。这栋西式房子建于1931年,用于侨汇生意,堪称恩平华侨与本地乡亲的金融通道。1949年后,曾是信用合作社的办公用地。如今,这栋老房子的一楼变成食肆,是街坊喝茶的去处。
不过若要在恩城老街区找吃的,短短的南兴路才是第一选择。这条路俗称“颈赤街”,“ 颈赤”在恩平方言中是嘴馋之意。旧时恩平人到恩城赶集,能在南兴路吃上一顿,足以回家炫耀几天。如今的南兴路虽显破败,但一间间食肆依然营业。
恩平以黄鳝煲仔饭著称,也是恩平华侨的乡愁所系。一煲煲仔饭,米饭粒粒分明,黄鳝香而脆爽,一口吃下去,齿颊留香。当然,在这里吃饭就不要计较环境,昏暗的店面,杂乱的桌椅,咿咿呀呀的老风扇,简直是回到了上世纪。吃完走出来,抬头一看,对面那间店面虽小,招牌却很神气,上写“和平饭店”四个大字。
别不服气,恩城老街区的时代感,真能拿来拍旧时电影。
责任编辑:钱成熙
校对:栾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