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之 讼师巧取敛人财,城隍二鬼选翠云(阅微草堂笔记是一部什么小说)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 (纪晓岚) 于乾隆至嘉庆年间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

01

“献县吏王某工刀笔①,善巧取人财。然每有所积,必有一意外事耗去。有城隍庙道童,夜行廊庑②间,有二吏持簿对算,其一曰:渠②今岁所蓄较多,当何法以销之?方沉思间,其一曰:一翠云足矣,无烦迂折也③。是庙往往遇鬼,道童习见亦不怖。但不知翠云为谁,亦不知为谁销算。俄有小妓翠云至,王某大嬖④之,耗所蓄八九,又染恶疮,医药备至,比愈则已荡然矣。人计其平生所取,可屈指数者,约三四万金,后发狂疾暴卒,竟无棺以殓。”

--《滦阳消夏录一》

刀笔:古代在竹简上记事,用刀子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公文案卷的事叫作刀笔,后世多指写状子的事(多含贬义)

: 他

廊庑[láng wǔ]:堂前的廊屋

迂折:周折

嬖[bì]:宠爱

02

河北献县有个姓王的小吏,是当地的讼师,靠给人写状纸,打官司为生,有点像现在的律师。

讼师是中国古代诉讼中的重要角色,不但可以左右案件的胜败输赢,而且对原告与被告双方的生死都起着生杀予夺的大权,一张嘴就可以草菅人命,同样的一张嘴也可以力挽狂澜。

正是因为有这么强的能量,不少讼师就通过颠倒黑白,以曲为直等各种阴险手段来巧敛钱财,清初方汝浩《禅真逸史》中有一段文字,这样描述讼师丑陋不堪的形象:

枪刀不见铁,杀人不见血

棒打不见疼,伤寒不发热

毒口不见蛇,蜇尾不见蝎

苦痛不闻声,分离不见别

世上若无此等人,官府衙门不用设

《阅微草堂笔记》之 讼师巧取敛人财,城隍二鬼选翠云

图片来自网络

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个王讼师就是这样的人,王讼师在写状纸打官司这个行业上算是老油条了,也因此聚敛了不少钱财。可以奇怪的是,只要口袋里稍稍有了些积蓄,总会横生出一些事端,把钱财消耗掉。

当地有个城隍庙。城隍庙在今天也还能看到,比如北京就有两处城隍庙,一处是在居庸关,另一处在西城区。里边供奉的是城隍爷,被人们奉为是地方上的守护神,负责一切善恶祸福。城隍庙在明朝尤为盛行,相传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所以建立城隍庙的本意就是要 “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

《阅微草堂笔记》之 讼师巧取敛人财,城隍二鬼选翠云

图片来自网络

回到我们的故事,在献县的城隍庙里,住着一个小道童。一天夜晚,这道童在大殿前的走廊经过,无意间看到殿内有两个官吏模样的人,手里拿着册子,好像是在算账。于是停下脚步,便听到了这二人的对话:

“他今年的积蓄有点多了,找个什么法子消耗掉他的钱财呢?”

小道童听后,一头雾水,不知什么意思,正在疑惑的时候,却听到另一个人答道:

“一个翠云就够了,何须再费周折~”

因为这庙里边不止一次闹鬼了,所以小道童也是见怪不怪,并没有害怕,就径直走开了。只是搞不懂此二人所说的翠云是谁,也不知道是要消耗掉谁的钱。

不久,县城的妓院里,新来了一个叫翠云的年轻姑娘,生的是娇艳如花,楚楚可人。这王讼师见到后,对翠云喜爱有加,恨不得天天泡在妓院里。

《阅微草堂笔记》之 讼师巧取敛人财,城隍二鬼选翠云

你想啊,青楼妓院那是什么场所,里边的老鸨子盯着的就是着嫖客兜里的钱,到那里去的人虽不说是挥金如土,那也是一掷千金。况且这翠云又是新来的姑娘,身价自然与其他姑娘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没过多久,这王讼师积攒下的那点钱就花得差不多了。因为终日在妓院厮混,还染上了毒疮,于是又是请大夫,又是抓药,一通折腾下来,病总算是治好了,可口袋里的钱也花了个精光。

有人根据他这辈子过手的案子,算了算聚敛的钱财,大约就有三四万两之多。可是后来当他身染暴病而亡的时候,竟然连个棺材钱都拿不出来。

03

曾经有段时间,研究袁天罡的 “称骨算命” 法。也就是根据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这个人,命格中的福禄大概有几钱几两,自然是越重越好。

但后来在网上看到一段话,觉得很好,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

其实命格的重轻,就像一个碗一样,越重的命,就是越大的碗,能装的东西就越多,这是先决条件,不是必然结果,自己不努力还是不行的。碗小的装多了就自然漏出来。

小道建议,自己生活可以就行,多出来的多做善事,功德可没这方面的限制哦,多多益善。

你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别忘了关注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