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图书馆火灾

发生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图书馆火灾

我国古代图书馆遭受的火灾可以说难以数计,而据文献记载,已知最早的一次火灾发生在公元前491年。这次火灾,对我国古代先秦时期图书馆的情况和防火技术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左传·哀公三年》记载:

夏五月辛卯,司铎火。火逾公宫,桓、僖灾。救火者皆曰:「顾府。」南宫敬叔至,命周人出御书,俟于宫,曰:「庀女而不在,死。」子服景伯至,命宰人出礼书,以待命:「命不共,有常刑。」校人乘马,巾车脂辖。百官官备,府库慎守,官人肃给。济濡帷幕,郁攸从之,蒙葺公屋。自大庙始,外内以悛,助所不给。有不用命,则有常刑,无赦。公父文伯至,命校人驾乘车。季桓子至,御公立于象魏之外,命救火者伤人则止,财可为也。命藏《象魏》,曰:「旧章不可亡也。」富父槐至,曰:「无备而官办者,犹拾也。」于是乎去表之蒿,道还公宫。

先秦的文章典籍比较诘屈聱牙晦涩难懂,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是:鲁哀公三年夏季五月辛卯日,也就是五月二十八日,鲁国的司铎宫发生火灾,火势越过公官,蔓延到了桓公庙和僖公庙,就是供奉鲁桓公和鲁僖公的庙堂。所以这时候救火的人很着急,大喊:“注意搭救府库!”孔子的弟子南宫敬叔当时在鲁国当官,他闻声跑来,命令管理文书典籍的官吏,赶紧把国君所读的重要书籍都抢救出来,然后让他在公宫门口等着,还警告说:“假如你不在这儿好好守着,就把你处死!”可见这文书典籍的重要性,那是治国理政的依据。不久,子服景伯也来了,下令家宰,家宰就是卿大夫的管家。子服景伯下令家宰帮着一起赶紧把礼书就是有关礼乐制度的书籍给搬出来,然后让他在那儿候命,假如不听命令擅自行事,也会依法受到刑罚。接着,又让管马的准备好拉车的马,管车的往车轴里膏油,就是保证车辆能以最佳状态行驶,因为如果出现问题就会拖延抢救书籍和灭火的时间。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各司其职,把各个府库都看守的非常严密。在场的官吏也都很紧张,积极参与救火,他们把帷帐都用水浇湿,过去宫里都有很多帷帐,救火正好拿来用,就地取材。浇湿了之后,顺着火势,把离火场很近的所有房屋都用湿帷帐给蒙上。从太庙开始蒙起,按照次序先后来蒙,缺什么少什么都有人迅速补充。凡是不听从命令的,一律依法严惩,顶格处理,绝不赦免宽待。过了一会儿,公父文伯也跑来了,他下令马官把鲁哀公的马车准备好,把抢救出来的书往车上搬。没多一会儿季桓子到了,他驾起马车,驮着抢救出来的书籍停在了“象魏”门外,“象魏”就是宫门外的一对很高的建筑,也叫“阙”。季桓子高声说到:“救火者伤人则止,”你们救火的要是受了伤就停,别轻伤不下火线带病上岗,“财可为也”,这财物烧了就烧了,只要人在还能再造。诸位听听,两千多年前这领导就知道“以人为本”了。季桓子还下令,把抢救出来的典章收好了,因为这些都是有历史性文献,如果烧了丢了可没地儿补。这时候富父槐也到了,富父是姓,槐是名。富父是富有的富,加上父母的父,俩字儿的姓。富父槐就批评大家,说平时不注意防火,等着火了就让官吏们仓促的去救火,都不知道该怎么救,啥也不会啥也没有,不仅救不灭,还伤人,这等于让他们把洒地上的水给收回来一样,可能吗?原文是“无备而官办者,犹拾也。”最后,大家就赶紧把火势蔓延方向的地上那些什么柴草啊树叶啊,干枯易燃的物品全清理了,等于围绕着火的宫殿四周开辟了一圈隔火带,原文是:“去表之蒿,道还公宫”。也不知道这是谁出的注意,可能是这个富父槐,因为刚才从他的话里感觉好像挺懂防火的,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如此,火势才被控制住。

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鲁国的图书馆的一些情况。首先,鲁国人对典籍非常重视。南宫敬叔、子服景伯、季桓子等人一到现场就指挥抢救藏书,还让专人看管,警告他们如果失职,将严惩不殆。季桓子可是一代权臣呢,胡玫导演拍的电影《孔子》,周润发演的,里面陈建斌扮演的就是季桓子,连他都认为财物烧了就烧了,而“旧章不可亡也。”典章古籍可不能丢啊!这体现了他看轻财物,重视典籍的思想。正是由于鲁国人的这种作风和观念,使他们成为春秋各国中典籍保存得最完整的国家,没有之一。据《左传·桓公十八年》所载,鲁昭公二年,公元前540年,晋国大夫韩宣子出访鲁国时,看到鲁国的藏书,感叹道:“周礼尽在鲁矣!”这鲁国是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封地,周公又是礼乐制度的缔造者,有这层关系,所以鲁国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的非常完好,号称“礼乐之邦”。

这是第一,那么第二,就是掌握了当时先进的灭火技术来保护图书。从刚才我解释的那段《左传·哀公三年》的记载,就发现虽然搬出了很多典籍,但桓公和僖公二位先君的庙中还有不少其他书籍,其他宫殿的书籍也还有很多没搬出来。即使搬出来,由于火灾造成的混乱和火势的蔓延,这些书不一定就安全。所以公父文伯叫人准备好马车,准备将抢救出来的书籍运离火场。对于其他还有藏书的宫殿,来不及把书都搬出来,就用浇湿了的帷帐顺着火势可能蔓延的方向,把沿途的房屋都蒙上,从太庙开始,按照次序。同时,还搬走了路上的易燃之物,阻止火势蔓延,造成一圈隔火带。这样非常有效地防止了火势继续蔓延,以至于避免为了灭火而不得不拆房、搬书等等动静特别大损失特别多的措施,更使灭火时对书籍的损坏降到最低限度,将一座藏书库顺利的保存了下来。而最让我诧异的,是从富父槐那句话里,发现古人很早就已经有了防火意识

这次火灾,由于抢救及时,措施得当,对鲁国王室藏书没造成多大损失。同时,这也是文献可考的我国古代图书馆最早的一次火灾。

如果您还知道其他类似比较典型的案例,不妨在评论区留言,咱们共同探讨。今天就讲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见!

发生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图书馆火灾发生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图书馆火灾发生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图书馆火灾

出 品:北京消防全媒体中心

编 辑:严 锴

审 核:刘 超

来 源: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

发生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图书馆火灾发生在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次图书馆火灾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