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南北,养生因地而论。
俗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类适应地域、适应自然生存的表现。其实,人类的饮食习惯、起居规律,乃至性格、文化的形成,无不是地域大自然的杰作。当然,养生也与地域大有关系。
中医在养生学方面对我国不同地域的条件差异,做出了相应的不同要求。我国地域辽阔,横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这种地区差异导致我国东西南北各地在自然环境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不同自然条件又导致各地人民在体质、风俗习惯、性格等方面也出现了差异。所以,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就不能用相同的办法来对待不同地域的人。
关于这一点,古人早有察觉。《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阳精所降其人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所奉其人寿。”意即东南方人短命,西北方人长寿。其明确指出,地域不同,导致人们寿命长短各不同。
可见,早在2000年前,人们对由于所处地域之不同而导致人体体质差异,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物产之特殊性,以及由此而产生不同的多发病等,已有较深刻的认识。
针对这种情况,为保持健康,搞好养生,中医提出了不同的养生措施。第一,园地食养通过饮食进行调养。这里主要是针对不同地区而言,而不是一般的饮食规则。
元代医书《三元参赞延寿书》记载:“饮食生冷,北人土厚水深,享赋坚实,不损脾胃,久居南方者,宜忌之。南人士薄水浅,禀赋多虚,不宜脾胃。久居北方者,尤宜忌之。”这足从饮食养生方面对人们提出的忠告。意即南方人禀赋较差,由于地域关系,脾胃虚弱,对生冷饮食的耐受性差,不能如北方人那样随意,否则有悖于养生之道。另外,凡嗜食咸性食物者于健康不利。古代南方、东方人嗜咸食,故常多病。古代北方人较多淡食,反而对健康有益。现代医学证明,过量食盐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对于不同地区水质之不同,累及人体健康,古人也早有认识,如《吕氏春秋》就指出“轻水所多秃与瘿人,重水所多与蹙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旭与伛人。”明确说明水质不好,会导致人生病。
第二,因地择居中医对不同地域居住时如何才能符合养生要求,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淮南子・本经传》记载:“古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勿能及,上之雾露勿能入,四方之风勿能袭?”大意是说,把建筑物建在避风少湿、不受雾露侵袭的地区,就能避免病邪侵身,防止患病。我国处在地球的北半部,古人对四季变化对人们居处卫生保健的认识比较明确。如今,众所周知,不论我国的任何地方,居室都是坐北朝南,如此则可达到冬暖夏凉的目的。在居室坐北朝南的前提下,风水学又提出了一些“宜忌”事项,这些不能说都是迷信,其中有部分内容还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如房屋前(南方)高后(北方)低不吉利。其实,房屋南高北低,就会导致通风、光照出现障碍,时间一长,就会潮湿长霉,而这正是中医认为的风湿病的发病环境。所以这方面应该避免。古人鼓励人们到道观、仙居附近定居,是因为此类建筑通常都会选择空气清新的森林山区、幽谷建造,那里“风水”好,利于健康。
不过,大家要明白,我国的养生智慧是国人的创造,对其他国家的人民而言,不一定完全适用。例如,南半球的房屋若建成坐北朝南,则其“风水”正好反其道,如此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总而言之,不同区域的人,在进行养生保健时,应该采取相应的养生保健方式,不能完全照搬照用,应该灵活掌握。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