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戏剧,是关汉卿的元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名列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
它的基本情节是:穷书生窦天章因为赶考,为还蔡婆婆借给他的银子,将7岁的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却不料窦娥17岁时,丈夫病死。蔡婆婆向卢医索要还钱,却险些被赛卢医害死。幸得张驴儿父子相救。那张驴儿要蔡婆婆将窦娥许配给他,窦娥守节不同意。张驴儿就将毒药下在羊肚汤中要毒死蔡婆婆,结果却误毒死了其父。张驴儿反诬告窦娥毒死了他的父亲,昏官桃杌最后做成冤案将窦娥处斩,窦娥临终发下"血染白绫、天降大雪、大旱三年"的誓愿。窦天章最后科场中第荣任高官,回到楚州睡觉时窦娥托梦与他,诉说自己的冤情。最终窦天章为窦娥平冤昭雪。
从剧情上看,都知道窦娥的冤屈:明明是张驴儿想将毒药害死蔡婆婆,不料误毒自己的父亲,却诬陷窦娥毒死的。面对严刑拷打,她据理力争即使“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昏死三次,但仍不肯屈服。只是在昏官桃杌要拷打她的婆婆时,她才含恨屈招。结果被昏官处斩。
这的的确确是世间不一般的冤屈啊。我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窦娥的冤根源就在于:横行霸道的流氓,贪赃枉法的昏官。但真的只是如此吗?但我认为,这其实只是表象,是外因,真正的冤屈不仅如此,更在于窦娥的内在。
我们假设一下,戏剧中没有“毒死张父”这一情节,那窦娥有冤吗?窦娥的结局又会怎样?按照这个假设,情节的发展会是这样:
1、张氏父子继续住在蔡家,依据有:
(1)在张氏父子救下蔡婆婆之后,威逼之下,蔡婆婆的反应是:
〔孛老云〕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做个老婆,意下如何?〔卜儿云〕是何言语!待我回家,多备些钱钞相谢。〔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罢。〔做拿绳科〕〔卜儿云〕哥哥,待我慢慢地寻思咱!〔张驴儿云〕你寻思些什么?你随我老子,我便要你媳妇儿。〔卜儿背云〕我不依他,他又勒杀我。罢、罢、罢,你爷儿两个随我到家中去来。
〔卜儿云〕孩儿也,你说的岂不是!但是我的性命全亏他这爷儿两个救的。我也曾说道:待我到家,多将些钱物酬谢你救命之恩。不知他怎生知道我家里有个媳妇儿,道我婆媳妇又没老公,他爷儿两个又没老婆,正是天缘天对。若不随顺他,依旧要勒死我。那时节我就慌张了,莫说自己许了他,连你也许了他。儿也,这也是出于无奈。
如果说这时对张氏父子的救命之恩身怀感激,又加上被威逼要求命的话,那看看下面:
〔卜儿云〕我的性命都是他爷儿两个救的,事到如今,也顾不得别人笑话了。
当窦娥说她婆婆不应该不守节时,蔡婆婆又说,
〔卜儿云〕孩儿也,再不要说我了。他爷儿两个都在门首等候,事已至此,不若连你也招了女婿罢!
当窦娥不答应,蔡婆婆又劝张驴儿父子说,
〔卜儿云〕你老人家不要恼懆。难道你有活命之恩,我岂不思量报你?只是我那媳妇儿气性最不好惹的,既是他不肯招你儿子,教我怎好招你老人家?我如今拼的好酒好饭,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待我慢慢的劝化俺媳妇儿。待他有个回心转意,再作区处。
不单如此,再看蔡婆婆生病是与张驴儿父亲的那个“恩爱”样:
〔孛老将汤云〕婆婆,你吃些汤儿。〔卜儿云〕有累你。〔做呕科,云〕我如今打呕,不要这汤吃了,你老人家吃罢。〔孛老云〕这汤特做来与你吃的,便不要吃,也吃一口儿。〔卜儿云〕我不吃了,你老人家请吃。〔孛老吃科〕
从蔡婆婆的这样一些言行来看,俨然已把张驴儿父亲当做“接脚”的了,所以张驴儿父子肯定会一直住下去的。
2、张驴儿继续觊觎窦娥
既然张驴儿父子会一直住在蔡家,张驴儿就肯定会一直纠缠窦娥,为什么?
(1)本来一开始主张娶蔡婆婆婆媳的就是张驴儿:
〔张驴儿云〕爹,你听的他说么?他家还有个媳妇哩!救了他性命,他少不得要谢我。不若你要这婆子,我要他媳妇儿,何等两便?你和他说去。
(2)当蔡婆婆不答应时,他宁愿犯着杀人的罪行也要继续:
〔张驴儿云〕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赛卢医的绳子还在,我仍旧勒死了你罢。
(3)而当张驴儿看到窦娥之后,更是色心难耐了:
〔张驴儿云〕这歪剌骨!便是黄花女儿,刚刚扯的一把,也不消这等使性,平空的推了我一交,我肯干罢!就当面赌个誓与你:我今生今世不要他做老婆,我也不算好男子!〔词云〕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不似这小妮子生得十分惫赖。我救了你老性命死里重生,怎割舍得不肯把肉身陪待?
3、窦娥会不会侍奉张父?
张驴儿父子一直住下去,张驴儿色心难耐,你叫窦娥如何是好!
(1)窦娥肯定是不会嫁张驴儿的。如何知晓?
当知道蔡婆婆答应婚事时,看看窦娥是怎样说她婆婆的:
【后庭花】避凶神要择好日头,拜家堂要将香火修。梳着个霜雪般白dí{髟狄}髻,怎将这云霞般锦帕兜?怪不的“女大不中留”。你如今六旬左右,可不道到中年万事休!旧恩爱一笔勾,新夫妻两意投,枉教人笑破口!
【青哥儿】你虽然是得他、得他营救,须不是笋条、笋条年幼,刬的便巧画蛾眉成配偶?想当初你夫主遗留,替你图谋,置下田畴,早晚羹粥,寒暑衣裘。满望你鳏寡孤独,无捱无靠,母子每到白头。公公也,则落得干生受!
【寄生草】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删咽不下交欢酒,愁则愁眼昏腾扭不上同心扣,愁则愁意朦胧睡不稳芙蓉褥。你待要笙歌引至画堂前,我道这姻缘敢落在他人后。
这些唱词把一个忠贞于丈夫的烈女形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更有甚者,当窦娥看到蔡婆婆与张驴儿父亲喝羊肚汤的“恩爱”情景时,更是按捺不住那悲愤的心情:
【贺新郎】一个道你请吃,一个道婆先吃,这言语听也难听,我可是气也不气!想他家与咱家有甚的亲和戚?怎不记旧日夫妻情意,也曾有百纵千随?婆婆也,你莫不为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因此上把旧恩情全不比新知契。则待要百年同墓穴,那里肯千里送寒衣。
注意:这些唱词里面并不是因为张驴儿父亲是流氓还是才俊不能“招”,字里行间强调的是“旧恩情”“夫主”“旧日夫妻情意”,也就是说,要对丈夫忠贞不二。
(2)矛盾与痛苦中侍奉蔡婆婆与张驴儿父亲
那么,问题来了,窦娥在以后的生活中,会不会侍奉张驴儿父亲?我的理解是,肯定会。
假如张驴儿父亲不死的话,很大可能是会招进蔡家。即便没有招进,也会以恩人自居,在蔡家好好生活。前面说过,当窦娥不答应“招”张驴儿时,蔡婆婆就说,“我如今拼的好酒好饭,养你爷儿两个在家”,并且在生病时与张驴儿父亲那般“恩爱”地喝羊肚汤。
但是,张驴儿父亲是什么身份呢?仅仅是“恩人”?从前面张驴儿父子的居心来看,从蔡婆婆对“招”张氏父子的态度来看,从她生病时和张驴儿父亲喝喝羊肚汤的情节发展来看,肯定不会仅仅是恩人!
既然张氏父子是这样一种身份,窦娥肯定是会侍奉的。
因为窦娥自小深受父亲教诲,我们先看第四折窦娥父亲与窦娥冤魂的对话:
你是我亲生之女,老夫将你治不的,怎治他人?我当初将你嫁与他家呵,要你三从四德:三从者,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者,事公姑,敬夫主,和妯娌,睦街坊。今三从四德全无,刬地犯了十恶大罪。我窦家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信息:
(1)窦娥有着很强烈的贞洁烈女观念。
“五世无再婚之女”,说明窦家的婚姻伦理观念非常浓厚,或者说窦娥从小就深受“好女不侍二夫”的贞洁烈女观念的教育。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前面当蔡婆婆说要“招”张驴儿父子时的反应了。
(2)窦娥还有深重的“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观念。
在家从父,的确是从父了,可怜窦娥7岁就被父亲抵债做人儿媳妇了。
出嫁从夫,就更不用说了,即便是夫死了也是从一而终。
事公姑,“公姑”就是公公婆婆,窦娥为什么被屈打成招,是她自己受不住吗?不是。是
“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她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喒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
还有,即便是自己死了,冤魂还是托父亲照顾蔡婆婆,“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这实际上是嘱咐父亲替自己完成“事公姑”的伦理责任。
其它几条就不用说了。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样一个深受“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教诲的窦娥,侍奉张驴儿的父亲,会是怎样的矛盾和痛苦。
综上所述,窦娥的冤,固然是因为碰到流氓父子,固然是因为碰到昏官,但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就是:窦娥深深地受到封建婚姻观念及封建礼教的毒害,她的反抗越是强烈,她所受的毒害就越深!
因此,窦娥的悲剧是一个必然的结局,她摆脱不了那个黑暗时代的悲剧命运!
2020-4-11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