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仓颉始创中华文字,传承五千年,中华文字博大精深,留下多少灿烂诗篇、史诗巨作。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一言难以诉尽,今天我们不讲殿堂的史诗,讲讲五千年流传于江湖的拆字、测字。一起来探秘这一个江湖文化,揭开他神秘的面纱。
《春秋》之中就有止戈为武、皿虫为蛊、反正为乏,人十四心为德,二首六身为亥之类的拆字。《后汉书中》也有记载“货泉为白水真人”的拆字。拆字法是利用汉字由偏旁部首互相组合而成的特点,再通过分合增减之法,将要表达的意思或要说的字寓于其中。所以,在较早的文献中,已经有了拆字的记载。不过,这一类的拆字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参与者大都是一些文人仕子,流传于士大夫和文人之间,不带有占卜的性质。
然而,在术士和占卜者那里,拆字却成了一种卜吉凶祸福、生死命运的方术,且由于他们的善于随机附会,临场应变,反而迷惑了不少人,使之信以为真。拆字于是同占星、相面等一样,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流传较广的一种神秘的占卜之法。
拆字之法开始于很早的年代,许多古籍都有记载。但真正盛行起来是在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因为民间术士谢石的出现把这一民间文化带向了辉煌。
谢石,字润夫,成都人,生于两宋之交,以相字为生,言人祸福,无不奇中。百姓深信不疑,广而传之,后来传到了宫中,徽宗写了一个“朝”字,令宦官持见谢石,谢石见字,端视宦官许久,对他说:“这个字不是你写的,只是不敢即刻言明”。宦官听罢愕然,说:“只要言之有据,尽言无妨”。谢石道:“‘朝’字离之是十月十日,不是此月此日所生之天人,还会有谁写这个字呢?”众人十分惊奇。宦官立刻驰报徽宗,徽宗令谢石入宫,为宫内嫔妃随从测字,字字入情入理,福祸分明。徽宗大喜,令补承信郎。
自此谢石声名大振,四方来求测字者,日日不绝,门庭若市。
有一日,有一朝中官员其妻怀孕已经十三个月,尚未产子,听说谢石测字极其准验,就持其妻所书“也”字,请谢石一测吉凶。这天,前来求测字的人很多,谢石见其字说:“这是你的内人所写吧?”官员问道:“根据什么这样说呢?”谢石道:“焉哉乎也,都是说话的语助词,故知是你的内助所书。”不仅如此,谢石还根据所书也字推知其妻盛年三十有一岁:“也字上为三十,下为一字也。”官员答是,举座皆惊。
谢石又道:“官人让测其字,是欲有所动而不能也”。于是,遂用添字法,说明其人为何欲动不得:“也字着水则为池,有马则为驰,今池运则无水,陆驰则无马,这样怎么能动得了呢?再者,你内人的父母兄弟及近亲,已无存者。因为也字着人是他字,但是却不见有人;你内人家的物产资财也已荡尽,国为也字着土为地字,但是却不见有土。其事是否如我所说?”官员道:“先生神人也,但这些都不是我想求问的,内人怀孕过月,至今不产,心中忧虑。想问何时可以结果”。谢石道:“你的妻子怀孕已十三个月了吧?”官员答道是。谢石接着说:“也字分而十三,故知怀孕十三个月,只是尊夫人并非吉兆。”遂传授治疗之法。官员回去如嘱而行,果然顺利结果。
从谢石测字的故事中可以发现,宋代的拆字实际上是一种占卜,只是用中华文字所特有的方块字,按它的组合规律,根据拆字者的需要,拆、合、增、减,随机应变,附会 人事,言人祸福。它最是便捷,求占者随意书一字,拆字者就全靠这一个字做文章,起承转合,首尾相应,全在术士的构想之中。所以拆字、测字,可以不懂任何的占卜的技巧,但胸中却有锦绣,这就是对汉字字、词、义的理解、把握和附会。看起来神秘,其实综合总结起来,大抵有三种思路。
首先,是分合增减的方法。这是拆字最常用的方法。谢石拆“朝”字为十月十日,用是就是分解法,拆字所以称为拆,就是这种拆整为零之意。增的也是常用的,谢石拆“也”字,添水为池,增马为驰,加土为地,都是一个道理。合的方法较少用,因为求占者一般情况下都是写一个字。
其次,是从所拆之字生发开去,寻找字形相似或相近的,然后附会人事,主人吉凶。就像谢石的另一个拆字案例:谢石有一次,一位樊氏丢了东西来找他测字,给他拆了“失”字,失与朱字形从写体看,只有下面有一点区别,于是谢石试探性地问道:“你的亲戚之中可有朱姓之人?”得到了樊氏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进而问道:“有第二十八者乎?”这正是谢石的机敏之处,先以疑问的口气问对方,若得到肯定答复,便继续问,以便察言观色,决定下一步如何,如果对方否认,他也不失主动。樊氏以肯定答复,“是妻兄”。这就不断提供了线索。“二十八”是从朱字拆来的,它可以是顺序,也可以是人名,因为他可以合为“未”,也可以合为“半”,樊者只要给出肯定答复,就能拉上关系。所以给断了是其妻兄那边,结果又给蒙对了。
从所拆之字生发开去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字游戏,他不同于第一种方法在偏旁部首做文章,而是利用了汉字的形体相近的特点,找到某种联系。
再其次,是在行笔和笔势上做文章。汉字大都是由偏旁首组合而成的方块字,而中国古代的书写工具又是便于收转顿提的毛笔,不少人便在书法上逞才使气,出现了一些书法名家,那些粗通文墨的人也是难免受此影响,即便是那些不是很有意为书法的人也会留下可以为拆字、测字者利用的痕迹。这就出现了第三种方法。说穿也是根据拆字者自身所学的一个方法,察言观色,细心观察,话术引导,从而给予一定的判断。
江湖之中的拆字、测字文化流行,变来变去,大抵不出以上的三种方法。拆字之术不拘成法,随机应变,流传千年,也是一种古老传统文化,至于把拆字做为游戏或艺术活动,倒是可以启迪人们的思维,加深人们对汉字的理解和认识,是有益的,这就与江湖术士测字有了很大的不一样。可以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传统文化,你同意笔者的意见吗?
我是分享传统文化的[#啊森同学#]
欢迎关注传统文化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