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吴堡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别具一格的婚礼祝福词)

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吴堡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项目说明

分布区域

吴堡婚礼分布于吴堡全县境内,遍及家家户户。

历史渊源

男婚女嫁乃人类本能,只要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必然有此地的婚礼习俗。

旧石器时代中期,吴堡境内就有先民活动,吴堡婚礼从那个时代起就已诞生。经过几千年岁月长河的洗礼,吴堡婚礼由愚昧变为文明,由统治者主宰变为大众享有的民俗。

1、封建制度统治时期吴堡婚礼以包办买卖婚为主,子女们根本没有享受爱的权利,有的指腹为婚(俗称奶子作亲),有的童养成亲,有的十多岁就逼迫出嫁,甚至有的穷人家将女人们装进口袋沿街叫卖。那个时代的婚礼给许多人酿成了一幕幕的悲剧,只有少数人家在表面上看来似乎那么体面风光。

2、解放以后,国家制定了新的婚姻法,废除了一切封建婚姻制度,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老百姓才真正品味到婚礼带来的喜悦。结婚时有要花轿迎娶的(俗称“文明迎”),有赶上骡马或毛驴迎娶的(俗称“时兴”结婚)。

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吴堡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堡婚礼

3、文革期间大破“四旧”,婚礼从简,不请客,不举行仪式,男女双方办完婚姻登记手续,全家人吃一顿米糕就为完婚,有个别新娘还自己背上铺盖来到婆家。

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吴堡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婚礼的形式越来越讲究,形成了目前吴堡境内独具特色的婚礼习俗。

基本内容

吴堡婚礼既保留了传统的婚礼习俗,也体现了新时代婚礼的文明,从总体上讲分两步进行,一是定婚,二是结婚。

定婚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由恋爱定婚,另一种是通过媒人说合定婚。

自由恋爱定婚,一般没有多少悬念,只须男女双方家长及近亲坐在一块吃上一桌饭并互赠定亲礼物就大功告成。当然,在个别情况下,有的家长表示反对,但他们一方面慑于婚姻法的威严,另一方面眼看生米煮成了熟饭也就忍气吞声地认了。即便有个别特要面子的家长执意反对,也无权剥夺儿女的婚姻自由权,待抱上孙子或外孙后,照样亲得要命。

由媒人说合定婚那就有很多讲究,要经过几翻程序。

1、约媒。凡有大龄儿女的家长都会把子女的婚事放在家庭事务的议事日程之上,总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为自己的子女寻求合适对象(俗称“茬茬”),有的托熟人或亲戚朋友多方打探,有的直接找那些经常说媒的人道明意图。

2、说媒。说媒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媒人主动说合的;另一种是男女一方暗中访到对象后托人去到另一方提亲的。不管亲事成功与否,媒人总是上客,到了谁家,谁家就得酒席款待。

3、暗访。双方家长得到消息后便相互暗访(俗称“打探”或“打问”)。由于吴堡地盘小,十家九亲,总能调查得清清楚楚。调查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五项:第一项看是否合婚。合婚与否出自阴阳或风水先生之口,因为那要以双方的生辰八字来推算,大多数人不懂这一学问。民间流传许多关于婚配的俗谚,如:“鼠牛两头旺,牛猪喜洋洋”、“虎马享荣华,鸡龙能久长”、“蛇盘兔,必定富”、“金鸡不遇狗,白马怕金牛”、“虎蛇两不和,鼠羊不久长”、“猪见猴,泪常流”等。另外,还要按阴阳五行来推算,因为所有人不外乎金、木、水、火、土五种命,这五种命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如果命相克,就是不合婚,亲事必然成不了。

另外,有不少人家对犯月生日也很讲究。每个属相在本年里各有一个不吉月,凡是在不吉月出生的就是“犯月”。具体是:正月蛇,二月鼠,三月牛,四月猴,五月兔,六月狗,七月猪,八月马,九月羊,十月虎,十一月鸡,十二月龙。

第二是“门户”。即有没有狐臭遗传,如没有就是“硬门子”,如有就称门户不行。

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吴堡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吴堡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三是“家教”。即其父母为人是否正派,处世如何(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民间有“捉狗儿子看母狗”的说法)。

第四是家庭人口及其经济状况。

第五则是对象本人的职业、性格、品行等。

4、相亲。相亲俗称“相看”,它以男女双方暗访满意并了解对方提出的条件为前提,是由媒人约定时间,姑娘由父亲或母亲随同到男方家实地考证的婚约行为。

相亲是定亲的关键阶段,婚事成功与否,全然在此一举。男女双方及媒人对相亲都很重视,特别是男方更要显得大度、有礼节,要用最高级别的礼仪款待女方,而女方则很理智,刚开始连男方的瓜籽也不嗑,如果亲事不成便可以一走了之。

相亲过程中有男女面谈(主要目的是看对方有没有啥毛病);看男方家中有多少房子,家中摆设等;议定结婚所需及彩礼等。一般情况下,男方越富裕,彩礼就越少或干脆不要,女方反倒还要有许多陪嫁。一旦协议达成,马上就举行定婚仪式。

定婚仪式上先是男方向女方赠聘礼,聘礼多少各家不等,有四平八稳的(488元),有恭喜发财的(888元),有九九规一的(999元),特别有钱的人家那就更多了。接下来女方也向男方赠礼。最后由男方主办宴席,大功告成。

结婚时要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

1、迎新人。现在迎新人的工具都是小车,小车多少及档次高低各家不等。迎新人队伍有迎人的三人或五人,吹手一班,特有钱人家礼炮车开路,另配摄像。送人的四人或六人(依迎人的多少而定)。

2、婚宴。乡里人办婚宴都是自家请人操办,城里人办婚宴多是食堂包席。

3、耍公公。耍公公原本不是吴堡婚礼习俗,是由山西临县一带渗入,就是人们往公公脸上摸些黑墨,给身上倒些白面(意曰“炒面神”),有的还逼着背上新媳妇走。

4、闹洞房。闹洞房的花样繁多,许多亲朋好友用各种手腕逼迫新郎新娘做许多动作,有的文明有趣,有的低级下流,有时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

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吴堡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吴堡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5、听门。这一习俗主要在农村,就是一些男女爬在新人房偷听房事。这本来是一种很不文明的举动,但许多人认为没有听门还不好,以后子孙不旺。

相关器具及其制品

1、彩礼(多少不等)

2、婚宴(档次不等)

3、结婚工具(小车,数量不等)

4、请柬;

5、鼓乐队;

6、摄像;

7、礼炮;

8、嫁妆;

9、陪嫁。

代表性传承人

代代相传,各村都有总管即传承人。

保护意义

主要特征

1、吴堡婚礼涉及家家户户,有广泛性特征;

2、吴堡婚礼世代流传,凡办婚事者无不特循此礼,所以它有民俗性特征;

3、吴堡婚礼是由历朝历代的婚礼形式演变而来,它有传统性特征;

4、吴堡婚礼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形式各异,它是时代文明程度的缩影。

重要价值

1、通过各阶段的婚礼形式可以考究那阶段人们的思维观念、意识形态、文明程度、社会风貌及物质富裕程度;

2、婚礼乃人生一大喜事,是人类文明之举,也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通过婚礼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

濒危状况

从目前来看,吴堡婚礼越办越隆重,大有相互攀比之势,一方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给大多数人家增加了精神与物质上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助长了不正之风的滋生蔓延。长此下去,会失去婚礼的真实意义。

别具一格的婚礼习俗  “吴堡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