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有着绝世武将之称,被尊为五虎上将之首,因为关羽在三国中其形象在民间一直被神化,后世一度称其为“武圣”。
公元219年,关羽攻打襄樊,孙权派出大将吕蒙去攻打荆州三郡,荆州各郡县除了麦城之外,全部沦陷。
其余的蜀将死的死,降的降,关羽逃到麦城的时候,手上已经仅剩300余人了,更加令他绝望的是,麦城中根本没有粮食,被东吴名将吕蒙斩杀于临沮,一代名将关羽戏剧性地死亡,成为了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遗憾。
这是著名的“大意失荆州”的故事,也是关羽之死的关键所在。
关羽之死是因为败走麦城,然而在《三国志》中,“麦城之战”只用了一句话就一笔带过:
“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这是历史上对于关羽之死的官方看法,也是大众心中关羽之死的真相。这让人们往往认为关羽是不该失败的,一切都归咎于东吴的背叛和吕蒙的偷袭。
但事实的真相并非如此。
1996年6月,湖南长沙市五一商场进行施工改造,某建筑施工队前往地下商场进行施工。施工挖掘期间,一位很普通的工人挖出了一块与众不同的东西,仔细看发现是一枚竹简,而且竹简上似乎有很多看不懂的字迹,当时在场的人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但是,这位工人仍觉得这枚竹简一定非同一般。所以他决定将这枚竹简交给施工队长,施工队长也对此极为好奇,所以他立即将竹简转交到了长沙市的文物局。
文物局收到了竹简后马上就组织了考古队到发现地,经过了七天的艰苦奋斗,专家在古井底下发现了一个木板围成的方形木井圈,水下存在大量淤泥,淤泥底下则是密密麻麻的竹简。
因为这些东西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他们立马开始了发掘。考古专家花了几个月,采用高科技技术终于使得这些竹简得以重现天日。之后将这些简牍取名为长沙走马吴简。
令人惊喜的是,考古队清点后的竹简大概有14万片,这甚至大于我国过去所出土的竹简数目的总和,因此被称为是“中国古代文献的第五次重大发现”。
竹简主要记载了三国时期东吴二三二年到二三七年间,荆州的经济情况和一些历史事件。在一看到工人最开始发现的竹简时,专家们马上就读出了上面的汉字。
专家学者在对这些竹简进行研究时,1枚20字的竹简,很快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军故吏东阳里增丁一万,建安二十四年秋叛出走。”
这枚竹简上的文书记录得相当直白,说的就是在建安24年秋,东阳增兵的1万人马,竟然发生了集体叛变。
关羽在荆州当地招募了一万军队,因为关羽招募的士兵,基本上都是荆州本地人氏,他们朝思暮想的,就是在当地过安安稳稳的日子,这在乱世已是最好的归宿了。
在这些荆州本地人心目中,匡扶汉室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毕竟谁当皇帝,他们还是最底层的贫民百姓,等到建安二十四年的时候,也就是关羽北伐那一年,这些当地招募的士兵全部都叛逃了。而这正好能解释为什么关羽逃出麦城了时候,身边只剩了300人。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深入研究相关的竹简信息后发现,在关羽雄踞荆州时期,荆州地区穷苦人民的户数占到了约莫总户数的百分之八十二,并且富户与穷户之间的财产数额差距极大,贫富差距极为严重。
一竹简上记载着:
上中下品户数薄。其七户上品,其一百一十九户下品。
竹简上面记载的信息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在关羽统治荆州的时候,把百姓划分成了上中下三品。2.上下品老百姓之间几乎从没有往来。3.在关羽兵败而亡的那年,上下品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激化了,开始互相争斗。这我们大家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荆州的内部矛盾肯定是非常的激烈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关羽的失败。
可见关羽掌管荆州之时,表面上太平,实际上早已暗流涌动,荆州内部社会矛盾那时已颇为激烈。
而关羽劳师远征曹魏的时候,这个巨大的矛盾更是直接被引爆。要知道荆州之前一直都是刘表担任州牧,那时候其上就有蔡家这种地方豪强,要意图谋反干掉刘备,可想而知蜀汉在此地民心并不深厚。
当跟随关羽出征的三万大军听说江陵已经被攻陷后,立刻作鸟兽散。
这就是因为荆州的穷苦人被压迫过重,要是能取胜还好,一旦战局不利立刻就会崩盘。
同时,吕蒙攻占南郡后,立即安抚了当地民众,不仅动摇了荆州百姓对关羽的忠诚度,还用“怀柔”政策缓解了荆州部内部矛盾。吕蒙的出现,让关羽陷入了难堪的境地,几乎一夜之间被荆州百姓抛弃。
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与人之间有等级的区别,贫者愈贫,富者更富。只要有外力稍加催化,内部矛盾就会立即激化和爆发,造成关羽无法控制的局面。
从这点上来看,关羽失荆州并非是大意,而是他的失败,是他的自大与失去民心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这就是所谓的“民心所向”。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